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者,得也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出自《易经》的坤卦。坤卦说的,正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句话大意是说:经常行善的人家会有许多可以庆贺的事,经常做恶事的人家会有许多灾祸在等着它。

讲仁爱奉献的儒家道德何以有利于人生?说到底,违反道德的行为可以得利于一时,却难以长久持续。比如一个“信”字,欺诈或许能够短期获利,但是长此以往必然臭名远扬。那些讲诚信的人虽然有时也吃亏,但能获得广泛的信誉和信任,事业便越做越大。

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常常看到,有德者未必有福,享福者未必有德,这一矛盾如何解决?儒家没有行善上天堂、作恶下地狱的鬼神观,有人经常行善却穷困潦倒,有人作恶多端却福寿俱全,解释这种情况,儒家的回答是:家庭。

一个人的积德行善未必能改善自己的处境,但一定会为他的后代积下“阴德”;一个人作恶多端,尽管能做高官、骑骏马,但他的债务将由子孙偿还。通过引入家庭和时间两个因素,儒家成功解决了德与福表面上的矛盾。

那么,现实中是否真是如此?城市兴起的时间较短,不易觉察,但在乡村中则常常应验。

常听有年纪见识多的村里老人说,凡是目前发展不错的家庭,现在有出息的人,祖先父辈多是厚道人。我们看历史上那些传承久远的世家大族,比如范仲淹、曾国藩等家族,人才辈出,福泽绵长,乃是因为他们将深厚的文化底蕴凝结为优良的家教传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子孙的优良品格。

这也算是对“积善人家论”的经验证明。因此古人也说:“德者,得也。”

你可能感兴趣的:(德者,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