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颗星

图片发自App

      早在初中时候就一口气买了《三体》三部的纸质书,却只读了第一部的一半就没看下去了,我向来喜欢开封新物而无兴趣继续旧物,所以也就任由它无存在感地躺在柜子上了。最近无意又捡起来看,一个个头脑风暴和狂想,带来的是三四天的投入忘情以及看罢后久久回味和思索,这才发现未在初中时读完是件多么可惜的事,同样的景物同样的书籍在不同阶段所起的影响力是不同的,如今的体验是惊艳,是过瘾,是加深了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理解,但若是在五六年前,可能会刷新世界观,那种击碎的震撼想必更为深刻且绵长,但是我错过这样的经历了。(想做的想看的还是趁早吧)十八岁的南极和八十岁的南极,此刻我好像更想抓紧前者。

      小时和同伴讨论过,会不会我们的指甲盖、手上的一小块死皮,其实就是一个小的宇宙,同样我们身处的宇宙世界,会不会只是依附于“它”的一根头发丝?宇宙很有可能也是全息的,每一点都拥有全部,即使有一个原子留下来,就留下了宇宙的一切,仿佛有了一种包容一切的寄托感。这些不过是茶余饭后的猜想,不过这种“天外有天”的想法倒具有珍贵的含义,可惜的是在十几年的奔跑成长中我又无意间丢失了它。从小读过不少超凡脱俗、潇洒的文章,不少具有大格局小自我的,中心思想无外乎人生不过如此,凡俗世间的恩怨愁扰在宇宙天地间连泡影都算不上,烟雾环绕随后散去罢了,不如“一蓑烟雨任平生”快活过去。自然是不少听过这种说辞的“与天地之大相比,日常的繁琐小事算得了什么”,而自己这么想且持续这么想,是很难得的。真正能些许领悟其中道理时,已拥有了自省的能力,而往前的那段时间更像是全为了最后一刻的豁然开朗作铺垫一般,一边懵懂着了然于心一边挣扎着肆意浪费。每每看到星空图景,总免不了想要流泪的冲动,是真的看开了明白世界的无穷大了吗,其实差的远呢,放任自己一段时间也不错吧。只是看了半天,还是不懂物理、天体、数学,连最基本的原理规律都很难吸入脑子,却能窥得一点浩瀚下的奥妙,也算是我的收获吧。

图片发自Ap

是幸运吗

      书中提到过“射手”的假说,有一名神枪手,在一个靶子上每隔十厘米打一个洞。设想这个靶子的平面上生活着一种二维智能生物,它们中的科学家在对自己的宇宙进行观察后,发现了一个伟大的定律:“宇宙每隔十厘米必然会有一个洞。”它们把这个神枪手一时兴起的随意行为,看成了自己宇宙中的铁律。

      我们一直以来信奉的坚持的规律,会不会只是伪命题呢?世界的稳定和秩序,也许只是宇宙某个角落短暂的动态平衡?或只是混乱的湍流中一个短命的漩涡?只是人类的发展发现能力远不能触摸到真正的尺度,混乱中偶然地出现了这么一个循规蹈矩的方寸之地供我们“探索”“总结”。

      在三体知乎话题的讨论中,有位知友弹棉花的喜羊羊提到云天明的童话,童话中“烧掉了公主的画作,公主也不必再打伞了”,这可能隐喻着“二向箔可以从根本上被摧毁,二维空间不会无限扩散下去,可以以一种更高级的手段强制终止”。细思的话,云天明在暗示的全部都是数学物理规律武器,这种高级武器是所谓的“非低熵生物”才能掌握的。规律是武器,大自然真的是自然的吗,宇宙和自然被生命而改造,这也就是书中那令人崩溃的猜想——一切物理规律是可变的,物理学可变,那就没有存在意义;没有恒定的规律,规律在神级文明手里可以非常随意的操控;任何文明所认知的任何一切规律,都可能是错的或是可变的。而操纵带来的是另一种偶然,是夹缝生存下蒙骗自身于鼓中的天真。

