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3

日内瓦是一个共和国,而且是加尔文的大本营,所以它是清教徒的最重要的阵地,而卢梭就出生在日内瓦。所以后来卢梭在法国混世界的时候,他始终坚持我是日内瓦公民。一个方面就是说法国是个王国,日内瓦是个共和国,所以他始终是以共和国公民的身份自居,而不是以王国的臣民身份自居的。这一点也是他后来和很多同辈,或者是上一辈的启蒙思想家闹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他就认为法国这一帮启蒙思想家都很虚伪,你们坐在贵妇人的沙龙里边,得到那些诸侯们的追捧,在一批地位颇高的粉丝追捧下,对社会进行批判,所以这种批判完全是言行不一的。就像伏尔泰有一句响彻欧洲的口号叫“粉碎一切卑鄙无耻的东西”,是用拉丁文表述的,这是伏尔泰影响非常大的一句口号。但是伏尔泰一边高喊着“粉碎一切卑鄙无耻的东西”,一边和所有这些代表着欧洲的卑鄙无耻东西的上流社会过往甚密,在贵妇人的沙龙里边、在这些国王的客厅里边,进行着社会阴暗的勾当。而卢梭就认为我是日内瓦公民,我是站在人民这边的,所以他和伏尔泰就典型地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群,也是两种不同的思想倾向:一种是贵族的、崇高的、高雅的;一种是平民的、真实的、朴素的。

他出生后不久,在他弟弟出生的时候,他母亲就难产死了。他父亲又是一个比较率性、自由、浪漫的人,经常十天半个月不回家,也不管他,就把他放在他姑姑家,所以卢梭从小是在姑姑家长大的。后来他就开始在日内瓦当学徒,有一次他父亲跟人发生冲突,就再没回来,所以就等于他也没有父亲了。

他从小就是一个小童工,经历过很多磨难,是一个小童工,因而也就养成了比较自由的心理,无拘无束,没有羁绊。所以后来有一次他出去郊游,结果回来时日内瓦城门关了,他索性就不回去了,他觉得反正当个学徒也没意义,干脆就开始去流浪。这样他就来到了法国安纳西、尚贝里,就是法国紧靠着瑞士的地方。

他就到了一个庄园,遇到了一个贵妇人华伦夫人。当时有一个神父把他介绍去,他可能是路上碰到这个神父的。

他把华伦夫人叫“妈妈”?我看书里边写,后来他还回到过庄园去看华伦夫人

若干年以后,他还和自己的妻子瓦瑟到华伦夫人的墓上悼念她。他后来甚至认为世界上没有比华伦夫人更伟大的女性,华伦夫人甚至可以跟希腊伯里克利的那个情人阿斯帕西娅相比。

卢梭的系统教育都是在华伦夫人的客厅里面进行的。华伦夫人是一个很有教养、很有学问的这样一位寡妇。

他整个的教育,特别是那种感性的心灵的教育都来自华伦夫人。

卢梭后来走向浪漫主义,成为浪漫主义的鼻祖,跟他在华伦夫人那受的教育有关系。他这种教育不是学校里面正规的、理性的教育,他是在一个非常美丽、非常有风韵的一个少妇的影响之下进行的教育,这种教育都是文学的艺术的、音乐的,都是这些方面的。所以卢梭后来为《百科全书》撰写的是音乐篇,他没有受过任何正规教育,他也没有去过音乐学校,他自己本身也没有像贝多芬,像巴赫这些人在教堂里面供过职。但是他的所有的音乐教养都从华伦夫人来,还有他对艺术、对文学的素养。所以他受到的教育完全是一种情感教育,这也是为什么他后来在著名的教育学著作《爱弥儿》里面,特别强调这种情感教育。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