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鬼薄新编46张玉书

录鬼薄新编之张玉书

据人民文学出版社消息,著名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张玉书教授于2019年1月5日13点57分,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重症监护室昏迷数日后离世,享年85岁。

  张玉书1934年出生于上海,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他历任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西语系世界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德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张玉书在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起任欧华学会理事,2000年起任《文学之路》主编,2002年获得德国图宾根大学名誉博士学位,2007年起任《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主编。

  张玉书因翻译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作品被中国读者熟知。张玉书翻译了茨威格的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多部短篇小说集,以及茨威格的自传《昨日世界》。1999年,张玉书当选为国际茨威格学会理事。

  张玉书与茨威格结缘,得益于启蒙老师谭玛丽先生的赠书推介。谭玛丽先生的赠书《约瑟夫·富谢》是茨威格的一本历史人物传记,讲述法国大革命时期一位见风使舵的政要人物。张玉书在阅读之后深受震撼,当时就动了翻译的念头,想把这本书介绍给中国读者以警示后人。

  从这本书开始,张玉书不断阅读并翻译茨威格的作品,走进这位奥地利作家的内心深处。2007年,根据多年的教学和翻译体会,张玉书写了一本书《茨威格评传:伟大心灵的回声》,帮助读者了解茨威格含蓄内敛的心灵世界,尝试探索他的自杀之谜。

  在张玉书看来,茨威格不是一位只会描写风花雪月的流行文学作家,他是一个以独特方式抗击专制暴政,反对纳粹的斗士。茨威格最后选择在南美自杀,也是因为他的作品在法西斯控制的欧洲地区被禁止发行,南美虽好,却没人能读懂他的作品,就像《象棋的故事》所说的“沉在海底里的一个密封箱”,没有了鲜花与掌声,他失去了活下去的耐心。

  很多读者不知道的是,张玉书还是研究德语诗歌的专家。他曾说,翻译茨威格仅仅是工作中的一部分,而他最主要的工作是研究和翻译德国诗人海涅和席勒。从事德语文学研究近半个世纪以来,张玉书主编了《海涅选集》和《席勒文集》,翻译了席勒的剧作《玛利亚·施图亚特》和海涅的《论浪漫派》等作品。张玉书也希望读者多多了解海涅和席勒。和茨威格一样,两位诗人的作品不仅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他们的理想主义和文章风骨也鼓舞了一代代的读者。

  据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消息,张玉书翻译的《茨威格小说全集》正在出版过程中,预计今年4月上市。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今日(1月7日)上午发布讣告,该院德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资深翻译家张玉书,于1月5日在北大第三医院安详离世,享年85岁。按照张玉书生前愿望和家属意见,丧仪从简,只举办家庭范围内的告别仪式。

张玉书1934年4月生于上海,1953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1957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德语文学教学与研究60年,培养了几代后学。与此同时,他又是著译等身的德语文学翻译家,特别是对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以及德国诗人海涅、席勒的译介,缔造了诸多脍炙人口的汉译文学经典。徐静蕾曾将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搬上荧幕,选用的也是张玉书的译本。

张玉书。

曾任德国汉堡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的复旦中文系教授王宏图告诉南都,除了最为人知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张玉书翻译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心灵的焦灼》等茨威格作品,也都值得推荐。“中国德语翻译家中,翻译茨威格的人不少,但张先生对此花了极大的功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茨威格在中国的传播,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张先生的努力。他的译文精准、流畅,传达了原作的神韵,译作的风格对中国本土作家的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张玉书遗作《茨威格小说全集》责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编辑部主任、德语文学编辑欧阳韬对南都记者介绍,在张玉书交付该社出版的作品中,多部茨威格所作的中短篇小说和传记作品已成为长销书,其担任主编和主要译者的《海涅文集》(四卷本)、《席勒文集》(六卷本)、海涅的《论浪漫派》已再版,其创办的《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年刊则是连续出版数年,2016年底推出了第9卷。

欧阳韬是张玉书在北大西语系的学生。他提到,对这位导师,北大以及整个中国德语文学翻译界、研究界的同仁都非常敬佩。“他治学非常严谨,对事业非常忘我、敬业,在翻译上一丝不苟。从他身上,我们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包括怎样去做人、做事、做学问。”

退休之后的张玉书仍笔耕不辍,2018年下半年,他还陆续将新翻译的茨威格作品交给欧阳韬,至近日住院之前,仍在努力翻译茨威格的《与妖魔搏斗》,可惜未能完成。欧阳韬说,“我们去医院看望他的时候,他还在抽空跟我谈工作,关于怎么样把稿子更好地处理,我印象特别深刻。”

据悉,张玉书遗作《茨威格小说全集》计划于今年4月出版。

张玉书曾任中国德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以高龄相继创办了《文学之路》(Literaturstra?e)和《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两部年刊,提高了中国德语学界的国际影响力,直接促成了国际日耳曼学大会首次在中国召开。他在国际学术界也享有崇高声誉,被授予德国图宾根大学荣誉博士和“洪堡学者”称号,并为德国拜罗埃特大学客座教授、德国图宾根大学德国东亚科学论坛理事、国际日耳曼学会理事、国际茨威格学会理事。

北大外国语学院讣告称,“他的远见卓识,勤勉精进、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引导和激励着后辈学人砥砺前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录鬼薄新编46张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