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走出童年心理阴影?必须让心理成长,成长核心是让人格健全

怎样走出童年心理阴影,原生家庭跟心理问题息息相关。奥地利知名心理学家阿德勒Alfred Adler的一句名言最充分的就是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疗愈,不幸的人要用一生去疗愈童年的创伤!这种创伤也许是心理疾病,也许是人格障碍,在大部分人身上带有原生家庭的烙印,我们难以意识到这是原生家庭给自己施加的伤害,当问题无法被看到,那也就无法被解决。

意识疗法系统性地归纳了原生家庭在心理层面的运作模式,不幸的形成它分为两个层面:第1个层面是缺乏了自我整合心身的能力。当我们在很小的时候,我们的认知还不完全理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就下意识地用父母的标准来界定判断跟解读,比如父母教导我们一定要节俭,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品格。但当我们过分刻板的去依赖父母给我们制定的标准的时候,节俭就有可能慢慢演化为吝啬!诸如此类的标准还有很多,曾经的来访者一直怨恨父母,因为父母从小教导她一定要为别人着想,长大以后却受困于讨好型人格而过得非常的不幸。

第2个层面原生家庭养育者的态度。实际上无论什么样的教导并没有对错之分,而在于教导者的态度,如果对方是一个非常有控制欲的人,会将他们的标准强加给你,基于这些标准慢慢的会形成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对价值的取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跟价值观。当我们带着父母给我们的教导跟标准或者三观去跟这个世界打交道的时候。挫折是大概率事件,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的,普通人会及时调整,及时适应,及时做出改变。

有人会坐困愁城犹如笼中困兽,不断怨恨自己的出生怨恨命运怨恨父母,如此慢慢形成受害者的思维模式,往往就是基于这种受害者思维模式慢慢演化而来。另外一种情况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茫然无知,固守自己的标准限制性信念去这个世界打交道,由此产生不合时宜偏离主流社会的言行方式。比如当我们固守父母教导我们节俭的信念,由此扭曲成吝啬的性格,当跟异性交往的时候,因为吝啬性格并不受人待见,因而导致情感挫折,对这种情况茫然无知并不会反求诸己而是怨天尤人,并产生一种非常刻板的认知:男人/女人都是冲着我的钱来得,都不是好东西!在极端的情况下就会演变成人格障碍。

但即便在强势父母的原生家庭里面,有的人并没有出现心理疾病或者人格障碍。因为他拥有自我整合心身的能力,也就说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慢慢的发展出来独立的人格,形成了自己的标准跟三观,当一个没有独立人格又处在强势家庭里面的孩子注定是不幸的!这往往会体现在情绪的上,显得易激惹你生气是为别人的错误而惩罚自己,当你的父母无意识对你所做的事情让你感觉到被触犯,感觉到不被理解,感觉到不被尊重而愤怒万分,很显然这种愤怒对事情没有任何的帮助,反而会伤害自己。出自无意识之人手中的善意是很危险的,往往会将事情推向更糟糕的境地,这也是你感到愤怒的原因。

父母的无意识行为无疑是源自于他们所受的伤害,他们目前对你所做的事情就恰恰是他们父母对他们所做的事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们也是受害者。你幸运之处在于看到了这篇文章,知道了这种心理遗传的机制。在父母那里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你会生他们的气,所以他们会一脸的茫然!

要有意识地去面对你跟父母之间的关系,你就可以发现你当下身上问题的症结所在。你不能从头脑层面的理智上说服他们,如果你要跟他做头脑层面的争辩,你不仅不能改变他们,只会让父母更加固执的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唯一能改变的就是你成熟独立个体所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

与其浪费你的时间和精力去生气,和早就过去不存在的事物去抗争,不如将你整个意识投射到你个体的塑造上。只有当你开始成为更优秀的自己,那么父母会惊诧于这种变化,他们会默不作声但你可以从他们的眼神里可以看出对你的认可!

