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兄点评《大明王朝1566》|勉为其难为苍生(下)

以人以史为镜,提升人文素质,欢迎走进今天的大师兄点评《大明王朝1566》。

嘉靖看了供状,便让吕芳拿给严嵩看,这里有个细节,值得我们细细体会。严嵩拿到供状,以老迈眼花看不清为由,避免当场阅读。严嵩此举可谓聪明至极,既可以转移话题,拒绝回答,又可以让皇上意识到阁老已年近百岁,暗示自己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字也看不清了。

在上一讲我们说严嵩想见未见,胡宗宪热切上门求见却被拒之门外后,严嵩已经起心动念。嘉靖帝说胡宗宪是个可用之才时,严嵩明捧暗降:

“浙江是少不了胡宗宪,但他肩上的担子的确很重,不如让他辞了浙江巡抚,只任浙直总督,这样,又能把握大局,又能多用心思用在围剿倭寇上,今年海上商路一定要打通,改稻为桑一定要施行。”

图片(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两三句话,既消去了胡宗宪杭州知府的实权,又将改稻为桑的任务扣在了他身上。此举好还是坏我们不做过多评价,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严嵩这个时候已经心存疑虑。

  大师兄曾说过,影片中对“术”理解最透彻的是嘉靖,嘉靖是否听不出严嵩的言外之意呢?这个我们不言而喻。嘉靖应允了严嵩的办法,那我们说其实嘉靖心里是认可严嵩,赞成严嵩所说,限制胡宗宪一部分权利。

可是我们说攘外必先安内,如果急于改稻为桑却不给予足够的时间,那多了三十万匹丝绸,多了三十万纺民的时候,我们不确定胡宗宪是否能做好他该做的事情。所以我们说了,越到高层越古朴,叫做“大智若愚”,越到高层越不要使用套路手段。

    胡宗宪答应了。他深知他无路可退,他退不了严党的身份,也退不出浙江,他也不愿退。用他的话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毕竟对于浙江九县的老百姓来说,他是唯一能够遮风挡雨,承担责任的人。

所以作为一个人才最重要的是,识大体、顾大局、实心用事。

管理最重要的就是用人,用什么样的人就代表有什么样的文化。

回到宫里后,嘉靖帝和他最信任的吕芳同样也展开了讨论,并且得出结论。朝廷不可一日无东南,东南不可一日无胡宗宪,承认胡宗宪是真正踏实做事的人才,并且朝廷离不开他。

人最重要的是信仰,信仰的层次又有三:是以利为信仰;以生为信仰。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所以我们需要的是像胡宗宪这样——以义为信仰,以忠为信仰。

图片(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就像我们儒家所说的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天子成为大臣的榜样,这叫君为臣纲;父亲成为子孙的榜样,叫做父为子纲;丈夫成为妻子的榜样,叫做夫为妻纲。

那么嘉靖帝是不是真的站在忠孝义的角度呢?

其实不然,嘉靖帝站在的是利的角度,他不希望东南方造反,因为东南方一旦造反他便没有了享受的时光,所以特意吩咐吕芳叫宫中的人就不要难为胡宗宪了。

中国的潜规则很奇怪,会前会往往比会议更重要,越小规模的会议越重要。所以当朝廷内阁会议结束后,张居正很对于会前就商议好的结果十分愤怒。

朝廷对浙江没有拨款赈灾,不得让浙江的商户借此机会低价收购良田,以改兼赈,两难自解。可两难岂能两顾呢?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一个人想要跳得更高,就要蹲得更低。

奸臣反他,忠臣也他。严嵩已经不会再帮助胡宗宪了,认为他已经改换门庭。而张居正的态度也十分坚决,就算能调也绝对不调,因为这些人巴不得浙江乱起来,借此机会一举扳倒严党。由此可见,张居正是一位合格的政治家,但不是一位大爱的政治家,用丘吉尔的话来说:大英帝国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而裕王妃李氏也是相当有大智慧。在裕王等人议事的时候,王妃却让裕王抱着世子,并提醒裕王他除了世子这一个儿子,还有千万个百姓也是他的子民。大势所然,有些事情不是一时就能办好的,但有一点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大明的江山社稷。

图片(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所以为了自己的子民,作为皇储更不能眼睁睁随奸臣鱼肉百姓。民心不可失,对于那些受灾的百姓,忠臣们应该争一分是一分,这样一来,他们也不会受百姓的骂。

我们说事缓则圆,何须急。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并非短跑赛道。我们应该用长远的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不只是看到眼前的利益。

这个时候,哪怕胡宗宪想为老百姓做些什么,都已经有心无力了。

图片(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另一边,我们来看看严世蕃的领导艺术。高翰文接任杭州知府一职,临行前严世蕃送了他异常珍贵的文房四宝,动之以情将高翰文捧上了又一个台阶。感情,这是严世番另一步棋,毫无感情的利用,连后路都为自己想好了。所以,有的提拔是实实在在的欣赏,有的提拔可能就值得思索了。

至于高翰文会有怎样的际遇,请继续关注黄金书院微信公众号——大师兄点评《大明王朝1566》。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师兄点评《大明王朝1566》|勉为其难为苍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