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讨好型人格,我想说的话

  也许是和家庭教育有关,我自己就是那种很典型的讨好型人格。通俗地说,就是很会看别人眼色行事。可能我就是那个大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到大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基本上不会朝家长要,长大后也不会特别强烈地去争取某个自己喜欢的,人或者物。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羡慕那些任性的孩子,可以那么肆无忌惮地表达自己,这对我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每说一句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考虑这个考虑那个,整天把自己和别人都搞得很累。我一度厌倦了这样的自己,也想过结束自己,可最终还是没有勇气。

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讨好型人格就是典型的用一生治愈童年,儿时养成的性格真的是很难改变的,这些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怀疑自己不断改善自己,然后不断失败,不断厌倦自己,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

记得上高中的时候邻班有个很酷的女生,就是那种大家眼中的不良少女,她抽烟纹身,肆无忌惮地说脏话,身边朋友成群。虽然我表面上对她很不屑,但没人知道我有多羡慕她,做梦都想像她那样只为自己而活。但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永远都不可能。

讨好型人格的另一个标志就是不懂得拒绝,同事请我帮忙从来不好意思拒绝,上司不公平的给我多分配工作她也不敢反驳,就连应酬也不敢拒绝。即使自己还有一堆事没做,也要先加班把别人的事情按时按量的完成。

而在人际交往关系中,从来不迟到,因为害怕自己迟到对方会不开心。从来不主动的提意见,因为害怕不和别人的心意,更不会去反驳,因为害怕对方会不开心。

在感情里始终做那个“善解人意”的女朋友,给足了面子,从不无理取闹,自己伤心难过苦累一点都没关系,一切以对方为尊。

自己的内心活动是很丰富的,却无论在哪一件事上都选择委屈了自己,从不敢把自己最真实的反驳意见说出口。

而当自己遇到了问题时,即使再艰难,也都自我消化。从来不敢向别人提出要求,更害怕麻烦别人。

“我因为太希望别人喜欢自己了,而成了一个谄媚的人。”

这句话是从一个9岁成名出书,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毕业就担任《新周刊》副主编的人口中说出来的。她就是蒋方舟,一个年少成名的才女。本应该在众人羡慕追捧中生活,却最终用了“谄媚”这个词来形容自己。

在这一期的《奇葩说》里,蒋方舟提到:“我从没有和任何一个人产生过‘真实’的关系。”

这种“真实的关系”意指:你可以和这个人去争吵,可以去把自己最不堪的一面展现给他看,可以在他面前肆无忌惮的去做自己,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卡伦霍妮在《我们内心的冲突》里说:讨好型人格对于温情和赞赏有极度需求。

可大多数的他们却不知道怎么去有尊严的获得温情和赞赏,只得通过放低自己的姿态,多做些什么去“乞求”别人多认可他们一点。

幼年时多处在被动的去“求爱”,可你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你一定要明白:

你已经不再像小时候一样,要通过乞求父母的爱和关注才能生存了,你已经有了独立自主的人格,也有了能够养活自己的能力。你可以过的很好!真的没必要再去事事都放低自己讨好别人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讨好型人格,我想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