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刻在骨子里 体现在细节中

淑敏说:“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

我们总是把最温柔的一面展现给了外人,而把坏脾气留给了家人。然而,最好的教养,不只是对陌生人彬彬有礼,更重要的是要尊重自己最爱的人,深到骨子里的教养,是好好对待自己的身边人。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好,同样是深到骨子里的。

小的时候我听姥爷和爸爸妈妈经常给我说的一句,叫“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什么意思呢?就是指从3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曾做过对近千名儿童从出生一直到成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5岁前为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如果把17岁的智力水平看作100%,那么孩子在4岁前就已经获得了50%的智力,其余的30%是在4~7岁间获得的,剩余的20%则在7~17岁间获得,因此,孩子从出生到7岁这一段时期,对家长来说,是必须要密切关注和把握的,他是教养养成的一个重要阶段。

我记忆中我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由于爷爷奶奶在我爸爸妈妈结婚的时候每能给予太多物质上的帮助,那个年代的人家里都有很多的小孩,以为我爸爸的那辈字为例,我爸爸有5个兄弟,这要是在现在有5个男孩子估计心态都崩了,虽然小时候家里穷,但每次家里来了客人爸妈哪怕自己平日里拮据一点,在来客人时也要做上一桌子丰盛的好菜,热情相迎,面带微笑,这件事在我童年的成长过程中记忆深刻,我记的我从6岁开始,家里来了客人,我都会主动的去沏茶倒水,把家里面的好吃的全都拿给他们吃,吃饭的时候我会去主动的添菜,给客人倒酒,倒饮料。

这个餐桌礼仪还是姥爷和爷爷亲自给我讲的,第一个是座次的问题: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如果你是主人,你应该提前到达,然后在靠门位置等待,并为来宾引座。如果你是被邀请者,那么就应听从东道主安排入座。

第二个就是吃菜的问题:  中国人一般都很讲究吃,同时也很讲究吃相,客人入席后,不要立即动手取食。而应待主人打招呼,由主人举杯示意开始时,客人才能开始;客人不能抢在主人前面, 吃菜时 一次夹菜也不宜过多。要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利于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礼仪要求。决不能大块往嘴里塞,狼吞虎咽,这样会给人留下贪婪的印象。不要挑食,不要只盯住自己喜欢的莱吃,或者急忙把喜欢的菜堆在自己的盘子里。用餐的动作要文雅,夹莱时不要碰到邻座,不要把盘里的菜拨到桌上,不要把汤泼翻。不要发出不必要的声音,如喝汤时“咕噜咕噜”,吃菜时嘴里“叭叭”作响。

第三 就是喝酒的问题:俗话说,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酒桌上也有很多的规矩,有很多的细节,细节一,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细节二,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乎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细节三,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特别是自己的长辈,一定要低,如果是平辈酒杯可以不用太低。细节四。按照东北的敬酒顺序来说,就是长幼有序进行。

第四就是突然离开的问题

如果中途有事情,一定要向邀请你来的主人说明、致歉,不可一溜烟便不见了。和主人打过招呼,应该马上就走,走的时候并且邀请主人有时间一定要去家里来。

教养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体现在细节中的。薄伽丘曾说:“贫穷不会磨灭一个人高贵的品质,纵然你衣衫褴褛满身泥土,骨子里的教养却也让人肃然起敬。”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养刻在骨子里 体现在细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