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脑”走到“内心”难,由“内心”走到“身体记忆”更难

图片发自App


和小宝外出,见他手上拿着他的小钱包。小宝痴迷坐公交车,热衷于在家“搜刮”1元面额的零钱,以方便上车投币用。

我:“拿钱包干什么?我开车去,不坐公交车。”

小宝:“我怕哥哥回到家乱搞我的钱包,把它带出来。”

我:“怎么会呢?哥哥什么时候乱搞过你的钱包呀!”

小宝:“哥哥昨天晚上说的,等我不在家的时候就乱搞我的钱包。”

我:“怎么会这样?”

小宝:“因为我乱搞了他的钱包,他生气了。”

我:“哦,难怪他要生气了。”

小宝:“那我也从你的钱包,爸爸的钱包里拿过钱呀”

我:“是的。是在征得我和爸爸同意之后,才能拿的,我们同意钱包里的一元面额的给你的。哥哥的钱包,要征得哥哥的同意”

小宝:“如果不征得你的同意,你会像哥哥一样打我吗?”

我:“嗯,我会先警告你两次,如果你一直改变不了,我有可能会打你,我没那么好修养哦”

小宝贼贼、讨好的笑:“你想打我的时候,我就说`管理好你的情绪`”

像一缕阳光,扫尽了我近几天低迷的情绪。

……

我在情绪平和的时候,跟2宝说过几次:在他们幼小的时候,不管他们犯了什么错误,如果我骂他们、凶他们、打他们,请他们相信,他们的过失并没有那么大,我的过失甚至更大,我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也请他们监督提醒我,对我说“妈妈,请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帮助我冷静下来。

……

由此想到,我深恶痛绝的顽疾“脸重口恶”,那些不假思索的阴脸和可以杀死人的目光。唐老师说:我们越是接纳,孩子越是能做自己;我们越是卡,这些卡点越是被传承。真是入木三分的精辟!真相也是如此:我传承了我妈的脸重口恶,传承了她的用焦虑、担忧、甚至诅咒来表达内心的关爱。只是程度不及5%。我越是排斥的,越会在亲子关系中体现。“爱之深,责之切”,爱和恨是一件事物的阴阳两面,内核是一样的。

比如,小宝从新疆回来之后,瘦了一大圈,还咳嗽。关键是很长一段时间食欲不振。给他洗澡时看着那一身排骨,我很心痛。

当他吃饭心不在焉、吊儿郎当时,我就焦虑的说:“吃饭是你自己的事情,再不好好吃饭,抵抗力会弱,很快就会病倒了,生病也是你的事情,我代替不了你什么,大不了就是带你去医院看医生抽血”。

说完我都想抽自己两耳光,我完全可以换个说法。

“宝贝,吃饭是你的事情,这段时间长途奔波,你瘦了一大圈,体力抵抗力会减弱的。好好吃饭、好好的休息、让体力恢复,就能战胜让你咳嗽的小病菌,身体健康也是你自己的事情。”

同样是希望他好好吃饭,负面的表达,会让孩子接收到了厌恶和恨;正面的表达,让孩子知道规则是爱的一部分。

还可以“赋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健健康康的长大,就可以做很多你想做的事情”

但我还是不止一次的重蹈覆辙。断断续续的修行,以为是要从“大脑”走到“内心”,现在才明白,从“内心”走向“身体记忆”更难!甚至这么久以来,我才刚刚觉察到身体记忆,才刚刚触摸到内核的边缘。

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控制不住的“条件反射”“不假思索”,那些不经大脑的就发生行为,那些让自己都莫名其妙的脱口而出,就是我们与父母关系模式的复制,无论你喜欢还是抗拒它都在。

现在我关注自己的身体感受。愤怒时:心跳加快,血流加速,胸口气压加强,腹部紧缩。伤心时:胸部以下、腹部以上,像云雾在缠绕,柔肠百结,想落泪……每一种身体感觉都不陌生!而且还有周期性!我深知,它们被周而复始的创造出来满足我记忆的需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强迫性复制”。

我现在只是“看见”了。单单看见,就让不舒服体验的当下,强度变弱,时间变短。我知道要根除,唯有“接纳”。越不接纳越抗拒,它越顽强。

有人说:“人这一生就是见天地,见众生,最后见自己”。是啊,一切关系都是与自己关系的折射。

唐老师允诺,10月份的工作坊给我做个案。期待中,期待借唐老师的功力去掉我身上的枷锁。

你可能感兴趣的:(由“大脑”走到“内心”难,由“内心”走到“身体记忆”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