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梦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1977年10月7日,我出生在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双龙营镇落后的彝族村寨一农户家里。1986年9月,已经9岁的我得到启蒙老师王树珍的厚待,许可成为一名“正式”的学生(学校条件比较差能接收的学生较少)。
自此,我便开始了五年的小学学习生涯,也是我们家六姐弟中第一个能上学的孩子(我排行第四前面的三位姐姐都没有上过学)。五年来,我在老师的教导下慢慢成长,深深感受着他们的关爱,体会着他们的艰辛付出。家庭困难,四、五年级时,大姐和二姐又依次远嫁重庆和异乡,家中两位弟弟尚小,父亲常年不着家。于是我经历了无数次的辍学,幸好老师们特殊优待我:在农忙时我可以“缺席”,落下的课他们给我补;吃饭时,我成了老师的常客。
1991年9月,完成了小学五年的教育,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丘北县民族班。初一时三姐也远嫁到浙江,生活来源、路费、书本费......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我很艰辛。幸好,有国家每月12元的补助,幸好有恩师戴国云无微不至的关心。
1994年7月,中考的失败让我跌入了人生的最低谷!8月某日,我的恩师戴国云来到我家,“补习费我出,生活上自己刻苦点,有什么具体问题到时再看、我们一起想办法,但今年你得好好努力,力争考取中专”。恩师的这般帮助和引导下,我又重回了校园。次年7月的中考中,我以较高的成绩毫不犹豫地在自己的志愿栏填下——文山州民族师范学校。
感谢启蒙教育中的恩师无微不至的关怀,感谢初中班主任、恩师赐予我第二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是你们让我找到了前行的方向,是你们让我感受到人民教师的伟大,是你们让我树立“长大后成了你”的远大理想。
“不忘初心,教书育人”!
1998年7月,我从文山州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丘北县腻脚乡任教至今,共22年。
第一年在距离腻脚乡政府所在地30余公里的腻革龙完小任教,全包干四年级“一切”教学任务,兼低年级的音乐课。
学校距离我家一共100余公里,途中要转四趟车。一年里,除了寒暑假,周末我几乎不回家,借此时间我做做家访、到家中辅导学生……每一幕都让我记忆犹新。
实话说,刚到这里教书的第一个月我灰心过、想到过放弃,或者至少我可以托关系回到家乡。但是,我还是选择留下来,因为我的恩师教导过我“要踏踏实实教书育人”。是啊,作为村公所一级的学校,作为规模算是“大点”(在校生300余名)的学校,我却是极少“下来”的百姓眼中的“大学生”。面对学生求知的目光,我第一次承担起低年级的音乐课程,让他们接触“真正”的音乐教育;面对以代课身份定格了的同事们的好奇,我总是“夸夸其谈”,好希望把自己学得的“新东西”全部“传输”给他们;面对学校领导的重用、面对家长们的称赞……我为我的留下,我为我的努力,道一声:值!
因为够努力,1999年9月新学年开学,刚刚实习期满的我,就被乡领导任命为本乡辖区阿落白村公所完小教导主任。
喜,更忧!
喜的是这所完小离我家只有50余公里,离乡镇才6公里,而且是我们县通往省城的必经之路,是全乡教师梦寐以求的“天堂”。
忧的是这所完小所辖的七个自然村校是全乡较为突出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很多彝族和苗族孩子讲汉语都成问题,家长的教育意识淡薄、学生的学习基础差。
我为自己捏了一把汗,明白了领导任命我的目的,明确了自己的工作使命。
在1999年9月至2002年7月任阿落白完小教导主任三年间,我积极配合校长做好我村公所的巩固“普六”和迎接“普九”工作以及完小所辖7所学校共300余名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其中,巩固“普六”和迎接“普九”工作得到乡领导的认可成为全乡的典范,成绩上也在全村公所师生的努力下取得了全乡第二的好成绩。
自我教学方面,由于教师紧缺,我任教导主任三年来依次完成四到六年级数学、社会、自然、音乐课程教学工作。其中,个人获得一次乡级优秀教师和四年级数学科目全乡第二名。
在这四年的小学教育教学中,我至今回想起来还会着急得流泪的是:对班上诸如儿时的我一样贫困的孩子的帮助不够。黎某翠、刘某骄、周某强、赵某飞、王某飞、马某超、陶某龙......历历在目,整整的二十多位贫困孩子,虽然我为他们垫付了教材费、辅导资料费以及为数不多的学杂费,但是最终他们还是没能坚持走进初中学校。他们中,很多同学的成绩并不比当年的我差,可是,他们……
我做不到我的老师对我的那般无微不至,我做到对孩子们更多帮助,如果我的能力再强一点,或许今天他们也像我一样:坚守着自己的教育梦,发挥着自己的微光,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贫困山区的孩子。
2002年9月,由于我乡“普九”工作的需要,我被调到腻脚中学校任教至今,共18年。
18年的初中教育教学,每年我都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我认真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模式,更新知识结构,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我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公平施教,坚持以诚待人,善待每一位同学的每一份情感,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我的不懈努力,不仅教学成绩好,而且学生愿意打开心扉与我交流,我成为了学生的良师益友。
