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5日更挑战003/100


今天提议一个点

躺平or卷

和朋友聊天,我们是认识多年的好友。

聊起彼此未来的打算。

他说我打算躺平。

我本来就不是很有向上爬的欲望,现在的生活也挺安逸的。

每天学习一下和他们吃吃喝喝,我也不是开销很大的那种人,也不想在一线城市待,我毕业了呢,就想回老家当个公务员。

我本来还想说还是奋斗一下吧。

但毕竟每个人喜欢的生活不一样。

如果他想得这么清楚了,

安稳地过日子也是很好的呀。

于是我说那还是挺好呀。

如果目前舒适的话也没有什么问题。

不过我还是有些担心。

又问了一句。

可是公务员起薪不高啊,你现在消费不低,是以后打算降低消费吗?

他突然有点懵他说。

啊。

我没想过。

那我一个月需要多少钱?

听到这个问题我很惊讶,因为我们两个同岁。

他在一个985院校读研,生活在一线城市。

现在人人都弹卷的时代,应该对这些事情很了解才对。

我本以为他跟我说他想躺平是真的,在计算各条路的得失后,根据对自己的了解,则选出最适合自己的一条路。

但很明显并不是如此。

于是我便在想有多少同学曾经政要即将踏上去或者躺平这条路呢。

他们知不知道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还是说只是人云亦云或者逃避焦虑,本能地做出一种行为呢?

毕竟无脑的选择锩也是一种逃避。

有的时候我们只是为了缓解即将被同辈人抛下的焦虑而开始前进。

但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前进。

终点又在哪里。

结果出现了一种很奇妙的现象,无论是卷还是糖,

好像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更不知道这样做的结果对自己到底是如何的。


大部分大学生应该如何来确立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接着一步步前进。

我想至少在10年内这个视频可以大幅度减少你的痛苦。

无论是需要卷还是需要糖,这个都是因人而异的。

但我们至少要去想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这样做的结果又是如何呢?

首先你应该有怎么样的目标。

假如你现在对现有的生活比较满意,像我朋友那样每天学习一下,参加参加社团,下了课呢和朋友们出去撸个串儿,晚上回来看看宗意在睡觉那么

你可能会觉得我只要维持我现在的生活状态就挺好。

可是我们往往会意识不到的是想要在接下来的十年内维持现有的生活状态,并不是随波逐流,用现在的气力就可以做到的。

因为现在我们还在上学,学校里面各方面开销都比较低,食堂吃个饭十几块就差不多了。

平时呢也没有太多的社交应酬,没有婚礼葬礼,婴儿百天里最重要的是没有房租。

一线城市就算只是租一个房间,一个月房租2000也太过正常。

因此想要维持现有的生活姿态,所需的基本开支会在我们毕业过后瞬间上涨。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年轻人工作过后,感觉自己的钱好像挣了个寂寞的缘故,收入上涨的同时支出也在狂增。

大家可以拿这个周末去CBD逛一下。

看看那边的物价怎么样?

据我所知,上海CBD的便当均价在30~50元,一个也就是说一天两顿的开支就到100块。

除了必要的支出上涨。

还有一点需要考虑的是存款的必要性。

这一点我发现很多同学都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是我非常懊恼的一点。

资本的运作原理很简单,其实就是资本可以产生更大的资本,比如说你现在呢有个工厂,这就是你的资本,你拿它来故宫人去运行,去生产更多的货物去卖以此产生更大的资本,然后拿来开第二个工厂。

当我们没有资产的时候,唯一可以算作资产的是我们的劳动力,也就是打工喽。

假设我们一直一直几十年来都没叠一点点资产。

那么等到退休的时候,你可能还是得靠打工才能生存下去。

这还没有算家里如果出意外或者说咱们有想买大House的野心的情况,仅仅是如果不想一辈子当打工人,存款是改命的唯一方法。

而太多年轻人就被洗脑啊,觉得生活就是在享受吗?生活只有一次不爽怎么可以有lo用live once。

唉,咱们也得看看这些话是谁说的呀,对不对?

