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
最近你讲了一件事:A 发起了某日的活动倡议, B表明因为已有安排,故不参加。然后, A在社交群体上看到B在同日参加其他活动的照片, A感到生气,于是就在社交群体内发泄了一通 。。。
我想对A的生气, 做个分析。
1. A生气, 是因为A感到受到了伤害:“我的提议遭到了拒绝”。
1.1. 任何人其实都是要对自己的提议做好两种准备: 被接受,或者被拒绝。 别人的接受和拒绝, 都是别人的自主决定。这里有个“边界”:任何人不能“跨界”:
- 你不能替别人“做决定”! (孩子18岁后, 就是独立人了, 对父母而言也是“别人”了)
- 同样, 我们每个人要对自己负责,要自己做决定,并承担所有的后果(正面的、负面的)。顺便说一句, 成年人的一个指针,就是自我负责。
1.2. 只有小孩(18岁以前)没有“边界”的意识。所以, 成长过程中的所谓“做规矩”,其实就是让孩子学会知道(哪怕是痛苦的领悟):这个世界上,有个“边界”存在,他“不可能得到他想要的一切”,他要学会接受“被拒绝”。这个“边界”是有层级的:
- 第一层,自然是家庭的;这是最严格的。
- 第二层, 则是公序良俗,也可以说是“道德”层面;
- 第三层,则是法律法规。 这是最底层,最宽松的。
1.3. 被拒绝的,仅仅只针对所提出的这件事/这个建议:做出拒绝决定的人,对这件事/这个建议,是有权做出其个人的决定/选择的, 如B已有安排。
- 被拒绝的提议, 不意味着,别人对你、对你整个人的否定!而且, 拒绝或者接受, 都是可以接受的 ,这是每个人,根据各自独立意志所做的决定(参见1.1)。
- 有人因为“被拒绝的建议“而生气, 是因为他们把别人“对事情的的拒绝”等同与别人“对自己的否定”!推测, A因为B的拒绝,已经内心起了“涟漪”了, 其背后,有自信心的不充分, 安全感的缺乏的因素(这里不详细展开了)。
2. A生气后的举动,是在社交群体内的发泄,是想表达:我生气, B要对我的生气情绪负责,是B造成了我的生气。
2.1. 其实, 这个表达的背后, 就是“我是对的!”所以, 自信“群里的其他人员,也会站队我这一侧”;也自信“我可以当众宣示”你是错的‘“。这个“自信”是超出了“边界” (参见1.1)了。
2.2. “我是对的“的背后, 就是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这个是外强中干,不是自信心!),认为自己就是“老大”。
- 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 认为自己是“万事通”,什么都懂。怎么可能呢?!这个其实就是“妄念”、“无明“。
- 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 认为自己是“老大”,就可以“说一不二”,就可以“命令”他人,就可以跨过“边界“,替别人决定 (参见1.1), 还包括公开批评他人;这又是怎么可能呢?!这样一来,随着这个“老大”的旗帜的举起,意味着你“向全世界宣战”,“向所持不同意见的人宣战”!也意味着,“狼烟四起”,“战争”不断,这样的人,活得真是好辛苦的!!!
- 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 还体现在对别人的“沉默寡言”的误读:别人就是“不懂”,就是“对自己的臣服”。可悲的是, 他们其实是没有读懂别人的“礼貌“、“克制”、“退让“、“宽容”,甚至是”不屑一顾“。
- 因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所以, 在看到B的照片, A会觉得受到伤害,受到忽视,受到冒犯,受到“背叛”(他们是发小呀!)。在提议被拒绝时产生的“涟漪”, 此时变成了大波浪!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A这么生气! 其实,真正让A生气, 不是B的拒绝、B的照片, 而是因为B的拒绝、照片所激活的“被否定”的感觉(参见1.3)!换句话, B的举动只是“引发剂”而已。注意,这个“被否定”的感觉,一直存在的, 只是被B 在此时恰巧激活、引发了 (这里不详细展开了)。
2.3. 因为生气的“等级”较高, A在社交群体上公开发泄,
- 中国人一般是不愿“当众撕破脸”的。一旦走到这一步, 则对双方关系的打击是致命的,根本没有回旋余地。
- 这样“公开发泄”,也无法达到A当初“在社交群体上公开发泄”的初衷! A 错误地预判了群体里其他人的判断力,也让其他人, 对其“退避三舍“,没人愿意“自找不痛快”。
- 是的, 我理解,生气的“等级”如此高,不表达出来就要爆炸, 那就直面让你生气的人, 当面锣、对面鼓地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也听听对方的感受。如A就直面 B, 直接说明“你的感觉, 你的生气。。。”,但不要带批判、谴责 (否则就是“跨界”了)。这样的面对面地沟通,感受被相互接受, 情绪也可以在双方之间顺畅地流动起来。。。 慢慢的, 你的情绪会平复。
- 别人其实不对你的生气负责的: 生气是因为A“跨界”, 以及B的举动所激活、引发的A的情绪。你的生气(负面情绪)是你自己造成的(这是自我负责的另一层面), 别人只是恰巧“路过”、不小心“踩了地雷“而已。今天不是B, 换作C, 或者D,结果是一样的,因为”被否定“的”地雷“一直在, 没有被彻底清除掉。换句话, 只要是“地雷”还在, 那么爆炸是一定的, 就看是谁、在何时不小心“踩 ”(激活、引发)上了。
3.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 我的建议
3.1. 要学会自己对自己负责, 自己对自己的开心负责!
- 学会自己给自己安全感、自信心!(这个和“地雷”有关)
- 去建立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会自己取悦自己!
- 能有聚会,自然是美事,但是需要随缘,更不能依靠聚会来增色日常生活。
- 关注自己的健康: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 保持自身独立性: 生活独立、情绪独立。
- 活在当下/Carpe Diem (专注于当下做的每件事情)
3.2. 不要跨过人与人之间的“边界”,但要学会从别人的视角,正面地去看、去理解,这样, 就不容易感觉“被伤害”了。
3.3. 如果还是觉得“受伤”, 那就直面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要绕道 (如在社交群体)!
3.4. 这个是为下一篇文章留的线索:就是已知“地雷”的存在如何去“挖地雷”。
每个人都期盼幸福、渴望幸福。 幸福从来就不是别人给的,幸福是自己给自己的最好的礼物。 个人成长, 就是去发现自己身上让自己不幸福的“地雷”,并清除“地雷”。这样一个轻快、平和、喜乐的人, 其幸福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共同努力!
注:参见“随感 – 爸爸-3 -202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