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追出奇案,清末名角杨月楼娶妻反被捕,震惊国内外!

19世纪下半叶的上海,租界林立,经济发展、《申报》、《上海新报》为代表的中国第一批近代民间媒体也开始在上海崭露头角。而此时发生了一桩大案,更是让这两家媒体家喻户晓。

1873年10月20日,上海大名鼎鼎的媒体之一《申报》上刊登了这么一条新闻:杨月楼被判处军遣罪适恭遇恩赦,意思就是罪人杨月楼,原本被判处充军流放,因为遇到天下大赦,所以被释放了,其实杨月楼和这桩案子并不是第一次登上上海报纸的版面了。

这桩案子曾一度处在整个上海媒体圈的风口浪尖。他被报纸连篇累牍,报道了数年之久而后世更是把它与“杨乃武与小白菜”“太原奇案”和"马刺案”并成为清末四大奇案。

与两外三桩奇案不同的是,另外三桩案件都是命案,而杨月楼案则是一桩“家庭纠纷案”,但是家庭纠纷为何会让上海风潮扎起的纸媒体如此广泛关注呢,它又为何被称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呢?杨月楼案件中又有怎样的不可思议?杨月楼又是谁呢?

杨月楼是清末京剧名家,名久昌,子月楼,从小跟随父亲在北京的天桥卖艺为生,后来被京剧班子“忠恕堂”的张二奎赏识收为弟子,主攻老生兼武生方向。杨月楼天资聪明,而且长相帅气,被成为“天宫”。意思就是美到天际。

1872年杨月楼来到了上海“金桂轩”一登台就受到了上海戏迷圈子的满堂彩,其中得意之作是在《安天会》中饰演的孙悟空,出场连翻108个筋斗,并且收步不离原地让无数上海观众为之倾倒,甚至“丹桂”和“金桂”两个戏院为了征聘他撕破了脸,甚至对簿公堂。杨月楼以北方男子的英勇阳刚博得了沪上众多女子的喜欢。

话说在中国的传统社会讲究男主外女主内,妇女大多在家内,很少涉足公共场所,但是随着沿海城市的开放,女人也可以出入公共场所,而且杨月楼在女孩们的心中堪比现在的韩星,有过而无不及。甚至专门有爱慕者给杨月楼写了一首诗:

金桂何如丹桂优

佳人个个懒勾留

一般京调非偏爱

只为探看杨月楼

在众多的追随者中就有一位来自广东的17岁女孩韦阿宝,杨月楼演出三天,韦阿宝母女也连看三天,韦阿宝也成为杨月楼众多粉丝当中的最疯狂的一位,甚至到了非杨月楼不嫁的地步。韦阿宝给杨月楼写了一封包括她自己生辰八字的情书,表达自己对杨月楼的思念之情和嫁给他的愿望。可对于杨月楼来说,却是悲喜交加。喜的是什么就不用说了。悲的是什么?却得说说。在清朝有这么一条法律,“良贱不通婚”。

在这里跟大家伙说一下什么是良民和贱民。良民指的官、商、民,贱民就值得哪些唱曲卖艺的。所以在清代就规定“良贱不通婚”。

痴情女看上杨月楼

韦阿宝的母亲看出了女儿的心思,怕女儿有个三长两短,就顾不上什么门当户对了,鼓励女人追求杨月楼,并请人去求杨月楼娶了他女儿。这使得杨月楼也不管那么多了,请了媒婆下了聘礼,决定迎娶韦阿宝为妻。可好事多谋,韦阿宝的叔叔知道了这件事之后横加阻挠,认为不合常理,有辱门风。杨月楼此时也无计可施,韦母忽然想起上海有抢亲的风俗,和杨月楼商量用抢亲的方式来完成这桩婚事,因为抢亲在古代,只要是双方自愿都是合法夫妻。

杨月楼夫妇含冤被捕

处理此案的是上海知县叶廷眷,他原本也是广东人,对唱戏的本来就非常歧视,听信了韦阿宝叔叔的告状之后,对杨月楼就更加看不起,因此对杨月楼施以严刑,判杨月楼流放,还暗地里准备弄死杨月楼。对韦阿宝,也不留情面,掌嘴二百。判令嫁他人。

头号粉丝出面“伸冤”

杨月楼蒙此不白之冤,很多他的粉丝为他奔走呼号,其中就包括上海《申报》的主编何贵笙,此人是杨月楼的超级戏迷。

本来《申报》就长于刊载时事评论,思想进步,这个牵涉京剧名角的封建礼数大案又是个绝佳的话题,没过几天《申报》就报道了一篇《记杨月楼事》,介绍了案件的起因经过,客观地写出了杨韦之间明媒正娶的合法性,批出官府屈打成招的事实。

此文见报后,韦家叔父和官方遭到了社会舆论的强烈抨击,大家纷纷为杨月楼鸣不平。随后《申报》趁热打铁,发表了署名“持平子”的来信,对此案提出了更加尖锐的批评:就算良贱不能通婚,他们最多也只是有违立法,完全不需要用重刑。何况两位新人两情相悦,婚约聘礼一应俱全,婚姻大事是人家的私事,关你官府什么事?

