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以来,我陆陆续续参加了一些关于读书和写作的训练营。之前一直落下的阅读和写作开始慢慢成为我每天生活的主题。
后来,我渐渐萌生了在读书和写作方面持续深耕的想法,我想要进一步精进自己的写作水平。但是,我目前在写作能力提高方面似乎到了一个瓶颈,一直停滞不前,而靠我自己的力量似乎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思来想去,我愈发觉得,我需要专业的老师对我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我需要去争取上稿的机会,接受市场检验。文章写得好不好,有的时候自己不一定判断的准确,毕竟“当局者迷”时有发生,而且很多人都会在写作的时候犯“自嗨”的毛病。所以,无论是老师的指点,还是市场的反馈,对我来说都是通过外在带动内在的提升机会。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我咨询了朋友圈的小伙伴曹好。她是一个主营写作的自媒体从业者,在读书和写作上有丰富的经验。在和她沟通了我目前的诉求之后,她向我推荐了大梦老师的写作训练营。
于是,我在11月初加入了大梦老师的半年写作陪伴营。因为时间跨度比较大,所以这个训练营又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天老师一对一指导写作,掌握基础
第二阶段:大群监督写作阶段,检验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三阶段:老师带领玩转自媒体,全方位掌握变现方法
我今天要复盘的是第一阶段课程,它由23节语音课+作业组成,学员需要在18天之内完成。为了明确每节课的内容框架,同时便于后期复习,我把每节课的主要内容都做成了思维导图。
现在回头看这23节课的内容,大梦老师似乎是从一个写作者创作的心路历程的角度来设计的:前半部分介绍了写作心态、写作素材和定位、常用写作工具,如何读书和选书、写作变现平台等内容。这部分内容没有涉及到具体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更多的教会我们如何合理使用写作的工具,一点点地引导我们做好写作的全方位准备工作。
课程的后半部分从文章选题开始,全方位拆解了一篇文章的结构:标题、大纲和结尾。最后几节课是另外的加餐,给我们介绍了几种可以让文章出彩的方法。和前半部分课程相比,后半部分的课程相对更加注重实操,也是对写作过程的详细拆解。
课程的前半部分,写作心态和写作素材加工这两块的内容让我印象深刻。
论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在讲授具体的写作方法之前,老师先从心理层面给我们打好了预防针:比如保持哪些好的写作心态。
在写作的好心态上,大梦老师总结了六点:不忘初心、持续深耕、坚持、及时调整、不要着急和坚持学习,其中有几点我做得不好。
比如在持续深耕和坚持上我做的就差强人意。虽然从小学开始就很喜欢写作,但是并没有坚持长久地练习和输出,大部分只是以日记或者朋友圈的形式表现,甚至都称不上是一篇完整的文章,这样的输出缺少深度、框架、整体感和连续性。
这一点是我最近需要努力的地方,灵感很可贵,但有时候也需要把它们组织起来,成为一篇有血有肉的文章。这样做,也有利于逐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思考框架,对坚持长期写作也大有裨益。
在讲到“及时调整”这个写作好心态的时候,大梦老师列举了身边闺蜜的例子:和闺蜜一起看电影,发现她看电影还不忘记录自己的灵感……
前段时间我也曾遇到过写作卡壳、灵感枯竭的情况。当时真的是觉得自己绞尽脑汁还是什么都写不出来。后来,我就接纳了当时的状态,让自己放松下来,去做一些自己能让自己放松的事情。没想到的是,就在自己看的直播和短视频里,我找到了自己和自己写作主题相关的灵感。后来的写作过程就变得顺利许多。
我现在也开始刻意地记录自己日常的灵感,为自己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有的时候,写作还真是需要“趁热打铁”,不然情绪放久了,想要写作的冲动似乎就慢慢淡了,文字中透露出来的情感似乎也没那么浓了。
在写作的素材加工方面,大梦老师通过冯绍峰和赵丽颖离婚事件的案例,向我们演示了如何从一个热点素材中提取出不同的观点。