期间还担任了13年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作为寄宿制学校,送学生到医院救治,给生病的学生烧水甚至为他们炒点鸡蛋饭是平常事。印象中最为深刻的是随着学生的越来越难管,找学生、安慰学生、时时下村劝返和教导、家访等等事项,成为我的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语文教学及班级管理中,我任劳任怨,努力创新,关爱学生,民主管理。成为了家长眼里的好老师,学生眼里的好朋友。并5次被腻脚乡党委腻脚乡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师,6次被丘北县委县人民政府及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近10年的语文教研组长兼教科室管理中,我积极发挥个人特长,带领语文教师尝试“集体作文”、课前三分钟“演讲”、“合作—自主—探究”等教学模式,全面提升了我校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教科室管理中,我遵照上级相关部门关于教研工作的实施细则和我校的校本教研方案,依据提供的教研平台,积极组织开展好我校的各种形式的教研工作。突出做好校本培训、观课议课、教学反思、论文组织、学生有意活动等工作。为能更好地提升教师素养,带领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各项学习及科研活动,指导70余人次完成多项州级课题。
2011年10月10日,我主持圆满完成我校首个题为《初中语文教学体现学生主动发展策略研究》的课题结题,之后陆续指导我校相关教师完成7个科次的州级课题申报并有语文、数学、英语和信息技术4个组次被立项;2018年6月,主持圆满完成题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调查和策略研究》、《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调查和策略研究》的2项文山州“十三五第二批”课题结题工作;2019年6月,圆满主持完成题为《以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的1项文山州“十三五第三批”课题结题工作。
2018年6月,结合我们边远地区的辍学问题及开展劝返工作的需要,我大胆申报了一项题为《农村初中辍学问题及策略研究》的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有幸,该课题于2018年11月被立项,资助资金3万。在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间,我以开展该课题研究为契机,带领课题组六名成员和部分班主任,入村控辍保学专题宣讲12村次,入户劝返回辍学生36人次,编制并发放《腻脚中学控辍保学宣传册》5000余册。对我乡全体民众进行了极为有效地“控辍保学”宣传工作,大幅度降低了我乡的辍学学生数。
该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控辍保学宣传剧《全民重教圆民生》,以云南地区盛行的比较接地气的“山歌对唱”形式,有效宣传了国家的教育扶贫政策和控辍保学政策。在“腾讯视频”、“爱奇艺”及文山卫视、云南日版等媒体报刊的宣传下,迄今为止被播放10万+,为我州的控辍保学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19年12月,该课题以“良好”的等次为我县历来的第一个省级科研项目画了“圈”。
为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语文教学能力,结合自我教学和科研经验,我于2007年6月完成64万字命名为《初中教学一本全—语文》的编著;于2016年5月完成14万字命名为《初中语文复习总汇》的编著;2019年8月完成16万字命名为《从“教书匠”走向“研究型”教师》的编著。由于出版资金等方面的原因,我的三部“著作”未能出版,但在编辑、校对的过程中,我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质和量的极大提升。
通过不懈努力,我取得了16次省级及以上论文奖、5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期刊、主持完成县级课题1项、州级课题2项和省级课题1项的优异成绩。且于2010月9月,我被云南省教育厅授予“云南省省级中小学骨干教师”称号;2014年12月,被丘北县教育局授予“丘北县县级语文学科带头人”称号。我成了领导眼里我是好榜样;同事眼里我是热心肠。
精进不止,梦在前方!
长期的一线教学工作中,我通过不断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加入中共党组织等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师德师风,孜孜不倦地探求教育理念、刻苦钻研,推本溯源,学以致用。
为能不断提高自我教学业务素养,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及培训。2001年9月,我被云南大学成教院录取,实现了三年的汉语言文学专科函授学习。2005年8月又被四川师范大学成教院录取,并2008年1月圆满完成为汉语言文学本科学习。
在继续教育培训方面,我虽然已经于2013年1月获得高级教师职称,但积极起好带头作用,每年、每个科目的学习和培训都未落下。
新时代,新教育,新思路,新发展!不变的我在变化多端的教育浪潮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唯有学习才能找到最佳的发展捷径。背负着多年的“左耳突聋”未愈和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的重任,我毫不退缩,珍惜每一次培训、学习机遇,努力提升,争做一名新时代合格教师。
近年来,公益性的“新教育语文种子”和“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提升项目,让我找到了前行的方向。在朱永新教授、李镇西博士、郝晓东院长等恩师的指引下,在新大家庭家人们的帮助下,我的教育梦并不遥远。
“阅读”是站在高人的肩上前行;“写作”是站在自己的肩上攀升;“发展共同体”是站在集体的肩上腾飞。虽然相见恨晚,但是庆幸在这困惑之年,“新教育”、“新网师”收留了我——高龄失学儿童!
面对乡村教育的滞后,面对自我教育思想的“退化”,我难免有些焦急,但我深信在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反思和不停地实践中,定能精进不止、实现伟大的教育梦!
“教书育人”是我的梦想,我不曾动摇、不曾改变,因为这才是我的人生价值所在!21年来,我一如既往地在这贫困山区从事着教育教学,今后的工作中我也将不骄不躁,继续努力,积极向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的榜样靠拢,全力践行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理念,在平凡的教师岗位、在边远的高寒山区敬献我的绵薄之力,营造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