反对杨月楼的粤商看到了这封信后很不高兴,跑到报馆兴师问罪,《申报》的接待人员巧妙地回答:我们是个媒介平台,那篇文章只是读者来信,不代表本报观点。粤商们又找不到作者“持平子”,无可奈何,只好要求《申报》给他们也登一篇,他们随即写了一篇回击“持平子”的文章发在了《申报》上,内容无非就是“良贱不得通婚”之类的陈词滥调,以及对杨月楼的无礼谩骂。这篇回击文章发出去之后,并未引起受众的反响。

又过了几天,《申报》以“报关人士”的名义发表了《中西问答》,写出了西方人士对于杨月楼案件的看法,洋人听说了杨月楼被判刑的事情,不少人当场惊呆,都说“西方国家都无如此之刑罚”。

案件发酵至全上海

后来,在《申报》一再的舆论炮弹轰击之下,这个事件很快传遍了上海的每个角落,其他报馆也参与到该话题的讨论中,一时间,杨月楼的命运成为上海男女最为关注的事情。而守旧的粤商们对于媒体工具的运用,完全不可与专业的主笔团队同日而语,社会舆论逐渐偏向了杨月楼的一边。

杨月楼案重审

按照清朝律法,由知县一级官员断判的案子,必须呈送上一级复审,几个月后,杨月楼被送到了松江府。公堂之上,杨月楼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一连磕了几十个响头,口中大喊“冤枉”,松江知府见状,不禁心生同情,说:“你直起身来说话。”

杨月楼终将自己被屈打成招的来龙去脉一一道来,松江知府之前也看过相关的报道,对于这个案件比较了解,而且他很开明,他想县衙定的罪名是“盗拐”,偷盗加拐骗,但是韦阿宝的证词上写得清楚,金银财物明明是人家的嫁妆,之前杨月楼下过聘书,这盗和拐根本都谈不上。想到这里,松江知府命人先将他带下去。随后,知府决定将此案发还重审。

这一消息传到了民间,又一次在上海媒体圈掀起了轩然大波,《申报》的记者们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转机,便再一次大肆报道,制造舆论声势。

上海申报再次发威,借机宣传

很快,《申报》刊出了《英京新报论杨月楼事》,说:“英京伦敦新报述杨月楼之案曰,上海民间风传,有势力者请于邑尊,务须将杨月楼置之死地,以雪同人之怒,且许诺之曰,若果能杀杨,则贿以二万银数。”这篇文章形式上看来只是引述西文报纸消息,暗示官方与粤商相互勾结,私相授受。官府如果判杨月楼的死罪,那就坐实了这个谣传。文章最后给了官府一个台阶,“或系奸民风传”——或许这只是传闻而已,官府应该不会为了这2万两就判死杨月楼吧!将自己彻底撇清。

这篇文章引起了民众的关注,大家暗地里想:如果判杨月楼死罪,那官府肯定是收了钱。县令被置于左右为难的境地。经过一番重审后,杨月楼被定为诱拐罪,判充军流放。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头号粉丝何贵笙外,还有一位粉丝叫沈月春,是一名妓女,这个沈月春对杨月楼非常痴迷,她拜访了所有的官员,甚至惊动了慈禧太后。

光绪元年(1875),因光绪帝继位,慈禧宣布为庆祝新帝登基大赦天下,杨月楼也在被赦免的名单之列。1873年7月20日,《申报》及时刊登了新闻《杨月楼判处军遣罪,适恭遇恩赦》。

无辜的杨月楼终于逃脱了冤屈的命运,虽然输掉了官司,却赢得了人望,获得了一个比较公正的结局。此时的杨月楼还算来得及自新,可是韦阿宝的命运却很凄惨,有史料记载她被父亲逐出了家门,也有人说她被逼嫁给了一个70多岁的老叟,悲惨地过完了一生。

经此挫折,杨月楼终于离开了上海,回到北京,当时的京剧名家程长庚派人请来杨月楼,在“三庆班”落脚,1882年程长庚去世前,将倾尽毕生精力的三庆班交给杨月楼掌管。光绪十四年(1888),三庆班被选入宫演戏,受到了慈禧和光绪帝的一直赞誉。1890年,杨月楼病逝,年仅42岁。

不知道大家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想,小編虽然为他们二人未能在一起而遗憾,也为他们的遭遇而遗憾,虽然没能在一起,但是他们敢于为彼此挑战强权不怕牺牲的勇气是值得现代人学习的。因为现在的我们被多数负能量新闻刷屏。需要正能量的东西给我们精神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追星追出奇案,清末名角杨月楼娶妻反被捕,震惊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