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基班社会心理学第四课笔记

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第31期 刘晓玲 坚持分享第154天(20220327) 总约练25场。这节课老师主要讲了自我、身份与自尊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自我

1、定义:就是自我意识,自我概念,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

自我意识源自于重要他人特别是主要抚养人的影响,也与个人经历,与人互动等有关。

2、内容: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

米得詹姆斯将自我分为:主我、客我、镜我。主我:就是我是谁?是真实的我;客我:就是我认为我是谁?是自我评价;镜我:就是认为他人如何评价自己,是他人的反馈。

3、自我的结构

物质自我-基础(生理):自我载体身体;心理自我-中介(心理):个体如何看自己的心理实践;社会自我-核心(社会):扮演的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的核心;理想自我-驱力(理想):期待自己是怎样的人,个体行动的原因;反思自我-反馈:如何评价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看法。

4、自我概念的功能

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自我引导,解释经验.自我解释,决定期待.自我期望

自我概念,自我认为的和客观存在的内外尽量要统一,这个统一在青春期要基本完成,如果没有完成容易造成混乱,甚至导致情绪问题。

5、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形成。

拓展:

1、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更重要(罗杰斯)。

2、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认为你是谁。

3、在我们的心中,自己比其他任何事儿,更关键,往往会高估自己的重要程度,这叫焦点效应,会导致透明度错觉。人往往都是自恋的,尤其是人越在高位,越容易形成焦点效应。

4、我们会被过去所影响但不会被过去所决定。通过心理学的学习会有一个变化,不管以前怎么样,关键是以后怎么样。有思考有觉察,就会有变化有成长。

5、自我概念会在行动中打破,特别是成功的体验。试着推动孩子有小步行动,有好的体验,慢慢的他自我概念就不一样。注意挖掘成功经验,提升孩子的内驱力。

6、自我概念有时候需要别人反馈,但也不必太在意别人的反馈。一般别人的赞美也是他认可自己的部分,否定也是他不认可自身的部分,都和他自己有关。

7、每个人都要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该完成的必须完成,啥角色干啥事儿。社会功能的好坏在于是否完成了社会角色所对应的责任。

8、人要有理想、有想要的未来,才有盼头,才有奔头,才有内驱动力,才可能扛过很多不容易的时候。

二、身份

1、身份的定义,也称为角色。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镜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

2、身份的特点

客观性,主观性,多重性,稳定性,契约性。

三、自尊

1、自尊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

2、自尊是通过社会比较形成的。

3、自尊涉及到:是否对自己有积极态度,是否感到自己有许多值得骄傲的地方,是否感到自己是成功的,和有价值的。

4、自尊需要

个体:成就、优势(有优越感),自信的欲望。社会:名誉、支配地位、赞赏的欲望。

自尊公式:詹姆斯提出,自尊=成功/抱负

自尊取决于成功和获得的成功对个体的意义。

自尊源于比较。

自尊的威胁往往来于身边的人。

5、高自尊与低自尊的比较

高自尊特征:自信、对自己有客观的评价,接纳自己及他人甚至是自己的对手也能客观看待,愿意敞开心扉,适应能力强。

低自尊者的特征:贬低自己,不自信,无价值感,人际敏感,不愿意敞开心扉、抵制变化。

6、影响自尊的因素

家庭中亲子关系的影响—正向关系

积极,正向关系、鼓励、正强化

行动表现的反馈—及时表扬和鼓励

学会夸奖,要夸具体细节、不夸全部,夸努力、不夸聪明,不要夸宝宝真棒,好宝宝!要发自内心的欣赏。

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活动性质

正反馈

根据相似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参照群体

相似性比较、恰当的位置

拓展:

在家庭中,良好的亲子关系至关重要。

社会化的两个重要因素也是亲子关系,言传身教。

关注孩子喜欢的,在乎的,要让他笃定的感觉到你爱他,是真的对他好,这样孩子才更有高自尊,内心就是稳定的。

活清楚、弄明白自己想要啥,并持续地向自己想去的方向走,不忘初心,不忘来时路,就会活的更加的幸福。

你可能感兴趣的:(筑基班社会心理学第四课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