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4月11日:惹不得的关陇集团

618年4月11日,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杨广在江都(今扬州)被部将杀害,这一事件,标志着隋朝灭亡。

隋炀帝杨广

有史家认为,隋朝不应该二世而亡:当时国库充盈,军队战斗力也不弱,成功镇压了杨玄感等多次起义,看起来,隋朝没有瞬间而亡的迹象和理由。而隋朝之所以快速灭亡,除了炀帝好大喜功让民怨沸腾外,他改变关中本位,被关陇贵族集团抛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当年,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并没有费很大力气,因为这是关陇集团的内部换届,并不危害集团的根本利益(了解隋朝建立和统一,请a到589年1月22日的建康)。

隋朝完成统一后,隋文帝想要跟北周做一个切割,一方面防止关陇集团像他自己那样,逼迫皇帝禅让,重蹈覆辙。另一方面,也是想大权独揽,不再想跟关陇集团共治天下。文帝执政晚年,已经有了对关陇集团打压的趋势。可惜天不假年,这份政治遗嘱只能留给儿子杨广执行了。

隋文帝杨坚的继任者杨广是个南方系。他在江南发迹,曾是灭陈的行军元帅。他22岁出任扬州总管,会说流利的吴侬软语,妻子萧氏是后梁明帝的女儿。隋炀帝俨然江南集团的代言人。这样背景的杨广,对关中本位早就看不惯了,加上对元老重臣把持朝政的不满,杨广开始在老爹的基础上,变本加厉地对关陇贵族动手了。

那么,杨广都做了什么呢?

在用人上,隋炀帝用科举制和其他方式选拔新人进入统治集团,打破关陇集团对统治的垄断。北周延续下来的勋贵,炀帝想办法不让他们得到升迁,还废除他爹杨坚给他们颁赐的爵位,严禁凭借功勋进入仕途。

除此之外,他以各种罪名屠杀元老重臣,贺若弼、宇文弼和高颎都被捏造罪名处死。这几个人多厉害呢?

贺若弼,是隋八路大军灭陈时的行军总管;

宇文弼是文武全才,某次隋文帝看到他跟人讨论问题,赞叹地说,“我今天看到了周公制定礼乐,看见了孔子论孝道”;

高颎呢,当时隋文帝平陈的战略就是他进献的。

隋炀帝的这些动作,刺激了关陇集团的反叛。

而那些没有被杀的,也在猜忌中战战兢兢,被排除在统治中心之外。

同时,大量江南世族上位:虞世基,陈朝官员的儿子,曾长期把持炀帝时官吏诠选,权倾一朝;裴蕴,家族三代在南朝为官,深得隋炀帝信任,官至御史大夫;来护儿,发迹于平陈战争中,是隋炀帝在军队的重要爪牙……一时间,统治集团内部形成南北朝臣对立和斗争的局面。

地理上,他提升江南的地位。

隋炀帝登基后,迫不及待修运河,迁都洛阳,又南巡江都。在江都和洛阳之间,布置大批船只,方便往来。在江南的几个城市,都建有奢华的宫苑。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关陇贵族的根据地、隋朝建国时的都城长安,完全被冷落了。炀帝第三次南巡时,有传言说他要定都江都,再也不回北方了。

隋炀帝这么“忘本”,关陇集团是如何回馈他的?

首先,是杨玄感起义。

杨玄感是开国功臣杨素的儿子。杨素不仅平陈有功,还曾助炀帝夺嫡。

隋炀帝表面给他极大的殊荣,私下里却很薄情。杨素生病,炀帝派名医诊治,还赏赐名贵药材,但暗地里却跟医生打探细节,生怕杨素不死。这种情况杨素自己是清楚的,不想这么心累了,拒绝吃药而死。杨素死后,炀帝说,就算不死,我早晚也杀他全家。

这种形势下,杨玄感只能低调做人,韬光养晦。他暗地里结交被排挤的勋贵,比如李密、诗人王胄、掌管粮食、货物的司农卿赵元淑。

他们开始考虑废掉杨广,立隋文帝杨坚的孙子杨浩为帝,后来又策划袭击杨广行宫,但都没成行。终于趁着杨广东征高句丽的时候举兵反叛,一大批勋贵子弟都跟着杨玄感反了。

东征途中的隋炀帝听说这事,马上班师回朝,并派宇文述、屈突通、来护儿等四位高级名将平叛。这在隋朝是前所未有的。

杨玄感起义很快就被镇压下去,但从此炀帝对勋贵的防范更加严密,枉杀更是变本加厉。

其次,李渊太原起兵。

唐高祖李渊

关陇集团在西魏时,核心人物是“八柱国”和“十二将军”。李渊是“八柱国”之一李虎的孙子。

作为隋炀帝的表哥,李渊被安排在太原,防御隋朝北方劲敌东突厥。李渊也深受被猜忌之苦。当时有“李氏当为天子”的传言,炀帝陆续杀了好几个李姓勋贵。

李渊也整日担心命运,故意饮酒作乐,做出不成器的样子来自保。正是在隋炀帝的逼迫下,李渊后来才不得已在太原起兵,在隋朝灭亡后建立了唐朝。

李渊的谋士团和武将团,基本全部来自关陇集团。裴寂,李靖,尉迟敬德,杜如晦,长孙无忌,房玄龄,侯君集……这些人长时间把持李唐朝政,太宗李世民和高宗李治能赢得皇位,都离不开他们的助攻。整个唐朝都没能摆脱关陇集团的阴影,直到黄巢起义把他们赶出历史舞台(了解黄巢起义,请a到881年1月8日的长安)。

第三,被出身关陇集团的部将诛杀。

炀帝是被自己的御林军杀害的,而御林军是清一色的关中人。隋炀帝第三次南巡,待了2年都没有回去的意思。御林军受不了了,本来南方就水土不服,大家伙全想家了。逃走的此起彼伏,被抓回来的,不是被杀就是囚禁,但仍屡禁不止。

御林军的首领们顶不住压力,想带着大家集体大逃亡。但只要隋炀帝在,逃跑就不会顺利,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在出身关陇集团的宇文化及带领下,大家一起绞死了隋炀帝。

炀帝死后,宇文化及带领御林军,诛杀大批江南集团的文武官员:来护儿、虞世基、裴蕴等都被杀。

没有关陇集团,也就没有隋炀帝。成于斯,败于斯,他终究没能摆脱出身的影响。

回顾中国的政治史我们可以发现,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皇帝们都想获得绝对权力,以一人统治天下。然而,理想完美,现实很骨感:西汉时期,皇帝与宰相、外戚共天下;东汉与太监、名士共天下;魏晋和唐初是与门阀大族共天下,唐中期是与藩镇共天下;宋朝是与士大夫共天下;明朝与宰相、太监共天下;清朝则与胥吏共天下。皇权一直都在被制约。

可以说,组织架构的存在,是权力集中的天然阻力。隋炀帝想消灭关陇集团,门阀大族,最终却祸及自身,可以为这句话做一个很好的注脚。成于关陇集团,败于关陇集团,也验证了成因亦败因定律(详见规律10-成因亦败因:警惕优势变劣势)。

历代评价:

隋炀帝岂为甲仗不足,以至灭亡?正由仁义不修,而群下怨叛故也。

——李世民 《贞观政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历史上的今天】4月11日:惹不得的关陇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