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回我们总算是总结了马基亚维利的的人生哲学的方方面面,现在我们要开始一个新的板块的内容了,是伊曼努尔·康德的人生哲学。
从总体上来讲,康德的哲学是属于启蒙主义哲学的大范畴的。启蒙主义的思想和马基亚维利的思想虽然有点关联,但并不完全一致。启蒙主义的核心思想就是要用自己的理性照亮自己前进的道路,自己的理智自己得做主。但是与此同时,也要将别的人视为与你一样的人,也要认为他们能够用自己的理性,为自己的人生道路做主。
与之相比较的马基亚维利虽然也强调利用理智,但是他更强调的是统治者使用理智,他并不主张将统治者以外的人,也视为与统治者一样的人。马基雅维利是非常愿意为出于某个目的,而将别人视为自己的工具,这就是马基亚维利和康德之间的重大区别。
恪守书斋的皮革行业之子
既然我们要说康德的人生哲学,那总得先说说康德的人生。德国大诗人海涅曾经在《德国宗教及哲学史概观》这本书里面,这样描述康德的一生。他说记述康德的传记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康德没有生活,他没有世界。他在柯尼斯堡娴静偏僻的小路上,度过了非常机械的非常抽象的独身生活。甚至有些人认为康德似乎一辈子他的生活都没有离开他的故乡柯尼斯堡。当然这个想法多多少少有点不精确,只能说是90%是准确的。
总体上来说,康德终身恪守书斋,从未参与任何重大的现实斗争,是一个如假包换的宅男。就其日常生活而言,平庸到无聊,无聊到平庸。尽管如此,我仍然认为对于康德的平庸的一生的观察,仍然能告诉我们一些关于如何成才的有趣的知识点。比如现在很多人都为学区房而头疼,有人认为一定要挣很多钱,才能够上得起好的学校。康德其实出身贫寒,但是却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
在1724年4月22日凌晨5点,康德降生于克纳普霍夫岛。当他生于克纳普霍夫岛的时候,其实柯尼斯堡这座城市还没有建立,要等到康德出生两个月以后,柯尼斯堡才将康得出生地(克纳普霍夫岛)纳为自己的行政管辖区。请不要小看柯尼斯堡这座城市,他的德文可以翻译成王之山,听上去是非常的霸气。他是普鲁士王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整个普鲁士在东部的桥头堡,商路繁盛,产业兴旺。同时城中的柯尼斯堡大学是波罗的海沿岸的教育中心。康德算是一到家门口就能上得起好大学,这可以说是非常的幸运。
但康德本身依然是出身非常的平凡。康德虽然是德国哲学家,但实际上康德的曾祖父其实就不会说德语,他是来自于波罗的海沿岸的。其祖父成为一名皮匠,把手艺传授给了康德的父亲乔治,二人都擅长制作皮面马鞍。至于康德的妈妈主要从事染色业、制鞋业等皮革相关行业。怎么看都是与作哲学没什么关联。
康德的父母即乔治夫妇一共生育了9个孩子,伊曼努尔康德排行第四,9个孩子里面除了康德以外,只有一个姐姐、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活到成年。至于康德为什么叫伊曼努尔康德呢?则是因为Immanuel本来就是普鲁士利的Immanuel日,这一天也正好是康德的生日,所以他叫Immanuel Kant。
而康德的这种家庭环境可以说是非常的清贫,不过他的母亲对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康德自己也说,我的母亲为我种下了第一粒善的种子,使我的心灵朝向大自然,唤醒并扩大了我的智力,她的教诲对我一生的都有极大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回忆。而现在有很多母亲对于子女的培养相当的焦虑,恨不得用尽自己所有的开销让孩子去上更好的学校,却忽视了对于孩子品格的培养。而康德母亲对于康德的影响显然是在品德方面,而不是在知识方面。
求学打工之路
