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咖啡粒

能够在四月上半旬把我的注意力牢牢握在掌心里近两个小时的,好像也只有2009年播出的法国纪录片,《家园》

在b站,分三个章节,分别讲述了人类起源,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以及造成的恶劣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对策。除了呼吁充分利用太阳能时那句“人类应该学会栽培太阳”之外,其他的语言都平实而工整,仿佛一篇出自于念大学期间从来都坐教室第一排的乖小孩之手的硕士论文。

吸引我的除了美到有些恐怖的自然景观,精确却难以具象化的数据,比如地球存在了四十亿年,而人类仅仅出现于二十万年前,在前面的十九万年都未曾经历过农耕。比如全球百分之八十的财富聚集在百分之二十的人口手里,比如每天平均五千人死于饮用被污染的水源。


还有的,就是荧幕上经过透明化处理依然显得刺眼的弹幕。

 

阿三,土豪,卧槽,牛逼,炫酷,黑。

就想起闲来无事乐呵呵看许君聪小品合集,某一集里的女主角入场穿职业套装,搭配高跟鞋和黑色丝袜,帷幕拉开三分钟后,弹幕里的众人还在讨论“腿玩年”“跪舔”“35岁真的猛”。


没有针对性贬低谁的意思,只是觉得,大家现在的表达方式和措辞,好像都不可避免地充斥着塑料感。塑料一样鲜艳,廉价,没有营养。


都在说自媒体把人的阅读分割得碎片化了,另一个藏在水底的负面影响是,它衍生出一些单薄的词。

不止一次地听到男孩子自嘲式地说,像我这样的屌丝,如何如何。

两性关系里的热词最花哨,凤凰男,绿茶婊,舔狗,齐齐上阵,像浓缩的咖啡粒,扔几颗进杯子里,就能在短时间内泡出一个馥郁的故事。


这些词,驱逐了我们交流用语中的良币,让表达变得廉价而失真。

名词倾向于下定义,一个有着漆黑瞳仁,笑起来唇角弧度妩媚的女生,也不过是他们口中的“阿三”;而一个男生用力且持之以恒地展开一场追求,则被称之为“舔狗”。

动词有时候过于暴力,“逼飞奶炸”“坐地排卵”,有朋友戏谑,现在连骂脏话都可以略过基本结构,走捷径地说一句“NMSL”。

前些年交笔友,可以花一下午的时间挑选柔软信纸,笔尖要纤细有度,不浸墨,像纯银弯勾,把一个一个字勾起来,放在洁净橱窗里供人观赏。

对语言有天然的敬意,和落子无悔的决心。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泼了就是泼了,也有信心能培育出健康的作物。


而大肆繁衍于当今互联网的某些热词,明明更浓烈,更激昂,爱人和憎人的火力都足以掀翻人一个跟头,可动人心弦的力度,却远不及信纸上看似寡淡的一句“我想你”。

文字是珍贵的东西,我们应该保持认真。想清楚自己想要传达什么,给对方带去怎样的理解,或者产生怎样的影响。

像煮饭一样,把每一个字放进脑海里,淘去其中的杂质和粉尘,用适宜的温度慢煮,揭锅之后,才晓得,粒粒皆辛苦。

End

文/田可乐小朋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字咖啡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