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教学过程中的两点构思

一、添加结尾

范进中举的故事本还有一个尾声:接着又有许多人来送田产、送店房,甚至投身为奴仆的,两三个月之间,范进家里,不但陈设豪华,而且仆妇成群。他的母亲,还以为房子家具是从他人借用的,叮嘱家人不要弄坏了。

当得知这一切都属于自己之时:

老太太听了,把细磁细碗盏和银镶的杯盘逐件看了一遍,哈哈大笑道:“这都是我的了!”大笑一声,往后便跌倒。忽然痰涌上来,不省人事。

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刷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给人看!一鲁迅

组织学生讨论:尾声删掉好还是不删好?

就像孙绍振老师在《范进中举---双重的悲喜剧》中所写的那样:有了小说的这个尾声,有了范母戏剧性之死,才给小说平添一抹悲的色彩,才构成悲与喜的张力,更加冲击人的心灵,唤起读者一丝同情。

如果删掉尾声,可能只是强化种种丑态。强化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更是溢出鞭挞讽刺的喜剧了。学生可能不会意识理解到孙绍振所说的双重悲喜剧的层次。但通过还原小说尾声,让学生比较辨析,让学生对小说的理解深度再往前进一小步,是我们所应持的教学期待。

二,关于范进为什么会疯。

疯子:精神病的名称,主要是一组以表现在行为、心理活动上的紊乱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研究所得到的结果认为主要是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等外在原因,和患者自身的生理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等内在原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心理活动、行为,及其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病症。

心理学家认为矛盾、危机、紧张和创伤可能会导致心理病,特别是在一个容易受伤的人身上。

社会学家亦认为重大事件和情境会导致心理疾病。

这个词条的内容触发了我的灵感:何不让学生据此线索为范进的“疯病”做一个会诊呢?于是我把以上词条内容做成幻灯片,然后附上一条任务:假设你就是医生,抛除生理遗传因素,请主要从家庭、社会等因素诊断范进发疯的病因。为什么想到引入这个词条的内容呢?不是仅仅为了好玩,而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一是提供了问题解决的框架,提示了问题解决的思维路径,从家庭、社会等因素入手,自然就会触及对胡屠户等人前后的对比描写,更关键的是明了这些对比和反差背后的意味;

二是设置了情境,设定了医生的角色和诊断的任务,以情境和任务驱动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发现和探究。此前设计中让学生一般性地讨论“为什么会疯”,不是不可以,但有些干硬,也容易导致课堂讨论的散乱和效益上的浪费。引入“疯子”词条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问题解决的“支架”,更易引发学生的兴致,更能给学生思维方法的启迪。

你可能感兴趣的:(《范进中举》教学过程中的两点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