那么康德变成大哲学家肯定还要跟人去学习。从传记材料上来看的话,康德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叫弗朗茨阿尔伯特舒尔茨,是一个牧师。他与舒尔茨建立了颇好的关系,然后他就进入了以舒尔茨为校长的腓特烈学院,接受拉丁文这样的古文训练。等到1740年才进入了柯尼斯堡大学。在他大学读书的时候,他的主要的功课是神学,但是他在学校里面很快对自然科学产生了兴趣,同时也学习了哲学与数学。同时他通过形而上学教授克努岑的工作,而了解到了莱布尼茨与牛顿的学说。
不过,因为康德的父母先后亡故,他失去了继续读大学的财力支持,所以康德只好中断学业,外出谋生。康德是在大学没有读完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寒,只能外出打工的。我相信很多人在读书的过程中肯定要有一些间隙,但是你如果出去工作不读书的话,你的智力和你对于学术问题的反应能力就会下降。
那么怎么解决学术研究的热情,维持与经济资源的匮乏之间的矛盾?康德的解决之道是去做私人教师,这样既可以维持对于学问的热情,也可以有钱赚,这也是当时德国贫穷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如果他那时候就知道有看理想这个平台的话,很可能会和梁文道先生联系一下,来上面讲讲他的哲学。
这也是康德一生中唯一次离开家乡的岁月。他做私人教师的工作主要是在一个叫约德辰的地方,不过离他的家乡柯尼斯堡也不算太远。约德辰这个地方可以说是德语文化与立陶宛文化相互交融的地方,当地比较缺乏能够用德语讲述学问的人才。康德也就捡了漏,在这里成为了牧师安德斯的三个儿子的老师。
1750年,康德又来到了奥斯德罗德的地主家任教,他最小的学生就是日后解放农奴的乔治腓特烈,然后他又到了凯瑟琳伯爵家去做家庭老师,这是他的第三任教职。康德在乡村的教学活动,不仅取得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还丰富了他的生活阅历,为他以后的学术活动打下了基础。他在这段时间所赚的钱,不但可以让他在柯尼斯堡负担两个房间的租金,甚至还可以雇起一名仆从打理他的日常生活,能够让他安心学术。顺便说一句,康德好像是个不近女色的人,所以他基本上雇佣的是男仆,他好像也没有女朋友。
不喜欢地理的哲学家不是一个好院士
一个人要成为像康德这样的大师,他最好要具备怎样的素质?他要成为一个多面手,他知道的多,接触的领域多,他开的脑洞就大。康德出版的第一部重要著作竟然不是哲学著作,而是天文学著作,题目叫《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
在这本书里面,他提出了所谓的康德拉普拉斯假设,也就是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这个假说在天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1755年,康德重返柯尼斯堡大学,提交了用拉丁文撰写的论文《论火》,由此取得了学位答辩资格。然后他又获得了所谓的硕士学位,当时的硕士学位相当于今天的博士学位,不过康德还是没有得到在大学的教职。
为了获得在大学的教职,康德又提交了一篇拉丁语论文,对形而上学认识论基本原理的新解释,然后通过了答辩。从此以后康德成为了编制之外的私募教师,这是在德国长期存在的一个教师的临时编制,也就是说青年教师他在上课的时候,他的薪水不是由校方支付的,而是由愿意选课的学生负担。只要他口才好,听众多,他的经济问题就不会很大。叔本华以后也干过这行的,但是因为听的学生比较少,所以他在大学里不是很受欢迎。
但是康德还是希望能够高升一步,做一个教授。1756年4月,康德致函普鲁士国王,希望能够递补柯尼斯堡大学的教授空缺。但是因为一些体制上的原因,康德并没有得到他所想得到的职位。这时候作为青教的康德的教学工作可谓非常繁重,除了哲学以外,他还教自然地理学、数学、力学、工程学、伦理学、自然科学、物理学、修辞学。可见柯尼斯堡大学对于康德的人力压榨已经到了多么恐怖的地步。
