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死已经很幸福了”

我有个大学同学,在快毕业的时候,脑出血,昏迷,抢救,最后抢救过来了,但是她无法像我们那样正常毕业,正常工作,她只能呆在老家。那么多年过去,她现在还在做康复锻炼。值得欣慰的是,后来她结婚了,能在生病的时候,有人陪你一起走余生,也算是一种幸运吧。

自从有了班群以后,她常常在群里说话,她所讲的东西还有记忆绝大多数都是跟发病前的校园生活有关,比如讲班上的同学是做什么的,讲她和她的舍友在一起的经历,讲她发病的情形等等。几乎是她一个人在群里自言自语,自己在群里问各种问题,没有同学理会她,尽管如此,在群里说话似乎成了她的一种习惯甚至是寄托。

有时候,我想,她以后会变成怎样呢?也许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吧。有一次,上QQ,群里突然冒出她说的一句话:“心里就在想,不死已经是非常幸福了!别无他求!”,看到这句话,突然间我愣了一下。在生命面前,好像分清一个人正常跟不正常,纠结得到跟失去显得并不那么重要。

对于一个死过一回的人来说,反而比一个活着好好的人,更能感受到心脏的搏动,更能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重要性,更懂得去珍惜所拥有的东西,哪怕是那么的不完美,也依然能由衷地感激活着。而很多时候,我们一路走来,追求的东西很多,仍然不够快乐,我们已经漠视了生命带给我们最简单原始的幸福。

余华的作品《活着》讲述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告诉我们活着是多么不易。里面的人物,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如果看过《花田半亩》的人,都会知道作者田维,是一个坚强的女子。初中三年级时患结缔组织病,但她仍坚持学习。2005年,红斑狼疮诱发轻度肺动脉高压,2007年一个仙子般的少女留下半亩花田,化蝶而去,年仅21岁。《花田半亩》为少女作家田维最后的生命独舞,很难想象在这孩童般的肩膀上竟承载着那么沉重的负荷,这就是你所不知道的坚强与感动,这个女孩使人明白生命,我们应该感悟,并且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她说:“有人曾问我,如果生命满是欢乐,你爱它,如果生命只是平淡,你也爱它,但倘若生命是接踵的不幸呢?那天,我没有回答,我沉默了很久,说不出一句话。今天,我却想说,我依旧爱它。因为,那是属于我的。”

同样的,另一个女子,海归,博士,复旦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乳腺癌晚期患者。在三十二岁便离开了人世,她在健康状况稍好的时候,在生死的边缘,用生命写下病中日记——《此生未完成》,她就是于娟。当所有的浮躁沉淀了,所有的伪装剥离了,所有的喧嚣远去了,所有的执着放下了。只有一个普通的女子,普通的女儿、妻子、母亲对生命最单纯的感悟。在这个故事里,很多读者看到的不是于娟,而是自己。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于娟的博客背景是清新淡雅的水墨画,她给博客起的名字“活着就是王道”显得刚劲儿十足。她说:“无所谓病痛,人没有不能承受的痛苦,还活着,我就已经知足了。”

而世上还有很多健康的人,连活下去的权利都无法掌握在自己手上。叙利亚持续7年的冲突,造成至少35万人死亡。千万叙利亚难民走上生死未卜的逃亡之路,有人成了海上的浮尸,有人倒在长途跋涉的路上。还谈不上自由,他们只是想活着,愿望何其卑微。但战争使他们生的希望,已经在身体死亡之前彻底失去,活下去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

别人的代价,对于生死,给予我们太多思考,所以不死便是最大的幸福,是上天给予我们莫大的恩宠。生命,如此脆弱,活着的时候,一定要善待自己,爱惜父母,爱惜生命的每一寸,要微笑着,更幸福的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不死已经很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