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柴米油盐贵者不可当家

在《打仗,是打钱粮》中曾提到,千里外运粮,得二十人奉一人。也就是说,得费20人的口粮才能运1个士兵吃的上去!耗损率高达95%。而这极高的耗损率,注定战事拖得越久,就越是力屈财竭,从政府到百姓都将无一幸免。

因此,《孙子兵法》中写道,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这钟,根据杜牧的注解是六石四斗为一钟。而一石为十斗,共计120斤,这一钟,也就是768斤。那为什么食敌一钟,相当于自己二十钟呢?这就得结合“千里外运粮,得二十人奉一人”来看,因为这20钟,是军队运输1钟粮食到前线本身所需投入的成本!古时千里运粮,只能靠牛车拉动,这牛拉粮食,走得比人还慢,还得运粮部队保护,防止有人劫粮。

这么算下来,若是出发时共计2万1千钟粮食,运粮部队路上就得吃掉1万3千钟,到前线交割一千钟,整个运粮部队再往回赶。这牛卸了货,路程可稍快些,整个运粮部队算下来只需七千钟即可回家,少了可能就饿死在半路回不来了。

而且孙子所说的20倍,还只是春秋时期,那时打仗都是在平地,运输起来自然是简单许多。可后来秦征匈奴,翻山越岭,这运粮成本可就更高了。那时从山东运粮,合计30钟才能运到1石,一算下来是200倍的成本!

相反,成吉思汗作为游牧民族,在粮食上的成本领先也是关键。成吉思汗的部队在草原上赶着牛羊走,简直比带着个可移动的麦田还要自在,每天不仅有羊奶牛奶和羊肉牛肉,这牛羊是不是还能生些小牛小羊,在草原上也不需要另给牲畜们弄吃的,遍地就是伙食。

所以成吉思汗不需要后方运输,而到了前线,立马攻城掠地,食敌千百钟,可谓是,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役指的是兵马,不再籍是说不用再搞2次征集。而这粮不三载,就是说第一次随军运粮至敌境,以后就“因粮于敌”,也就是敌人那里求得补给,等到军队凯旋回国之际,再运第2次粮食到国境相迎,根本不用到第三次运粮。

烧杀掳掠

华杉老师小结道:一次把事做对,一次搞定,不用返工,就是最高效率。《孙子兵法》反复给我们算这些账,就是为了让我们明白战争很贵,兵马将帅很贵,牛马粮草也很贵,耗不起!反过来,我们就得多想想办法,看如何能将成本大幅降低,这战争成本降得越低,整体胜算就越是高。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知柴米油盐贵者不可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