非常有意思的是康德本人竟然还非常喜欢自然地理学,他把地理独立出来作为一门主要课程来教授。而康德本人则几乎不出柯尼斯堡,这是个多大的讽刺,一个基本上不出家乡的人最迷恋的是地理学。以后彼得堡科学院遴选康德为院士,竟然也主要不是基于康德的哲学成就,而是他的地理学成就。这实际上也就告诉了我们,实际上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两句话里面更重要的还是读万卷书。你如果真的做到读万卷书了,你未必要行万里路,也可以像康德那样在自己的家乡成为一名地理学家。
康德的一生遭遇到的唯一一次与他相关的战争,是七年战争。这是欧洲诸国都参与了一场大混战。在1758年1月份,他所在的东普鲁士被俄罗斯军队占领了,这就有点让康德尴尬了,康德本人本来是普鲁士的公民,现在就必须要向女沙皇伊丽莎白彼得罗夫纳效忠,大学由此也为俄罗斯人所接管。
康德想到了自己给普鲁士国王要求晋升教授却被驳回的经历,于是他就想向女沙皇申请教授席位,但是也没有成功。康德并不是一个对国与国之间的分歧非常敏感的人,他的观点是天下一家,谁给我教授的职位,谁就是好国王,或者是好女皇。1762年七年战争结束,柯尼斯堡又回到了普鲁士的怀抱,但当时的政治气氛还真是宽容,康德写信要求女沙皇给他教授位置的这件事虽然人人尽知,也没有人因此起诉康德。
但是在此以后,康德的确进入了学术上的高峰期,他完成了被称之为三大批判的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其中第一个批判为纯粹理性批判。第二个批判是所谓的实践理性批判。第三个批判是判断力批判。它们分别对应于哲学研究当中的知识论、道德哲学以及美学。
1770年,想做教授都想疯的康德总算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了。1786年,他总算成为了柯尼斯堡大学的校长。也就是说1740年康德进入了柯尼斯堡大学进行求学,在1786年他成为了这所大学的校长,为了等到这一天,他整整奋斗了46年。
养生秘诀是像时钟一样规律
1804年2月22日,康德因为身体衰竭而病逝了。他也是一位非常长寿的哲学家,活了大约80岁。讲到康德的寿命,我们将忍不住讲讲康德的养生之道。康德的生活十分有规律,他每天下午三点半都会来散步,因为他每天都是三点半来散步,当地的居民是用他散步的步伐来对表的。唯一的一次例外是因为他读了卢梭的《爱弥尔》入迷了,以至于错过了散步的时间。
虽然康德的身体很弱,但是因为生活有规律,因此也活了80岁。我从有些传记材料上来看,康德在一天三顿里面午饭吃的是相对比较好的,而且为了使得自己在吃午饭的时候不思考哲学问题,以影响肠胃对于营养的吸收,他在吃午饭的时候,一般就会请一些社会名流和他一起来吃。而且他对于谈话也有严格的要求,千万不要谈哲学,一谈哲学就非常生气,因为这会影响他的休息。
这一点让我想起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总体上来说也是不喜欢和一般人讨论物理学的,因为他觉得如果一天到晚讨论物理学的话,他在真正需要讨论物理学的时候,脑力就不够了。同时因为康德不好女色,没有女朋友,也少了这方面的烦恼,所以他能够花费更多的精力从事学术研究。
康德板块的主要内容
好了,关于康德这个人的人生,我就想讲这一些,大家是不是听了觉得有点无聊。大家心想我可不想做这样的人哪,太无聊了。我虽然作为大学教授也觉得他的生活有点过于无聊了。不过他的哲学却是石破天惊的。
那么我们现在就来讲讲本板块我们要展开的康德启蒙哲学的内容。首先今天要讲的开篇的内容已经讲完了,那么接下来我会讲的康德的启蒙主义思想的要旨是什么,特别是那种先验论证的思维方法到底是什么。他们与我们的这种思维论证的方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然后我会讨论什么问题?我会讨论康德是怎么处理怀疑论的难题的。
怀疑论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很大的难题,而且它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安定性也构成了干扰。康德既认为怀疑论的思想有其合理性,但同时他也认为我们凡夫俗子所面对的日常世界是有实在性的。他是怎么把这个故事说圆的呢?下面我们就讲到上帝的问题。因为上帝这个概念,在有一些经验哲学家,比如说安斯尔莫以及在一些近代哲学家,比如说笛卡尔那里,是成为日常世界的实在性的担保。我们看到的、摸到的世界为什么是真实的呢?因为是上帝担保他们是真实的,同时上帝也可以成为很多道德原则的担保。
