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期【课题研究】《三顾茅庐》之“板块式、主问题”教学设计

                              文/李平娟

学习目标:

        1.学习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会分析小说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重点)

        2.学会通过设置波澜、细节刻画、用好对比来把一件事记写清楚、有趣的写作方法。(难点)

        3.通过古典小说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培养名著阅读的兴趣。

教学思路:

        紧扣课题中的“三顾”,通过为什么顾,怎样顾,顾的结果的分析,来达成会分析人物,会记写事情的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周我们学了《出师表》,认识了把复兴蜀汉当做一生使命的千古良相诸葛亮,感动于他报先帝忠陛下的一腔赤诚,今天就让时光倒流,从他们最初的相识说起!(板书课题:三顾茅庐)

二、学习目标展示

      (齐读)

三、学习新课

        板块一:前情提要,明晰因果(为什么“顾”?)

      1.初读课文,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预设可能会有同学回答,刘备三次到草庐之中拜访诸葛亮。教师一定要明确此处的“三”指第三次。)

        明确:刘备第三次到草庐之中拜访并邀请诸葛亮出山。

        师:刘备为什么要顾茅庐?又为什么要三顾茅庐?你知道其中缘由吗?诸葛亮又是否名副其实呢?

        生答。

        教师明确:(课件展示)

      (1)顾的原因:
        ①刘备有“匡扶汉室”“申大义于天下”之志。
        ②诸葛亮才华卓越,是可以辅佐、成就霸业的良臣。
        ③他人举荐
        徐庶:“天下第一人”
        司马徽:“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2)三顾的原因
        一顾未果:小童说出门去了,不知去了哪里,不知何时回家。
        二顾未果:严寒天气,其弟诸葛均说与友人崔州平远游去了。
      (实则都是故意躲着不见,考查其诚意。)

        师:诸葛亮为什么要如此考验刘备?

        1.诸葛亮性情淡泊,不是诚意之人断不会放下坚守。
        2.东汉末年,诸侯割据,战乱频繁。亮虽有解除民生疾苦之愿,但终须有明君所依附,他在等待,也在考查刘备之诚意。
        3.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这世间有太多的君臣猜忌,诸葛亮需要刘备的绝对信任和支持,他在考查。

        师:三顾顺利吗?为什么?速读课文后,同桌二人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明确:

“虽在家,昼寝未醒”
“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
“又立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尚容更衣。”

      (再起波澜,三候方见。)

        板块二:跳读文本,分析形象。(怎样“顾”?)

        师:跳读课文,说说刘备是如何拜访邀请诸葛亮的?勾画文中具体细节,并分点进行表述。

        生:自读完成,并小组交流,分点归纳。

        明确:(课件展示)

        1.次数之多
        2.礼节之周
    (1)动作描写:“下马步行”“徐步而入”“拱立阶下”
        “犹然侍立”“下拜”“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避席拱手” “顿首拜谢”
      (2)态度之“诚”:拜献金帛礼物
        3.语言之雅(语言描写)
        敬辞:(“大贤”“令兄” “仙童” “先生”)
        谦辞:(“涿郡愚夫”“贱名”)
        4.情感之真(神态描写)“玄德泣曰”“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5.关张态度作对比

        师:由此可见,刘关张三人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生答。

        教师明确:(课件展示)

  人物形象:
 
刘备:胸怀大志、心忧苍生、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宽厚儒雅,成就千古美谈。
    张飞:鲁莽急躁、做事冲动。
  关羽:沉稳持重、刚而自矜。

        师:人生真是神奇,谁也没有想到,性格如此迥异的三人,却成就了一段“桃园三结义”的佳话,俗话说得好,性格决定命运。请你结合他们三人的各自结局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明确:

    三人结局
    刘备:病死,但换得的是蜀汉朝臣的忠心耿耿。
    张飞:因酒后鞭笞部下,被怀恨在心,于梦中被部下杀害。
    关羽:轻敌大意、拒谏自负,败走麦城被擒后,与子关平一起被害。

          板块三:精读细品,感其智谋。(“顾”的结果如何?)

        师:经历一番波折,刘备终于得见诸葛亮真容,亮到底是“大贤”,还是关张口中的“村夫”“虚名”?刘备又能否请得诸葛亮出山呢?让我们细读孔明、玄德“隆中对”。

        生自读思考作答。

        课件展示

    “隆中对”
    1.天下形势
    2.可占之利
    3.战略方针
    4.立国计划
    争取荆、益二地,利用魏、吴矛盾,造成三足鼎立之势,然后徐图中原,进而实现统一。

        师:“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之后的世事发展皆如先生所言,也印证了诸葛先生的神机妙算、智慧超群。接下来就让我们总结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课件展示)

  诸葛亮人物形象:(外貌、语言描写)
  心怀天下,关心人民疾苦。
  智慧非凡,足不出户而天下尽在帷幄之中。
  隐而不发,择明主而仕。
  淡泊名利,不慕荣华。

四、课堂小结: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这是《三国志》中对于“三顾茅庐”的记写,但是在《三国演义》里,我们却看到了这样丰富而曲折的故事。这就是史学记录和文学创作之间的不同。前者必须忠于历史史实,而后者却可以由作者根据表达需要进行更多的艺术性的加工,让故事更丰富和生动。那罗贯中先生是如何把这一件事记写得这么生动的?你学会了吗?

        向《三顾茅庐》学记事
        如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具体和生动?
      (人物是通过事件来表现的,事件是用来彰显人物性格的。)
        1.交代清楚事件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要通过制造矛盾,写出事件的波澜、曲折和趣味。
        3.作为文学创作中主要表现的部分,人物塑造一定要依需定写,关注细节。
    (外貌描写:适宜表现人物整体形象和风度。语言、动作描写:适宜表现人物品行、品质、素养。神态、心理描写:适宜展现人物内心活动和性格特点)
        3.用好对比和衬托。

        师:一座小小草庐,一段曲折故事,却成就了一代明君和千古良相。《三国演义》作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艺小说,它的精彩绝不仅是如此,希望同学们能继续深入到对这本书的阅读中,发现更多精彩,收获更多知识!下课!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297期【课题研究】《三顾茅庐》之“板块式、主问题”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