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划清界限

“江湖传闻,有个津津乐道”

...

作为家长最要分清的是自己的事情和孩子的事情。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们家的一套房里,孩子房间的卫生应该是孩子的事。但是很多家长,往往出于不忍心,看不下去,就替孩子做了。

所以,很多时候你需要一份定力。

你可以做到把你的房间弄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客厅弄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并且就算孩子的房间都有臭味出来了,你依然坚持不动。到那时你的孩子自然会做到自己该做的。

但是我们中国的家长做不到。我们家长分不清自己的事跟孩子的事。我们把孩子所有的事都做了。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报道说,中国孩子跟美国孩子在一起,或者跟日本孩子在一起,中国孩子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

自私自利、什么都不会做、依赖性很强、活着都不知道为什么活着。

当然,家长可以帮孩子做事情,但是你要明确地告诉他,这件事情是你该做的,我只是在帮你做的。

还有你的生活跟孩子的生活必须分清楚。

中国的家长经常为了孩子牺牲自己。

曾有一个福州的家长主动找到我们寻求帮助。

这个家长自己有四家美容院,做得挺不错,但她的孩子是个公子哥,整天跟一群富贵子弟混日子,不学习。

然后这个家长想了一个狠招:她把她四家美容院全部卖掉,把孩子转到苏州的一所学校读书,在学校旁边买了一套房子,陪着孩子读书。

当时,我就问她你老公怎么办?

她说她老公是医生,走不了。

他们俩就两地分居了。

为了孩子,付出很多, 牺牲很大。

当时,我说你这样是害孩子,孩子内心会有份内疚感,但是那份内疚感不可能改变孩子,让孩子向上努力。孩子身上背负着他不该背负的责任和内疚,只会使他在某个阶段里深受感触,过了这个阶段,他就不会再为父母而努力拼搏。

果不其然,半年以后,她的儿子故伎重演,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学,又回到原来的样子。

后来她也跟我说,儿子其实品质也不坏,对父母挺好的,就是不努力,这辈子不知道他要干什么。

她最后说,我的孩子经常在挑战我们的底线。

经常挑战、逼迫父母的底线,逼了退让,退了还逼,再退让。

其实,这都是父母的问题,父母从孩子小的时候,立场就不坚定。

我们要爱孩子,但是不能溺爱,

要明确立场,

喜欢还是不喜欢,

这很重要。

所以,正如前文我所说的:

对孩子的最大的贡献就是你活得精彩。在这里最简单的一条,就是你跟你的孩子生活界限一定要分得极其清楚。

你跟孩子的界限划分越清楚,孩子越有出息,

你跟孩子的界限越模糊,孩子越麻烦。

大人们常常借爱的名义,强迫自己的孩子和自己黏在一起。

总有一些妈妈说,儿子上了中学以后,再也不肯跟自己说心里话了,她没办法知道孩子在想些什么。

其实这是孩子青春期的必然特点,孩子必然要刻意与父母保持一定的距离,那样才能保证自己的独立空间,做父母的没必要去做孩子心里的“蛔虫”。

和孩子黏在一起不分离,这不是儿子的需要,而是这位妈妈的需要。

其实,她大可以承认这一点,对儿子说,“我需要你,所以请你离我近一些,和我说说心里话”。而不必借用“我是为了你好”这种爱的谎言。

父母和孩子黏在一起,通常情况下,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因为独立成长是源自生命的冲动,除非这个冲动遭到严重破坏,否则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不会乐意整天和父母黏在一起。

父母严重地黏孩子,会造成很多恶果。

最常见的是会阻碍孩子向外发展的动力,孩子为了满足父母的需要,而停止了独立成长,甚至拒绝谈恋爱,

因为他们会觉得那是对父母的背叛。

/End.

文章摘自——范津导师家庭教育系列书籍之《家庭教育孩子的幸福》

作者简介


有北美移民经历,专注心理学研究十年以上,心理治疗技术涉及家族系统排列、NLP、完形、萨提亚、催眠、精神分析等,结合东方儒释道,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范津导师作为一名卓越的训练师,怀有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和对家庭教育事业的热爱,在全国主持过数百场父母成长系列训练及青少年心态素质系列训练。帮助过千万家庭的成长幸福。

范津导师,多年致力于为中国人的幸福做贡献,让青少年的生命更有意义。


· 有一种爱叫做点赞 ·

你可能感兴趣的:(与孩子划清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