但康德关于上帝做了一件非常让人惊讶的事。一方面他认为没有任何的根据能够使得我们说上帝的确是存在的。但是他却依然承认上帝是我们的道德生活的担保。这叫什么?这叫假装有上帝。但是假装有上帝又怎么能够对上帝虔敬?这就是我要讲的康德人生哲学的这样的一个面向。
讲到了上帝对于道德生活的担保,那么道德生活的基本规范是什么呢?这就是下面一回的内容了。这也就是康德所说的绝对命令,也就是说他要用普遍的与抽象的道德法则来约束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有人说这能做得到吗?且听康德是怎么把这个故事说圆的。
讲完了道德的绝对命令以后就有下面一个问题了,也就是说在康德看来,我们对于自然的描述符合的是因果律,但是除了我们的自然界以外,还有一个领域我们不能忘了,就是那个假装的上帝。请注意是假装的上帝留意出来的那些道德规则所构成的世界,这就是康德所说的自由世界。这里两张皮,即一张皮是关于自然的,一张皮是关于自由的,它们彼此之间是怎么合成一张皮的呢?这就要靠康德在判断力批判里面所提到的判断力机制。
这方面的讨论对我们的人生意义是什么呢?我们现在在世界上就经常碰到两类人,一类是理科人,一类是文科人。理科人的张口闭口就是讲科学规律,文科人张口闭口就讲抽象的道德、价值原则,这两帮人就根本合不到一起来。但康德偏偏就要在这两边搭桥,我们看看他是怎么搭桥的,并且来看看他的搭桥方案是不是对于解决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有所帮助。
我们讲到了判断力这个问题了,就要引申到美学的问题了。为什么?因为判断力本身是具有美学的这样的一个指向。审美方面的争议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了很大的角色。比如夫妻俩他要装修,两个人的审美观不一样有可能就会吵架。那么美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是纯粹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康德该怎么看这个问题呢?这就牵涉到了他的先验共通感理论。
那么讲到了先验共通感,我们就要讲康德美学的另外一个重要概念了,这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很有用,这就叫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这话是什么意思呢?这也就是说你要让一件事情呈现出美来,就不能做的得非常的做作,要让它自然而然的显示出美来。但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且听我在这一回里面对于康德美学原理的阐述。
讲完了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我还会来讲一讲康德的和平理想。因为康德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叫永久和平。与一脑子兵法的马基亚维利不同,康德的理想就是未来大同,永久和平,世界人民和谐万万年。但这种思想是不是过于的空洞与美好了呢?或者反过来说,如果我们不将和平视为对于未来的终极期待的话,我们个体的人生的意义又在哪里安顿呢?马基雅维利和康德之间到底谁更代表着真理呢?这也是我这一部分的内容所要涉及的。讲完了这些内容以后,本部分在结尾的时候会对康德哲学的优点和毛病进行概括,并且为像黑格尔式的人生哲学转向埋下某些伏笔。
好了,今天就是康德这个板块的开篇词。下面一回我们就要去讨论一下康德的启蒙主义思想与他的先验论证方法了。谢谢大家,我是徐英瑾,我们下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