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候 ——读《乡土中国》

      听了《乡土中国》感受到费孝通老先生笔下的中国在樊登老师眼中的解读:农耕时代的中国,农民视土地如生命,以土地为中心的价值观、社会意识形态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生生不息,人们对土地的感情也如地球的厚度一般厚重而神秘。一种特殊的文化气息掺和着七十年代出生于农村的我,碰撞着改革开放后翻天覆地的改变,有时会令人窒息,有时又让人庆幸……历史和我们不远,却相差太大。自己翻开《乡土中国》时,是我眼中费老的中国了,因阅历和水平受限,无法达到大家的境界,但迫于计划勉强行文,纯属自娱自乐,也就无需担心方家贻笑大方了。

001文字之于乡土

      小时候住在农村,感觉农村除了季节的变化有不同的景色,其余的是一尘不变的。上学后才知道我的故乡也如鲁迅笔下的故乡一样变化甚小。再参照古代历史,感觉自封建社会以来农村都没有太大的变化。缓慢的发展沉淀的不仅仅是土地的肥沃,也沉淀了肥沃土地上的民风民俗、伦理道德、生活经验等,人们在凭经验就能生存的社会中繁衍生息、自我满足。不想也不能花太多的时间在学习文字上,文字的力量在能让人填饱肚皮的土地面前显得苍白无力,长期的社会经验等的累积和传承用语言就足矣,加之“洛阳纸贵”的成本因素的考量,所以文字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并没有盛行起来。

002差序格局一统乡土

      和文字的失效一样的是在乡土社会形态下也无法可依,能让人们遵规守纪的不是法律的约束,而是道德准绳的管束,道德是心中的一杆称,凡事依规来衡量,土地买卖的契约、商业经营的承诺等,只需“君子一言”,无需纷繁复杂的签字画押。这样的口头协议传承几千年,违约者少之有少。乡土之人对“信义”二字值千金的遵循可见一斑。谈到论资排辈则完全凭实力说话,“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淋漓尽致的展示了实力的话语权。费老用石子入水荡出的涟漪做类比,实力越大,涟漪荡得越远,反之亦然,真实形象的展示出差序格局的影响力,让人一目了然。配以男尊女卑的家庭地位排序,纵向发展的族群关系,以减少不必要的纷争。世代传承维系,并无大的差池。是以乡民以无诉讼为尊严,有诉讼则脸面尽失,无法在当地立足。往往会陷入“赢了官司输了伦理”的苦痛深渊。所以,诉讼之前要思前想后,慎之又慎。有“乡规民约”规范,广大农村的社会和谐一片祥和。

003)大势所趋的无为政治

      权力之于乡民太遥远,可谓鞭长莫及。于是乡民们自给自足、怡然自得。只要不压迫太甚,为了生活、为了安逸人民会选择忍耐承受。这也是几千年来封建社会周而复始轮回的原因之一。进入工业社会,乡土可谓无足轻重,机械化的作业,节省了大量富余劳动力,他们拥入工业,创造更多更大的价值,推动社会滚滚向前,这是工业革命以来最大的变迁,富余的劳力、富余的生活、富余的经济,使社会的生活质量提升不少。这样的状况下人的追求及价值体系的重建迫在眉睫。这样就彻底改变了统治阶层的无为而治了。人们对传统文化创新的传承、富有时代气息的发扬更能引领社会的道德需求,乡土中国的传统意义将更深远。回不到过去,却能将过去演变成时尚,才是传统的意义所在。

004)别样的管束长老统治

      长老统治介于民主与法治之间,介于道德与制度之间,这种族群中的长老统治了中国社会最基层几千年,因没有时代变迁的社会环境,这种统治才有了“长治久安”的生存空间,从这一点说,制度是环境的产物,制度依附于环境而存在,反之,环境也制约着这种统治的变迁,一旦环境被破坏,这样的统治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地方,也就不再发挥其特有的能力了,如《白鹿原》后期的大变故一样。在环境的骤变中,每个人都可谓措手不及,是以长老统治中的精华并没有适时随环境骤变而优化并存续,只是当人们觉得这样的统治有他的价值优势时,才偶尔记起并遗憾叹息,却为时已晚矣。

005)血缘兮?地缘兮?

      血缘和地缘开始时是既分得清又分得开的。血缘是亲属关系,亲属关系之间存续着许多无法用法理来解释的东西、无法用金钱来痕量的情感,所以出现亲属之间没有金钱关系也不存在贸易,宁肯你背很远的路去卖,我又从很远的地方买了背回来,哪怕是邻居的货都不互相贸易。仅仅是为了不把亲属关系玷污了,这样维护血缘亲属的纯洁,看上去烦杂罗嗦、多此一举,但上升到血缘关系的高度这些繁琐罗嗦也就不值一提了。相比现在有些人专坑熟人、亲人,让人防不胜防,不得不时刻计较、算计别人或防备被人算计,这样血缘关系纯洁的维系是值得提倡的。从纯血缘的地域聚居到非纯血缘的地缘聚居迈过了一大道坎,是大融合的前奏,是社会发展的一大步,聚族而居逐步变为地缘结合。

006)结语

      社会的变迁过快,乡土环境还不能适应时,长老权力就会受到威胁,因为长老权力是相对固定不变的,而且经验只能主导慢节奏的变化。一旦外部环境变得过快,长老权力被动接受时,族长式的长老权力就会瞬间分崩离析,而这时外部环境没有固定下来,就会有动荡的局面。民国时期我国到处都处于动荡不安的局面,也影响了多年不变的乡间,处于动荡时期的人民是焦虑恐慌的一代。乡民的安定思想是人民远离战争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当然,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已经全面接受各种速度的变故,用开放的心拥抱社会的时代的变迁。进入工业社会,人类的劳动创造的不再仅仅是满足或基本满足生存、解决温饱问题。所以带给了人们可以在生活方面的按需要分配,有了大自然的物竞天择的原则。所以乡土社会成为愈行愈远的过去。历史毕竟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存在、写满了时代的变迁,《乡土中国》也总结了中国那个时代的特色。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个时候 ——读《乡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