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六):雍也篇

关键义:作为管理者应政令简明、君子周急不继富、勇于尝试、功成而不自居、君子文质彬彬、中人上语上,中人下与下


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2.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手记:

应“居敬而行简”,而不是“居简而行简”。作为管理者,需要认清自己职位与角色,施行复杂政令,说明管理者并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做一个对比、筛选与总结。庞杂的政令,会增加下属徒劳的工作量,时间与精力都耗费在理解政令上,使之偏离工作重心,团队也将失去效率与战斗力。

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手记:

孔子认为的优秀品质: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4.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手记:

君子周急不继富。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让人刻骨铭心。

5.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6.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手记:

一般的耕牛及其繁殖的小牛是没有资格作为祭祀品的。哪怕小牛,毛赤色、角整齐。可是,如此“优秀”,山川之神会放过它么。这引申的是仲弓,即“可使南面”的人才,但是他父亲属于下等民。孔子也认为,打压惩罚不应过代。

7.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手记:

三月,长久;日月,偶尔,一两天。

8.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

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

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手记:

果、达、艺,皆可为政。

9.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手记:

道不同不相为谋,哪怕你就让我为“费宰”(费地县长)

10.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手记:

即使是圣人,对生老病死也是一筹莫展。焦虑、担心而遗憾。

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手记:

人能不改其乐,为贤。而非赞其乐贫。

12.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手记:

你都没研究过,怎么就能说自己力量不足,无法吃透学说?没有尝试和实践,你就给自己妄下定义,这样的定义就是偷懒的借口了。没试过,你都不了解学说,又怎能评判?用已有的经验评判将有的努力,就是迂腐,止步不前了。积极的人生是积极面对,不断尝试,勇敢去做的过程,既能获得新的阅历,又能认识新的自己。

13.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手记: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这里的儒指的是一般的学者。才学可考,但是一个人的品性却无法凭一纸试题考出。

14.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手记:

走路不抄近道、不因非公事去往上级家中,暗喻其做事公私分明、正直诚实,不偷奸耍滑。

15.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手记:

伐,自夸。不是我勇敢,勇于殿后,而是马跑不快。一是自谦,谦虚的品质;或者,是如实情,也是正直诚实。但实际有更多的例子,因为阴差阳错的事情结果,当事人被标以优良品质或是正义。不能因为社会缺失,或是需要道义而歪曲事实,制造榜样,这样更为可怕。

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谦虚有一种境界,即使自己真的值得功劳,但是也能讲出实情,认清自己有限的付出,不抢团队其他人的功劳。

16.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手记:

祝鮀、宋朝为人名。佞,口才。当今世上,没有口才或美丽容貌,将无法存活,是孔子对当今时世的感慨与痛恨。

17.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手记:

户,大门。谁能不经过正门出行?但是(当今世上)偏偏很多人不这样,不走正道,偏都想着走小门,走歪门邪道!孔子希望社会以秩序运行,积极建立“大道”秩序,可是却事与愿违,既无人遵守,还制造出无数相悖的“秩序”,是孔子的哀叹。

18.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手记:

文质彬彬,既文雅,又朴实。质:朴实,文,文采、文雅。

19.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手记:

罔,不正直的人。不正直的人也能存活,那也是多半侥幸而活。

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手记:

知之、好之、乐之。初始,学习一个知识,想一步透彻理解到位,也是妄图。应是,先初始花费100%精力阅读理解,然后第二次阅读时,你会发现仅需70%左右精力,再次阅读时,你会发现仅需50%就够了,最后可能仅需20%就够了。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反复过程,难的也就是开头。做乐之者是并不容易,但也不会一直不容易。

21.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手记:

不是歧视,而是因材施教。这也是对对方的尊重,一上来大谈特谈高深学理,而忽略对方的接受程度,既适得其反,达不到目的,也会引起对方反感。

22.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手记:

敬鬼神而远之,不推翻鬼神论,心存敬意;但,又对鬼神论不沉迷、不迷信。孔子的鬼神论。

2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4.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25.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手记:

孔子借助“觚不觚”感叹,讽刺当时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社会现实。

26.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手记:

有人问孔子,假使告知仁德之人,井下有仁者,他会不会跳下去。孔子,却没有直接对问题做选项,而是责备出题者为何要陷害、愚弄仁德之人。对于问题,其实不应该直接陷于选择的境地,而是先考究问题是否符合道义。

27.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手记:

孔子一直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但学习强大了,也要遵守礼法、社会秩序,反馈服务于社会。

28.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手记:

孔子是圣人,也会饱受流言之苦。

29.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手记:

中庸,孔子定义的最高道德标准。

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手记:

把自己有的给别人,为帮助、分享;把自己认为好的,但是却没有的给别人,为爱。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如何实施仁?推己及人。孔子认为,博施济众的物质分享和欲立立人、欲达达人都是仁者,只是不同层面。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论语(六):雍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