“鸡”娃的我放弃了“鸡”娃

我家娃现在5岁9个月,今年正好是上小学的年龄。

怀孕时,曾有很多设想,要按照我的和徐先生的想法去“培养”孩子。很神奇的是,徐先生始终认为是个男孩,所以觉得男孩当自强,就决心让他学武术。那时候我极力反对,都还不知道是男是女呢,学什么武术。要果真是个男孩的话,寒暑假送少林寺,你看看小时候的释小龙和郝邵文多可爱啊。还能能为功夫小明星,我俩就能躺着赚钱了。

我一直是个旱鸭子,曾经学过游泳,可就是怕水,就是学不会,最后把教练搞崩溃了,到了学时我就不上了。和我同去的朋友,不仅学会了蛙泳,还学会了仰泳。哎,对自己也无可奈何。我真是羡慕在水中畅游的感觉。然而,我始终扑棱不起来。所以我要让娃从出生就要游泳。育儿书上说,娃天生就是个游泳健将,只是大部分人不懂耽误了娃才能的施展,3岁之后就忘记了游泳的感觉,到时候再学就晚了。

育儿书上还说,语言和游泳一样,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里就会什么样的语言。要学英语,就得从娘胎就开始胎教,培养语感。因为80后的外语基本上都是初中才开始学习,说出来的英语不只是发音不准的问题,还带着当地口音,实在不堪入耳。特别想拥有一口流利的英语。虽然我的英语是哑巴式,但是我可以找英语素材啊,胎教就用正宗的美式英语和英式口语。娃出来后愿意选择哪种英语就学哪种英语。

我五音不全,唱歌跑调,从没接触过什么乐器之类。上学时看着同学们在青春的舞台上尽力释放自己,心向往之。无奈小时父母们都没有那种意识,生活在农村,条件所迫也无力培养。在娘胎里就开始听音乐。等娃年龄到了,我要提供条件让娃学会某种乐器。

要让他学会画画。

要让他成为运动达人,会打篮球会踢足球会打乒乓球。

要让他学会舞蹈,跳街舞、中国舞、拉丁舞……

…………

确实是个男孩。

4岁多的时候,徐先生给他报了传统武术课,每周学一次,学得有模有样。然而因为疫情停课,基本上就没正儿八经学。徐先生就亲历亲为教学。可是现在厌学情绪日增,一听爸爸早下班或周末在家,就开始躲着爸爸。

英语学习这个事情就是断断续续。胎教的时候,找了很多乡村音乐来听,但都无法做到坚持。出生后,就放一些英语儿歌。可以看电视还不知道调电视频道的时候,给他放什么看什么,看的英语版动画片就挺多。到了三四岁,和小朋友一起报了线下英语课。上课上得很欢乐,下课玩得也很欢乐,回家复习单词就完全时不着调。因为一次英语复习,我俩还发生了口角。周三下午要上课了,周二晚上要复习。我用各种甜言蜜语引导,用好吃的好玩的诱惑。可是有个单词“jellyfish”就是发音不准,可是他的心思根本就不在这里。一会儿给你打个岔一会儿给你聊个天,到发音的时候就很敷衍。我也烦他也烦。最后,他说,妈妈,我都让你气得头疼。我让步了,放弃了。当晚发高烧,吃药输液连续四五天,才算好。连续两周没上学没上课。从那以后,我就不勉强自己逼着他去学习,就日常遇见个单词或看动画片有他感兴趣的动物的时候,会提示下。词汇量寥寥无几。可能会有一些潜在语感吧,只能自我安慰了。

幼儿园小班的时候,我给他报了台湾的某个音乐培训机构。我很慎重,特地带着娃去试课,和他们老师沟通了解。觉得这是个我想要的音乐课程,才交了钱去学习。本意只是想通过音乐的节奏和律动,和身体上发出的动作协调起来。比较符合娃好动的性格,还能间接培养娃的乐感,实在是满意极了。然而这是低龄阶段的课程。到4岁的时候,就要让我们升班,音乐和舞蹈做了分离。音乐变成了乐理知识,虽然是把简单的乐理和一些孩子感兴趣的动物啊植物啊玩具啊联系起来,可是娃连“G”“C”都分不清呢,更别说什么“G”调“C”调了。舞蹈课也变成了纯粹的舞蹈课,就是很多家庭让女孩学的那种课,劈叉压腿等。那个舞蹈班里,只有我家娃一个男孩。每次上课的时候,就变成了负担。我又得好哄歹哄才能去上。上课就得讲条件,上完课要吃冰淇淋。坚持上完所有的课时,就没再去上。或许会有潜在的影响吧。

今年刚报了足球班,确实有一定的运动天赋。上第二节课,训练基地的负责人在巡视的时候就相中了他,想让他去参加青少年集训打比赛,但是训练地点离家太远了,上班族没时间送那么远的距离,就只好拒绝。而且听说精英版培训特别严格,集训两个小时,每周不少于三节课。我和徐先生商量,就是个兴趣,没必要搞得家庭和孩子都那么累。拒绝就拒绝吧。

同时也报了架子鼓。我没学过什么乐器,就是想当然地认为打架子鼓的男孩子超帅超爽。恰巧娃是个男孩,恰巧娃是个好动的性格,真是超级适合架子鼓这种乐器。之前因为太小,压根就够不到鼓。现在这个年龄刚刚好。在报课之前,我提前和他做了沟通,做了报备:一旦报了课,就得坚持学,再难也要坚持。这是个连续的过程,不坚持相当于之前的学习全都报废。也不知道他懂不懂,慎重地答应了。不知道以后会是个怎样的学习过程,我做好了陪他坚持的准备,希望他能坚持下去。钢琴家郎朗就是这样被自己的妈逼出来的。我不希望我家娃成为什么什么家,只要做到喜欢,从中找到乐趣就好。

前天看到一则消息,广东的某宝爸,为了孩子放弃了高薪职位,辞职回家全职带娃,以娃为中心。他的育儿故事是广东育儿圈的标杆,还是众多宝妈宝爸崇拜的榜样。还为孩子设立了博物馆,存放孩子从小到大的有纪念意义的作品和物件。孩子自小就是别人眼中的学霸,也确实很有出息,考上了美国的某所大学。然而结局让人唏嘘,孩子自杀了。是因为父亲的高压让他无法呼吸,还是其他原因什么的,我们无从知晓。只能通过这一系列的事件去推测,孩子宁愿选择自杀不留恋这个美丽世界的原因。

孩子的出生,不是为了延续你的无法实现的愿望,而是首先要做自己,要是个人。你尊重ta活着的权力,ta才能带给你快乐和生活的圆满。

父母性格中争强好胜的部分决定了孩子的生存空间。我家娃的朋友就是这样,妈妈给他排训练课就得要第一名,所以言传身教他就要争第一名。可是他抢别人玩具,打人拉人,已经惹起了周边孩子和家长的众怒,都恨不得远离他。妈妈顾着其他事,基本上从小到大都没怎么过问过。争强好胜没什么不好,可是得学会遵守孩子之间的交往规则,尊重社会习惯,不要破坏和损毁别人的利益去满足自己。

作为家长,可以“鸡”娃,但是请给孩子留下思考和选择的空间。也放自己一条生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鸡”娃的我放弃了“鸡”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