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遇见的人,终究会相遇

在我成长的年代,经历了几个特殊的通讯时期。

最初是笔友时期,大概在小学六年级到初一那段儿。

BP机即将没落,手机是稀罕物。通讯工具的匮乏,却挡不住青春期的突袭。校外小卖部总有各色信纸,邻桌女孩总是很会叠花样,自己总在纠结开头的“展信佳”有没有更好的说法..那时的我们贪玩地踩在了白衣飘飘年代的尾巴上,还没来得及懂事,它就偷偷溜走了。

高中开始,就进入手机时代,但远非如今的人手一个。

刷空中网的经历,是如今4G时代的孩子所体会不到的。低像素企鹅笨拙闪亮着,括号里的数字往往意味着多出来的几下心跳。更多时候是发短信,会关注动感地带的套餐活动。

再往后,就是微信时代,值得一说的似乎没有。

它知道人类寂寞,开发了几个暧昧的功能。谁又没有悄悄试玩过呢,无非是想找个可以交流的对象而已。至于交流什么内容呢,大家开心就好。

于是,看到电影《午餐盒》里字条往来的场景,竟然心头一颤。

家庭主妇IIa企图靠烹饪美食换取丈夫的重视,午餐盒却被送到孤独男人Saajan手中。一个挺浪漫的误会不是?随即通过饭盒夹带字条,两人慢慢了解对方。饭菜咸淡、公交趣事、家庭琐碎、电影配乐、新闻事件、心里话儿......相互穿插,真实细腻。

细想,这该是多么寂寞的一件事儿啊。然而,寂寞很好被撩动。何况,本身就已铺上了缘分的色彩。Saajan终于约IIa见面,却在打扮整齐讲究后,竟然不敢上前say hi。他在吧台一侧看着IIa,她是个美丽的女人。丰满,娴静,又带着一股子硬气。Saajan认怂了,相比自己的年龄,IIa的年轻让他不敢触碰。

这个突然间意识到自己老了的场景,处理得异常细致动人。不是靠松弛的皮肤,不是靠身份凭证上清晰的数字,而是仅凭一个发愣的表情,在一处不够明亮的空间里。Saajan临出门前,怔了下。他说闻到了一股气息,像是曾经在祖父身上闻到过,然而如今从自己周身散发而来。从来都说女人害怕年华老去,拼命驻颜。其实,男人面对衰老时,也并非坦然淡定吧。我猜,这大概是全人类的恐惧。这个世界可能不属于你,也不需要你。那些眼神明亮荡漾的姑娘,噢,不敢靠近她们。

Saajan退缩了,甚至收拾行李想躲去纳斯克养老。

IIa却勇敢了,她敢牵着女儿来Saajan公司,她敢卖掉首饰攒钱去不丹。

这恐怕是婚外情发展过程中最冒险的一步吧,但却没有丝毫的不道德。

她只是个主妇,除了楼上始终只闻其身不见其人的auntie外,她没有可说话的人。甚至连女儿,都透着一股怯懦寡言。她挖空心思想抓住丈夫的胃,却在他衣服上嗅出别人的香水味。而此时,另一个男人,干干净净吃完她做的每一顿饭,并在饭盒某个格子里放张小纸条,分享他在纷扰世界的小心思。

一静一动,大千世界,一男一女,不期而遇。

要我说,寂寞才是最大的不道德。

片子有几处关于食物的细节,挺值得玩味。

女主IIa得知父亲离世,匆忙赶去。妈妈呆坐着,突然挤出笑容说想吃一种食物。猛地一听,觉得很突兀,因为长期以来,我们被动或是主动的接收了太多关于悲伤到寝食难安这类的修辞描述。我想,大概没这么绝对。

有时,一切来得太迅猛,反而难以消化减缓了痛感;有时,知晓并无他人可依靠,只好故作坚强;有时,面对已然发生的世事,似乎早有预料。因为,人生不是独特的啊,每个人都负重前行,才是常态。

遭遇变故时,突然异常怀念起某种食物,大概也是非常自然的欲望吧。咀嚼,是一种预示着安全的行为。而饱腹感,不就意味着力量吗。这不就是抵抗艰难世事和翻涌内心的强大武器吗?

所以,承载食物的午餐盒,怎么不是利器呢?将Saajan和IIa的孤独,一一分解。

我更喜欢结局,不必说破,但已然得出结果。

一个中年妇女卖掉首饰带着女儿去不丹旅行,太他妈的酷了好吗!

一个老男人拎着午餐袋顺着送餐车路线找女主,太他妈的纯情了好吗!

哼,让你们都吃点苦

毕竟,想遇见的人,终究会再次相遇。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遇见的人,终究会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