什么支付宝跟你说这些,那是希望你能消费得更开心,网红跟你说这些,那是希望你能买他的东西,商家跟你说这些,那是因为他此时此刻正盯着自己后台的销量表。

事实是当你接受了不存款的设定后,就直接被困在了资本的游戏里,一辈子像小仓鼠一样在灯火辉煌的办公室里跑呀跑。

因此我们的收入除了要能覆盖即将上涨的支出,还必须留一部分出来做存款,假设我们还想一年出去玩个两趟。

偶尔呢出个国那么又是一部分开支,这样算下来最简单的方法其实就是把你现在的每月支出乘以3。

如果说你现在的每个月开销是3000,那么你至少需要挣9000,如果说一个月开销是5000,那么需要至少挣15,000,那么因为我们现在的学习和生活轨迹能否达到这个收入呢?

假如你发现我的老天鹅根本达不到,那么说明躺平这个词只能是一时的安慰,你可以一直疼直到生活过来踹你一脚。

然后在一教然后再一脚。

直到你最终决定跑起来。

但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已经比别人慢了许多。

我之所以很反感躺平这个词,不是我瞧不起平淡的生活也不是因为我是个奋斗比,虽然我确实是而是

太多人根本不知道躺平背后的代价,像银魂里面有一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

我们普通人光是活着就已经费尽全力了,所以如果现在你对生活还挺满意,那很好呀。

但请想清楚,这样的好是需要很大的气力才能维持的。

如果你觉得轻松,那是因为此时此刻生活的重担还压在你父母上面。

说到这边我又想到另外一个点集啃老。

现在生活压力大,不假经济发展没那么快了,想要取得和爸爸妈妈那一辈同样的一个成就,就需要付出倍数的努力,这个当然是真的。

应届生想要靠自己的能力在一线城市里立足买房子实在是太难了。

但是这依旧不能也不该成为我们啃老的理由。

上一位父母往往是从苦日子里走过来的。

很多人即便到了生活比较舒适的时候,也依然仰着过去捡的习惯。

所以辛苦操劳一辈子,还是没有能放松下来。

我觉得在外地读书的同学们应该尤其能够体会那种感觉吧。

就是每一次一放寒暑假回家,怎么发现好像父母又老了一头。

好像父亲的腰板没有原来直,好像我现在白头发又多了一些。

我时常会想起和父亲坐在银杏树下。

那天阳光很好。

冬天的太阳总是暖洋洋的。

而我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什么。

我记不得了。

偶尔不说话,听风吹过呼呼的。

那时我在想。

还能见面多少次?

你会想起,而是自己的任性和幼稚说过许多伤人的话,做过很多伤心的事。

我想

真是亏欠他们不少。

可我又清楚地知道,以我的性格我是会一直往外走的。

我想看更远的风景,看更大的世界,于是我只能在亲情和陪伴上继续亏欠他们。

于是我觉得那么我至少不能再成为他们的负担。

甚至有一天我真的能力足够,希望能在金钱上给予支持。

让他们可以在几十年的奋斗后稍微休息一下。

所以我是真的不理解,为什么可以有人毫无愧疚地去坑了。

为什么能有人无耻到把自己的无能归咎于社会,然后大大方方地去啃老。

就算现实严峻刚出社会,这几年可能依然需要依附于父母,但是这个过程中应该是卯足了劲去努力想着我一定要再加油一下,让我爹妈可以不那么累。

是怀着一种对父母的愧疚去接受他们给的好。

而不是将他们的积蓄理所当然的话,做自己的底气。

那不是底气那是父母的爱,而父母的爱不是拿来挥霍的。

那么在设定一下目标后,我们要怎么样做才能最快速地达到目标呢?

最简单高效的方法就是去看一下你的前辈们到底是怎么完成的。

去看一下你最想去的那个公司里工作的学长学姐们,他们的简历长什么样子?

了解他们在你的年纪曾经做过什么,参加过什么社团?

我曾经对咨询公司感兴趣,当时就翻了一圈在麦肯锡和BC入职的学长学姐的简历。

发现他们大概百分之七八十都曾经在大学里面的咨询社团里面呆过。

而在入职顶尖咨询公司之前,他们有至少拥有两个三冠时期。

这些实习清一色都是在入职至少两年前就开始准备的。

所以完全不要听信别人说,你才大一大二,你交了个什么呀?

