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春风三月三

“杨柳春风三月三,画桥芳草碧纤纤。

一双燕子归来后,十二红楼卷绣帘。”

三月三,传统的上巳节。

这个节日最早与修禊有关。

汉代应劭在《风俗通义》里把禊列为祀典,“禊,洁也。”在水边洗浴,去宿垢,除旧病。

修禊是古代的基本祭祀之一,可以在各个月的“除”日举行,洁净身体,以扫除恶煞灾疠,祭祀祖先,祈求赐福。

但习惯上,修禊事主要在春秋的“除”日举行,气候适宜,而且春秋要播种收获,是重要的时期。

三月的“除”日在巳日,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称“上巳”。

“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病,为大洁。”这天,人们结伴到水边临流洗浴,洁净身体,洗掉病气,祓除不祥。

最早的上巳节因每年的巳日不同而不固定。

曹魏后,上巳节固定为阴历三月三。人们到水边洗浴,郊游踏青。

逐渐地,上巳节祓除不祥的意义已经远不抵游芳赏春的兴味了。

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深情”,更是喜欢游赏山水,亲近自然。

于是,上巳节最为著名的游春活动诞生。

公元353年,会稽长官王羲之组织了一场“曲水流觞”文人雅集,参与文人四十多人,大家作了几十首诗,合成文集一卷,召集人王羲之为诗集作序《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横空出世。

上巳节就此又添了一项活动,文人们往往设曲水宴,曲水流觞,临流赋诗。

唐朝最出名的上巳节曲水宴举办地是长安城外的曲江池。皇帝贵戚都有参与。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诗史”杜甫的《丽人行》中对此就有描写,但杜甫这首诗并不是赞美节日盛况,而是讽刺了玄宗皇帝骄奢淫逸的生活。

唐明皇也担任过上巳节曲水宴的召集人,自然,也有让群臣赋诗的环节。

“万乘亲斋祭,千官喜豫游。奉迎从上苑,祓禊向中流。草树连容卫,山河对冕旒。画旗摇浦溆,春服满汀洲。仙籞龙媒下,神皋凤跸留。从今亿万岁,天宝纪春秋。”

这首《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是王维的作品。

”张说也有《三月三日诏宴定昆池宫庄赋得筵字》:

“凤凰楼下对天泉,鹦鹉洲中匝管弦。旧识平阳佳丽地,今逢上巳盛明年。舟将水动千寻日,幕共林横两岸烟。不降玉人观禊饮,谁令醉舞拂宾筵。”

张说仕宦三十多年,经历了好几位皇帝,不知道具体是描写哪一位君王组织的盛宴了。

应制的诗篇总是以颂圣为主,富丽堂皇,场面壮观,然而难见真性情。

流传广远的还是诗人们抒发自己真情实感的那些诗,而且,这些诗写得又都非常好。

唐朝宋朝诗人都创作了许多美丽的上巳诗。

“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莲子数杯尝冷酒,柘枝一曲试春衫。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指点楼南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

白居易的《三月三日》,满满都是春日的欢喜畅快。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元稹的《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是回给白居易的复信,卧病的心情总是不大愉快的,对老朋友的思念也藏在这点小抱怨里了。

“九曲池头三月三。柳毵毵。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 苦笋鲥鱼乡味美,梦江南。阊门烟水晚风恬。落归帆。”

三月三的诗,最美的当属贺铸这首《忆江南》,诗情画意,水墨江南。每读一回,便邂逅一回江南。

宋朝以后,上巳节竟消失了。

游春踏青的习俗挪进了清明节里,热闹依然,诗意依然。

而宋朝以后的诗人,有时也会在他们的诗里遥念一下消失已久的上巳节。

“一回憔悴望江南,不记兰亭三月三。花自无言春自老,却教归燕与呢喃。”

惆怅,感伤,汤显祖写《上巳燕至》,除了怀念上巳,还为什么?

“寒沙日午雾犹含,萧瑟风光三月三。扑地柳花新燕子,不由人不忆江南。”(明·王微《忆江南》)

三月三日,即便不再踏青赏春,飘零在外的诗人还是会升起更多的怀念之情,怀念此日春光正好的旖旎江南。

“柳絮飞时绿暗,荼蘼开后春酣。花外青帘迷酒思,陌上晴光收翠岚。佳辰三月三。  解佩人逢游女,踏青草斗宜男。      醉倚画阑阑槛北,梦绕清江江水南。飞鸾与共骖。”(宋·赵善扛《破阵子·柳絮飞时绿暗》

绿柳拂堤,陌上花开,踏青欢宴,斗草嬉戏,也悄悄寻找,暗中相赠玉佩,希望开始一场美丽的约会。就是醉了也很好,小睡一会,梦里也是美美的欢喜。

上巳节,总是鲜丽如画,散发着绵长的芬芳。

不管上巳节存在还是消失,它的美好都永远长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在每一年的三月三日,人们吟咏、聆听这些诗词,感受古人明媚的春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杨柳春风三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