所以说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蜕变自己身上吧,这不仅会帮助你,会帮助你的父母,也会帮助到你的下一代,就好比是在宁静的湖岸上,向湖面投掷一颗小石头,石头虽然很少但是它可以创造出一圈圈的涟漪。我们正是活在这种心理的涟漪效应之中,无论你在当下做了什么,都会试着创造出一种传递,触及每个人的潜意识,让你免于伤害。

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可以伤害到你除了你自己。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种心理伤害会一直持续发生在我们生命当中,以痛苦的形式来唤醒你的觉知。我们之所以感受到了伤害,是因为被触动了潜意识层面最真实的那一面。我们害怕揭开伤口,我们害怕正视痛苦,我们更害怕面对一个真实的自己一个人,所以我们一如既往的虚张声势文过饰非,无非就是逃避掩饰的抗拒内在真实的自己。所以痛苦如影随形如附骨之蛆经久不散。

意识疗法从觉知的角度来解释心理痛苦跟肉体上的痛苦的运作方式是一样的,当我们身体感到痛苦那表明你身体的某个地方的机能出了问题。同样的心理痛苦也只是传递一个信号:你心里的某个层面需要调整了,如果我们忽视痛苦传递的信号,我们就会一次次的失去自我疗愈的机会,就会把本该自己承担起来的责任再次推向外界,那么你就会持续的不断地进行自我伤害,除非你开始觉知。

觉知是带有意识的来和看,看就是《心经》里面提到的:照见五蕴皆空的状态。五蕴即色受想行识。色是指一切可见的物质现象,受想行识是一切精神现象。确切的说就是看痛苦派生出来的情绪,因为情绪是深入潜意识层面的一道门缝,只有透过这条门缝,你才能够看到潜意识层面的真实,问题只有被看到才有可能被解决掉,所以在下一次勃然大怒或者暗自伤神的时候,千万要珍惜这些自我疗愈的机会。

一定记住,这种看是意识层面的看,而不是用头脑思维中的看,很多人认为自己看到了,那实际上是头脑给你的一些似是而非的答案,通过这些答案,你就会再次陷入于无意识的陷阱中,看到的对象就是你积压在潜意识层面的情绪以及未曾被满足的欲望,这些让你感到无比的焦虑跟抑郁,在情绪的主宰下在欲望的牵绊下你失去了自我,

自我意识的缺乏就会导致人格危机,这在社交恐惧症当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凡事都以对方跟外界的反应作为自己行事的标准:我的举止有没有得体?我的言行有没有得罪对方?他刚才的眼神是不是另有深意?当人的行为并不是发自内心。那么体现在你的行为上,就是手足无措面红耳赤张口结舌。体现在你的人格上,就是不断讨好别人讨好外界的讨好型人格。

你会发现你既讨好不了他人又会为难了自己,让你进退失据踟蹰彷徨,这种心理上的冲突会让你对自己越来越厌恶。这就是人格危机的体现。在意识疗法里面提到了,你没必要讨好外界,你也没必要讨好他人,你唯一要讨好的就是你的内心,让自我意识回归,让你的行动发自你的内心,表现出从容淡定跟优雅的人格魅力!

同样的当一个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伤害,他也会缺乏自我意识。这好比是阿Q被赵老太爷打了一耳光,他会在头脑里面自我解嘲:儿子又开始打老子了。对自我的认知缺乏了解,对自己的定位不太明确,就像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听到的那样:圈子不同,不能强融,就是因为缺乏了自我意识而导致的没有自知之明,导致生活当中处处受挫。

一个缺乏自我意识的人肯定是活不出自我的,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同时他也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他只能同流于群体的无意识而庸庸碌碌。所以意识疗法也提到了,健全的人格是原生家庭父母所能给予孩子最好的人生礼物,也是作为一个人独立行走在这个世界上的精神基石,更是跟原生家庭和解的解药!

你可能感兴趣的:(怎样走出童年心理阴影?必须让心理成长,成长核心是让人格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