        地球生命真的是宇宙中偶然的偶然,宇宙是个空荡荡的大宫殿,人类是这宫殿中唯一的小蚂蚁。叶文洁说,这想法让她的后半辈子有一种很矛盾的心态:有时觉得生命真珍贵,一切都重如泰山;有时又觉得人事那么渺小,什么都不值一提。反正日子就在这种奇怪的感觉中一天天过去,不知不觉人就老了.....不过既然背后的尺度我穷尽可能也只能想象,短暂的一生也局限了思想的格局,还是回归现实操心更实际,但即使将目光放在平凡人群中,偶然性仍能稍许释怀一下执念。之前看奇葩说的时候,有一期是关于真爱的(好像是结婚后发现遇到了真爱要不要离婚),薛教授说,如果世界上有两个人是彼此的一生中唯一的话,他们这辈子是不会见面的,世界上有70亿人就好比有70亿颗绿豆,有两颗红豆它们是一生中彼此的唯一,你觉得它们会碰上吗?我们的海誓山盟许下终生承诺的人实际上只不过是我们身边看上去觉得差不多时间到了而挑选的人,这是偶然性。如果你认为世界上真的有什么人是你一生中的唯一还放不下的话,那你是对这个世界偶然性深深的误解。

      依赖于偶然得我所得,而又拜他所赐地失去,好像都没什么可追究的了,但也是没办法证明的事情吧。万一这么凑巧以偶然之名遇见了早就安排好的必然,还是牢牢抓住吧,抓不住再以这番论调安慰自己岂不两全。相信,当那千万分之一可能的偶然出现时,对于我而言它就是必然,命中注定的另一种解释,就是在无穷多可能中撞见了唯一,这,是误解吗?

图片发自App

不要回答

在外太空文明问题上,有个著名的“费米悖论”:从理论上讲,人类能用100万年的时间飞往银河系各个星球,那么,外星人只要比人类早进化100万年,现在就应该来到地球了。换言之,“费米悖论”表明了:A.外星人是存在的——科学推论可以证明,外星人的进化要远早于人类,他们应该已经来到地球并存在于某处了。那么他们在哪里呢?B.外星人是不存在的——迄今,人类并未发现任何有关外星人存在的蛛丝马迹。“费米悖论”的实质就是否定外星文明的存在:既然我们至今还未发现外星人的蛛丝马迹,为什么还要相信它呢?而《三体》中的黑暗森林理论就是对该悖论的一种解释,难得之处在于是作为小说设定却很具有说服力。

    《三体II黑暗森林》中,叶文洁向罗辑提出:宇宙社会学的核心理论:

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2、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基本保持不变

猜疑链:

      由于公理1,两方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必须先判断对方善意恶意,“善意文明并不能预先把别的文明也想成善意的”。

(1)若A选择与B交流,则由于上述的相互判断,猜疑链形成,同时A暴露己方存在。若AB实力相当,则猜疑链后B对A构成实际威胁;若B落后于A,则技术爆炸(可能由A的交流引发)可能使B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对A形成威胁。

(2)若A选择隐蔽,则B技术发展后仍会发现A,猜疑链发生,A的存在暴露,转化为第一种情况。

      由公理1和猜疑链性质,得出结论:若文明A发现文明B,A只能对B施以打击。

技术爆炸:

      人类文明有五千年历史,地球生命史长达几十亿年,而现代技术是在三百年时间内发展起来的,从宇宙的时间尺度上看,这不是发展,是爆炸,但没有理由认为宇宙文明中人类是发展最快的,可能其他文明的技术爆炸更为迅猛。我比你弱小,在收到你的交流信息后得知了你的存在,我们之间的猜疑链就也建立了,这期间我随时都可能发生技术爆炸,一下子变得比你强大。即使我仅仅是婴儿文明或萌芽文明,对你来说也是充满危险的。

      如果你比我强大,既然我能发现你,那你总有一天能搜寻到我,这样我们之间就又出现了猜疑链;如果你比我弱小,但随时可能发生技术爆炸,那就变成第一种情况了。总结起来,一、让你知道我的存在;二、让你存在下去,对我来说都是危险的,都违反第一条公理。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

      想到好久之前看到过的霍金对于人类不要接触外星人的警告,一定程度上也与黑暗森林不谋而合。原本在篝火旁跳着向黑暗呼喊招手的孩子,扑灭了火苗蹲在地上瑟瑟发抖,以为可以逃过一劫,却不想被黑暗中的透明尘埃,锁进画里来。

