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读《随园诗话》(251)

卷七(二八) 【原书卷七·五八】

东坡云:“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此言最妙。然须知作此诗而竟不是此诗,则尤非诗人矣。其妙处总在旁见侧出,吸取题神;不是此诗,恰是此诗。古梅花诗佳者多矣!冯钝吟云:“羡他清绝西溪水,才得冰开便照君。”真前人所未有。余咏《芦花》诗,颇刻划矣。刘霞裳云:“知否杨花翻羡汝,一生从不识春愁。”余不觉失色。金寿门画杏花一枝,题云:“香骢红雨上林街,墙内枝从墙外开。惟有杏花真得意,三年又见状元来。”咏梅而思至于冰,咏芦花而思至于杨花,咏杏花而思至于状元:皆从天外落想,焉得不佳?

冯班,(1602—1671),明末清初诗人。字定远,晚号钝吟老人。江苏常熟人。明末诸生,从钱谦益学诗,少时与兄冯舒齐名,人称“海虞二冯”。入清未仕,常常就座中恸哭,人称其为“二痴”。冯班是虞山诗派的重要人物,论诗讲究“无字无来历气”,反对严羽《沧浪诗话》的妙悟说。有《钝吟集》、《钝吟杂录》、《钝吟书要》和《钝吟诗文稿》等。

金农,(1687—1763),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寿道士等,因其人生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以自封“三朝老民”的闲号,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言:

苏东坡语“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出自其《书鄢陵王主薄所画折技二首》(之一):“论画以形似,识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如何此两幅,蔬淡含精均。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联系全诗上下文,我们就很好理解了。其意思是指,写诗如果仅仅停留在事物的外象特征上,就一定不是个好的、优秀的诗人。有人误解为,苏东坡将“形”(事物外象特征)与“神”(主题思想)对立了起来。这一点,袁枚在诗话里给了补充:“然须知作此诗而竟不是此诗,则尤非诗人矣。其妙处总在旁见侧出,吸取题神;不是此诗,恰是此诗。”对于写此诗而不是此诗的,袁枚直说其“尤非诗人”。高明的诗人,一定是写此而不直言此,读此而又只能是此。

你可能感兴趣的:(硬读《随园诗话》(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