因为确实想进大厂的人太多太多,经营家庭经营学校,会从上大学第一天起就告诉你想去哪里就要从此时此刻开始归划。

但恰恰是最需要努力的那群人,最缺资源的那群人,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些渠道。

以至于到了毕业的那一刻,他发现自己的简历和别人一比完全拿不出手。

毕业即失业也就是注定的了。

除此以外,我强烈建议每一个大学生是好好的学习英语,国内现在的互联网环境太过浮躁,说实话,整体环境都很复杂。

任何有价值的信息都希望你进行付费。

这个不是说人怎么样,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经济的腾飞才那么几年。

大部分人还是只能在一,最关键的生存问题眼里只能有钱。

所以打开百度前几个一定是广告儿可以免费获得的信息,要么是已经过时,要么是残缺不齐。

学好英语不是为了考4级,如果说你目前对英语的认知还停留在考4级6级,那么很遗憾,你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将会错过什么。

英语最关键的是决定了信息差。

信息差决定多少事情,我想不用我说。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作为一个在读博士,可以将心理学可以叫营销,但是选择去教英语。

很多人大学的时候总是觉得我要努力地去社交,努力地去拓宽自己的人脉,这当然没错,但是人脉能带给你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是信息差,如果说这个东西英语就可以带给你,那为什么不去学英语,而是把所有的时间都投资在人脉上?

下面呢?

对大部分大学生来讲,英语是真的可以改命的,能够彻底理解这句话的同学们可能不多。

所以如果说你理解了,或者说开始理解了,扣个一吧。

说完如何努力,那么如果你这个时候看了一圈别人的简历,发现自己离目标差的不止1:30点。

比如说你刚刚根据我说的公式算出来,自己需要每个月挣15,000,你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自己到底怎么样才能挣15,000。

那么最靠谱的解决方案不是把自己逼到一个压力爆棚的决定。

不是告诉自己,没有1万块就过不下去,不是去装逼,相信自己逆天改命。

改命当然是可以的,但是也不是360度大改变。

最合适的方式是去降低自己对生活的要求,其实

其实只要不是在一线大城市里面捡一点,生活一个月也花不了太多的钱。

但关键是现在的年轻人们已经被消费主义洗脑的上头了。

每个月不仅能花完自己的零用钱,还能把花呗也搞完。

过年节假日如果是男孩的话,还得给自己女朋友买这买那,红包发不上520你就是250。

什么都要仪式感,要打卡要去网红都去的景点没必要,咱们真没必要用自己的痛苦去狂欢资本主义的派对。

趁还没有完全定型,还没有上班之前,赶紧把自己的消费观呀一呀理财观建立起来。

多看一下理财的相关资料,小狗钱钱我觉得就很适合入门,注意这边的理财,不是说炒股,不是说买基金啊,你大部分同学的水平,我觉得你还不如拿这点钱去买点吃的,这样饿的时候咱的一声标还能挺几天,反正我是刚学理财让

本就没有什么娱乐的小金库,雪上加霜。

所以学理财主要是为了建立正确的金钱观,除此以外呢,我们也得建立自己的精神富足。

因为精神不富足的时候,你就特别想买东西,因为你总想一个东西腐竹你就选择物质富足。

这几天不是导师让我们读了一篇文章,我觉得非常有启发,是当代经济学家lowish在1999年写的。

Because it is there,主要讲了人类的快乐和价值,除了可以从消费上获取,还能从哪儿来?

Lois上一直很好奇,为什么人们如此热衷于登山?

名名登山也不赚钱,还那么累,很容易一不小心就嗝屁,为什么还要和大自然死磕呢?

于是他去采访了很多登山者。

然后他总结出来了4个动机。

第一个self signally向其他人证明自己,证明自身有着足够强的毅力和体力,完成登山这件事情。

第二个Goh completion实现自己设下的目标。

第三个master掌控自身周遭的环境。

第4个。

Meaning.

从自身行为中提取一。

那最后一点来说,当我们学会从生活里面提取一当,我们即使上完澡吧的课也能觉得。

今天学到这么多真是开心,当我们的快乐不再取决于今天收了多少快递。

其实就会发现生活没有想象那么大。

不是所有人都要走上去,往这条路也不是走不上这条路的人,只能选择逃避。

最关键的一点是我们要思考。

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能力和资源,最适合我们的一条路长什么样子,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去思考,然后再去行动,相信我不会太差。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3-15日更挑战00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