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30#正见:行走在人生的钢丝上#

1978年,著名高空走钢丝者卡尔·沃伦达在波多黎各首都圣胡安市中心走钢丝时掉了下来。绳索距离地面大概23米……

之前整整三个月,卡尔心里只有一件事:可别摔下来——他以前从不会想这种事。这一次他似乎是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避免让自己摔下,他甚至亲自察看绳索的安装情况,以确认是否牢固可靠。

沃伦达家族是钢丝表演的世家,有200多年的历史。而这仅仅是卡尔·沃伦达无数次走钢丝中的普通一次,为什么失败了呢?

当然我们可以用“吸引力法则”或者“墨菲效应”来解释: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卡尔显然选择了后者——“别摔下来”。

但在这里,我想做更进一步的探讨。卡尔这次失事,让我想到了我的另外一位朋友——王老师。

王老师之前一直在川音做钢伴,非常喜欢演奏,每次上课前都会非常细心地备课,反复练习直到每一个音符自己满意为止,所以学生对他的评价特别好……2005年离职创业,从事艺术培训,从一个小区工作室做到了2000多平的培训学校,一路风生水起……

2016年,开始做连锁经营,为了把公司做大做强,参加了各种经营管理、领导力的培训课程,聘请专家咨询团队,并且给每个教学点设定经济指标和招生数量、开班频率……到2018年底,王老师开办的艺术培训学校和教学点几乎全线关闭……

卡尔·沃伦达走钢丝摔下来和王老师企业经营失败这两件事情,看似毫无关联,本质上却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因素。当卡尔·沃伦达把全部精力专注到“不要摔下来”而不是“走钢丝”的那一刻起,他就几乎是注定要失败了。而王老师从专注于把每一个音符演奏好到寻求招生数量、关注经济指标那一刻起,也注定了他会再次回到原点……

著名管理学家沃伦·本尼斯把过于关注结果,而不是关注过程与能力本身,称为“沃伦达因素”。

根据卡尔·沃伦达妻子后来的描述,华伦达在上场前不停地对自己说,这次演出太重要了,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前,他只想着走钢索的表演过程,而绝少考虑表演的结果。

2013年,卡尔·沃伦达的孙子,美国知名高空杂技演员尼克·沃伦达,完成了一次在457米峡谷高空上的钢索行走,全程仅仅借助20公斤的平衡杆……

尼克·沃伦达在结束了长达426米的高空钢索行走后,接受采访说:“整个过程中,我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必须集中精力。大家无法想象我的胳膊有多疼。”

一个人的注意力有限,想做好一件事情,必须在设定目标后忘掉结果,全力以赴、全神贯注于“走钢丝”这一过程。就像人生,结果只是过程的产物。

孟子说: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最后把汪国真的《热爱生命》送给大家: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正见清河哥#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1230#正见:行走在人生的钢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