图片发自App

把字刻在石头上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书中所说,人类进入宇宙中,为了生存,人将不是人了。没有了人类文明,人类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在这种情况下,不愿放弃过去,你就失去了未来。抛却了过去,奔向的却不一定是想象中的未来。

      在三体人眼中,人类从狩猎时代到农业时代,用了十几万地球年时间;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用了几千地球年;而由工业时代到原子时代,只用了两百地球年;之后,仅用了几十个地球年,他们就进入了信息时代。这个文明,具有可怕的加速进化能力。我们始终处于时代的最前沿,就好似站在时光列车的末尾穿透性的回头看身后的车厢,已感到文明发展惊天动地改变山河的演变,若是站在列车中间呢?只有穿越者才能做到吧。《三体》第三部中,地球文明面临高级文明打击的危险时,有三种自救选择,其中一个是黑域,黑域中真空中的光速被降低为第三宇宙速度可以形成宇宙安全声明,但后果是地球文明将永远困于太阳系中,反对的声音大概意思说困于太阳系如同牢笼,如此不自由的状态还不如放手一搏。我看到这儿时,脑子确实跟不上书中几百年后的思想了,困于太阳系,怎么能用“困”这个词呢,太阳系如此广阔,光是地球已觉得无穷尽了,太阳系是一生未能到达的远方,可是几百年后的人竟会认为这是“不自由”,当人们有了征途星辰大海的能力,远方之外总有远方,困于星系与困于一国之内竟没有了本质区别,文明演进令人无法言语也只能依靠想象了,这仅仅是一本小说的随意背景描写罢了。

      即使是虫子,即使是弄清黑暗森林理论也废了如此大力气,即使凭智子就能被锁死理论科学的孩童般稚嫩的地球文明,也有令人赞叹不已而又恐惧的潜力和生命力。在最后的宇宙大广播中,几百万文明中地球赫然在列,仿佛被认可般让剩余的几人相拥而泣,二向箔的使用是最高最彻底的毁灭,也是对地球文明最高的评价了。书中描写固然有些残酷和简单,试想身处其中,个体也确实毫无价值如同蝼蚁,在群体上寻找认同和存在感并以此为傲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万幸事多一份聊以自慰的、无法被攻破的方式。

      当人类意识到地球文明可能终结,便在思考长久保留人类文明遗产的方式,保留目标是10亿年。现代的量子存储器只能保留2000年,U盘和硬盘存储器最多5000年,用特殊材料制作的光盘,十万年,特殊的合成纸张和油墨,二十万年后仍能阅读,但这对于宇宙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越先进的工具在这个问题上反而越短效。

      文明像一场五千年的狂奔,不断的进步推动着更快的进步,无数的奇迹催生出更大的奇迹,人类似乎拥有了神一般的力量.....但最后发现,真正的力量在时间手里,留下脚印比创造世界更难,在这文明的尽头,他们也只能做远古的婴儿时代做过的事。

      把字刻在石头上。

图片发自App

感谢科幻

      不记得在哪里看到的,我们这一代人是生不逢时的,前没有赶上大航海时代对广阔海洋的征服,后没赶上航海时代探索大银河。也许这就是科幻的价值吧

      在这类题材作品中,人类总是渺小的,以集体形式行动,无论是拟人化的拿着先进武器与我们肉搏的外星人,还是“消灭你与你何干”消灭人类如同我们消灭白蚁窝一般轻描淡写的先进外星生命,还是将整个太阳系裱进巨幅画作欣赏我们的挣扎和最后面容的不同维度的高级智能,又或是将所有看作风云散漫的归零者,不变浩瀚的是星空,不堪一击是我们,人类可能触及的未来,是望不尽的深渊大海,一切都那么微不足道,一切都那么不值一提,“一幅记录了五千年悲欢离合的二维的画,在高等智能眼中或许比人类文明本身更有诗意。

      为什么不是绝望呢,也许是深知自己不会面临这一天,如果能够看到才是壮阔丧失言语表达、不虚此生吧。在真正属于星空的梦想下,想象力尽可能让我们飞的远点再远点,滑动升起我们弹指间决定命运的瞬间,存在即是永恒。

你可能感兴趣的:(送你一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