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 六鱼之一
无对有,实对虚,
作赋对观书。
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
伯乐马,浩然驴,弋雁对求鱼。
分金齐鲍叔,奉璧蔺相如。
掷地金声孙绰赋,
回文锦字窦滔书。
未遇殷宗,胥靡困傅岩之筑;
既逢周后,太公舍渭水之渔。
虚 书 车 驴 鱼 如 书 渔
无对有,没有对应着有。
无就是虚无,没有的意思。实对虚。实指实体,可以摸得到可以看得到的东西。虚就是虚幻的,比如说虚幻的影像。从韵文上看,有无和虚实,也是两种正反对应的关系。
作赋对观书。
赋在四支之一的韵文中有说到,茶对酒,赋对诗,赋也是文章的一种文体,作赋就是写文章的意思。
观书,观有看的意思,作赋对应着读书。
绿窗对朱户。
绿窗就是绿色的纱窗,文人常用绿窗比喻普通人家。
朱户,朱是红色的,户是大门,也就是说上红色漆的大门。
文人常用朱户,比喻,富家豪门。
宝马对香车。
宝马,名贵的骏马,用珠宝装饰的马匹。香车,用香木做成的车子。宝马香车,指装饰华丽的车马。
车在这里念驹。是为了文章押韵。至今中国的象棋里车还是叫,车马炮。
伯乐马,浩然驴。
古时有个善相马的人叫伯乐。姓孙名阳,字伯乐。是春秋中期秦穆公的家臣。我们在一冬的韵文。说过马空冀北这个典故。便是来自伯乐。
曾经唐代的文人韩愈,曾有文章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cáo lì] 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浩然驴。说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曾骑驴。冒着雪到灞桥。(今天陕西长安县东。)寻梅吟诗。
孟浩然曾说,吾诗思在风雪中驴背上。便是说,我写诗的灵感都是走在风雪中,骑在驴背上找到的。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
我们今天传唱最广的一首,春晓。便是孟浩然所作。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曾四处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开元十四年(726),在江夏(湖北武昌)与李白相识,这时孟浩然40岁,李白28岁,两人结成莫逆之交,后来孟浩然南下去广陵(今扬州),李白写了著名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作者在这里,用伯乐,对应孟浩然,把各自才能都发挥的,淋漓尽致的人。用驴和马,这两个相似的动物做了一个有趣的呼应。
下面的韵文里,又是两种动物。弋雁对求鱼。
弋雁,指用系着绳子的箭射大雁,这样射中的大雁就易于捕获。弋雁这个典故来自孟子,
《孟子》这本书一共有七篇其中在《告子上》一篇中。它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有人)请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有鸿鹄hóng hú将至,思援弓缴(zhuó)(弋射)。”
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 不是这样的.做事情不能三心二意,要专心.
求鱼,有成语,缘木求鱼,意思是爬到树上去捉活鱼,比喻方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
也是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篇》,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求鱼也。
说的是指齐宣王想用武力扩张领土,满足这种愿望,就像是爬上树去抓鱼一样,是不可能达到的。
便是说做事要讲究方法方式,如果方法是不对的,不可能达到目的。
分金齐鲍叔,奉璧蔺相如。
这两句说到了两个很有名的历史人物。
齐鲍叔,指春秋时期辅佐齐恒公称霸的齐国名臣,鲍叔牙。他是另外一位齐国名臣管仲的好友。
管仲早年家贫,与鲍叔牙一起做生意,分盈利分钱财时,鲍叔牙总是多给管仲一些,不是因为管仲爱占便宜,而是鲍叔牙知道他家境贫寒,平日还要奉养母亲。
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这句是宣扬朋友之间的慷慨仁义。
奉璧蔺相如。
这个典故和一个成语完璧归赵有关。
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得到一块无价之宝,和氏璧。这是一块非常大,通体透亮的碧玉。
秦昭王写信给赵王说,愿意秦国的十五个城池来换这块和氏璧。赵王怕受骗,犹豫不决。
这时便有一位文臣,叫蔺相如,说他愿意带着和氏璧去秦国换城。到了秦国后,相如捧璧呈献给秦王。
秦王非常高兴,把宝璧传着左右大臣看。相如看出秦王没有用城池抵偿赵国的意思,便走上前去说:“璧上有个小斑点,让我指给大王看。”
秦王把璧交给他,相如于是手持璧玉退后几步靠在柱子上,怒发冲冠。
对秦王说:“我看大王没有给赵国十五城的诚意,所以我又取回宝璧。大王如果一定要逼我 ,我的头今天就同宝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相如手持宝璧,斜视庭柱,就要向庭柱上撞去。秦王怕他把宝璧撞碎,请求他不要如此。于是秦王只好先答应下来,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和氏璧。
但是蔺相如,知道秦王的话不能当真,连夜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当第二天秦王又向他讨和氏璧的时候,相如直接便说,只要您把十五座城池,给了赵国。
我马上会把和氏璧带给您。秦王最后还是没有办法得到和氏璧。
最终,蔺相如不辱使命,安然回到了赵国。这就是完璧归赵这个成语的由来。
这是宣扬名臣的智勇双全。
掷地金声孙绰赋。
东晋有一个文学家叫孙绰。他爱隐居,以文才著名。能诗善赋。写的诗词和文章都是极美的。
他写过一篇游记《天台山赋》。后来他很自负的对好友说,说 :试掷地上,当作金石声。便是说你试着把他丢在地上,会发出金石一样的声音。
金石,指用青铜铸造的钟,和石头雕刻的磐,都是乐器,声音清脆优美。
比喻文章言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后来的人便用金石声,形容文章,写得好。
也衍生出成语,掷地有声,来形容文章或话语气势豪迈,坚定有力。
回文锦字窦滔书。
也是东晋的一个故事,东晋秦州刺史窦滔,被派遣到外地。
他的妻子苏蕙,因思念丈夫,用五彩的锦缎织成,一首八百四十字的回文璇玑图诗寄给窦涛。
这幅锦缎里头,写了一篇诗文,其诗顺利,回环皆成文,结构巧妙,而词凄婉,共840个字。回文诗是一种很特别的诗文的形式,便是说这个诗正着念,反着念,都能变成不同的诗句意思。其实也是一种非常巧妙的文字游戏。
未遇殷宗,胥靡困傅岩之筑
胥靡:古代服劳役的刑徒称为“胥靡”。傅说本为犯人,在傅岩(今山西平陆县以东),服劳役替人筑墙。
商朝皇帝殷高宗武丁,说上苍托梦引见一个可以辅政的贤人,就在王国之境中。
并叫人按其梦中所见贤人面貌神态画成了画像。便派大臣到处寻找。结果在傅岩,找到一个相貌与梦中人相和的人,便是傅说。
后来傅说帮助商殷宗,实现了商朝兴盛。
既逢周后,太公舍渭水之渔
周后指周文王姬发,太公即是太公望,就是姜子牙。
我们曾经在一东第一讲,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里讲过这个故事。
姜太公在渭水边隐居垂钓,周文王正好路过,与他交谈,发现他有治国的才能,便与太公同车而归,立他为国师。既,是已经,周后,指周文王,上古时称君王为“后”。太公就是姜太公,
这里,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相提并论。 便是说他们遇到能赏识自己才华的人,最后受到重用,建立巨大功业的典型。而上文说的,伯乐马,倒也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