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案例分析及其答案三

【周一材料分析】一位小学老师教授英语课《保护地球》,教师在教学媒体方面作了充分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从课堂的导入到新内容的呈现,新内容的操练以及新内容的运用等环节都使用了课前自制的大量图片以及写有词汇和句子的纸条。一节课下来,黑板上贴满了纸条,几乎没有直接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试从教学原则、教师角色、学生学习及教学媒体四个角度剖析上述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答案: 【参考解析】(1)从教学原则角度来看:教学原则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发展特点等来选择合适的教学原则为教学服务。在此材料中教师存在的问题有:第一,英语老师的做法属于滥用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为教学服务的,不能把直观当作目的,也不是直观用得越多越好。第二,材料中英语老师并没有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违背了启发性原则。(2)从教师角色来看 新课改倡导的教师角色。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从课堂的导入到新内容的呈现,新内容的操练以及新内容的运用等环节都使用了课前自制的大量图片以及写有词汇和句子的纸条,缺少对学生的引导。(3)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调动学生,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4)从教学媒体角度来说合理地选择、安排和正确使用教学媚体,使学生在最佳的条件下学习,是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教学资源条件下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甚至改变教育观念的重要手段。但是要避免教学媒体使用的随意性,提高媒体的使用效益, 在课堂中,教师每个教学环节都使用了课前自制的大量图片,没有对媒体演示的顺序、时机、方法、时间等作精心设计。 【周二材料分析】目前,一些学校坚持“日清—周结—月考”循环式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当天要及时复习,做到“不等”“不拖”.利用周末时间,要把一周内所学内容和做过的练习进行归类整理,每月要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分析学校的这一做法。 答案:【结合材料,言之有理即可】(一)“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这条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马开始,而且在最初的时间里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缓慢下来,过了相当长的时间后,遗忘几乎不再发生.由此可以看出,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进程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了.24小时内复习所学的知识容易记牢,8小时之内及时复习效果最佳.(二)现代教育论认为,方法来自对学习行为过程的不断总结,不会总结和不会做计划都是不会学习的表现,总结的过程本身就是完善的过程,是提高的过程,学习需要总结,需要反思,在总结中完善,在反思中提高. 【周三材料分析】科学课上,李老师正在上课,发现课代表张超同学有些心不在焉,不耐烦地把书翻得哗哗作响,李老师忍不住了,想用高难度的科学问题来“警告”他,但没想到这些问题没有难住张超,甚至还有现在还没学到的内容.这时,李老师产生了一个想法,能否让张超利用科学课时间自己去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研究问题,学习更多的知识?李老师这个想法得到了学校支持,从此,每逢科学课,张超就到学校图书馆查阅科学资料,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气候变化、雾霾污染等.李老师也经常给张超提出建议,指导他撰写小论文.一学期后,张超撰写的小论文发表在当地的报纸上.李老师的这一做法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结合案例,说明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其主导作用.答案:(结合材料,言之有理即可)李老师的做法就很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李老师让“吃不饱”的学生张超上科学课时可以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正是关注到了张超的个性差异,对他进行了因材施教,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教师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教师的教还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当李老师发现王超单凭课堂上的知识已经“吃不饱”时,张超利用科学课时间自己去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研究问题,学习更多的知识,指导他查阅相关资料,解答他提出的各处问题,教他撰写小论文.这改变了王超的学习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影响着王超学习的方式以及学习主动积极性的发挥,这都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周四材料分析】小明爱淘气,经常在课堂上说话,做小动作,有时还不完成作业.一天,小明又在课堂上说话,做鬼脸,被班主任老师发现了.老师非常生气,对小明说:“你的课不要上了,回家把家长找来,什么时候你爸爸来了,你再来上课.”小明不敢回家,只好在教室门口站着.这时正好校长路过,问清了原因后,把小明送回教室,事后校长把班主任老师找去,提出了批评.请回答:你认为校长批评的对吗?班主任和小明同学应该怎么做呢? 答案:(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即可)校长批评的对.学校是少年儿童受教育的地方,为了保护中小学学生的受教育权利,法律还专门规定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能随便开除学生.教育和帮助有缺点的学生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学校、老师应当对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改正错误、健康成长.这位班主任应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经过教育,小明也应当认识到自己违反了学校纪律,而且在课堂上随便说话,也影响了别的同学听课,实际上侵犯了其他同学受教育的权利. 【周五材料分析】小学三年级一班的张老师每次教完生字后,总是要求学生回去后把每个生字抄写20遍,准备第二天听写,但学生的听写成绩总是不理想。张老师每每都要批评学生,然后,再次要求学生每个生字抄20遍甚至30遍,但学生的成绩仍然没有提高。三年二班的王老师却在每次教完学生生字后,并不要求学生抄写,而是示范记忆的一些办法后,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只要求学生保证第二天的听写过关。于是发现学生练习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抄写的;有口诀、心记、手写并用的;有把生字做成字卡的;有回家要求父母帮助组词记的……结果,学生的听写成绩比一班好得多。试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评析两位教师的做法 答:(结合材料,言之有理即可)(1)学生是教育过程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以往的教育对学生的分析和研究很有限。作为教师要知道学生是处于发展时期的人,他们的身心各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和可塑性;同时,学生是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教育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忽视了学生主动性的存在,在实践中势必导致教育教学的失误。张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也没有认识到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一味的要求抄写并未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王老师是在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生得到了发展。(2)师生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既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体现,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从题干中可以得知,张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趋向于权威型,而王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则趋向于民主型,不同类型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发展起到不同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尽可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师招聘案例分析及其答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