之前我在生活中也会留意一些热点事件,然后输出一些自己的思考。但我的思考很多时候只集中在一个点,没有像大梦老师说的那样,从多个角度、立体地来拆解这个事件。但是,如果能做到多角度的,写作的内容会变得丰富很多,同一个事件还可以重复利用,写出多篇文章。
在素材的分类方面,听了大梦老师的讲解之后,我发现自己做得不太好。我也会收集一些素材,但总体比较零散,不太系统。听完课以后,我觉得我可以把自己素材库的标签再优化一下,尤其在素材的大类划分方面。
在课程后半部分对写作过程的拆解中,老师的加餐部分让我受益匪浅。这部分大梦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几种让文章出彩的方法:
1. 使用金句
金句是一篇文章的亮点,便于传播,也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关于如何写出文章的金句,大梦老师介绍了三种创作来源:名人名言(歌词、台词等)、模仿练习和自行创作。
关于使用名人名言这类的金句,我自己之前写文章的时候也经常会联机搜索一些符合自己文章主题的经典句子。而且,据我观察,很多新媒体文章也经常使用这种方法。一句话一旦加上了名人的标签,似乎就变得更加出彩了。
关于模仿练习,我之前很少用,这一点对我来说属于新知。大梦老师举了模仿《人民日报》文章中经典句式的例子。这一点让我很有启发,我之前只知道照搬名人名言,或者自创一些金句,还从未试过用模仿句式的方式来创作金句。而且,后期我可以在素材库增加“优秀句式”这一类别,积攒一些比较好的句式,便于后期模仿练习。
关于原创金句,我觉这个对写作者的要求比较高。一方面需要作者有自己独特、深刻的见解,另外一方面要言简意赅,一语中的。有的时候虽然自己也会尝试写一些这样的句子,但未必很出彩,能达到让人想要传播的程度。
2. 增加文章的画面感。
大梦老师列举了三种增加画面感的方式:加入动态因素、设立一个场景和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大梦老师通过举例很生动地演示了文章增加画面感的优势和方法。
我觉得这三种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加入一些具体的细节,动作、数字或者具体的场景。我发现想要文章增加画面感,就不能泛泛而谈,要像讲一个故事一样呈现出很强的画面感,这样读者读起来就会生动许多,感受也不会再那么干巴巴。
3. 增加文章的可信度
如何实现让读者感觉到真实、真诚的效果呢?大梦老师教授给我们四种方法:名称具体化、说明人物之间的关系、引用数据和内容要符合生活常识。
之前自己写的文章大多是自我成长类的多一些,所以我之前对这四点运用的不多。尤其是引用数据,我之前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对于文章的增彩作用。后面的文章,如果主题比较适合引用数据的话,可以考虑去引用一下。
4. 练习好的文笔
大梦老师给我们总结了四种提升文笔的具体方法: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场景动态化、让干巴巴的句子变得丰满和不要使用重复的词汇。
针对每一种方法,大梦老师都用示例的方式进行了说明,理解起来也更加生动。这几种方法感觉很奇妙,有一种化腐巧为神奇的感觉。本来毫不起眼的句子经过这四种方法的修改,变得生动许多,为文章增加了很多耐读性。
5. 告别流水账
在告别流水账这个问题上,大梦老师又给出了三种方法:写文章前确定好文章主题、不要啰嗦、不要写对话流。
我觉得写文章前确定好文章主题这个方法超级棒,而且具有普适性。无论写什么题材的文章,都需要围绕一个主题。主题就像是一棵大树的主干,后面长出的所有枝条都来自它。一篇有了主题文章才不至于写得过于散乱。
另外,大梦老师在课程结尾的时候,特意强调了写作的好处和坚持写作的重要性。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写作也不例外。
我想,写作带给自己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收益,更重要的是这个自我反思的过程,让我有所成长,一直向前。
感恩和成稿部落的相遇,期待未来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