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带你,用一个会计公式,看人生的财富管理

人们总爱用自己已有的认知,去解释新事物,然后产生新的认知,并且如此一点点的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认知体系。

我也是。

今天我就用我在四大11年+的财务审计认知,从财务的角度,来解释一下人生这件事。有财务基础的人,读起来会很容易。没有财务基础的人,理解起来估计也不难。因为我历来比较擅长用白话讲专业知识。

好,开始。

首先,会计里最基础的一个公式是什么?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借正贷负?我觉得,都不是。所有这些,都是一个重要的公式运算的结果或者辅助工具。我认为,最基础的一个公式是: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本期减少=期末余额

很多时候,最基础的,也是最本质的、最重要的。

这个公式很好理解。我们以一年为一个周期。在1月1号,我有1,000块钱,在这一年中(也就是“本期”),我赚了10,000块钱,花掉了3,000块钱,那么12月31号的时候,我的手里有8,000块钱。代入公式,就是:期初余额1,000+本期增加10,000-本期减少3,000=期末余额8,000。

我把这个公式放到人生的时间轴上,抽象一下,它瞬间好像高大上了起来,来,看看你能不能看懂。

第一步,PV:

30岁的小明,在他三十而立之年,开始了自己人生的打拼。此刻他手里握着的财富,就是期初余额,我们用PV来代表(现值,present value)。

第二步,PMT:

小明想60岁的时候退休。从30岁到60岁,他每一年都在赚钱、花钱,赚钱、花钱,赚钱、花钱:

- 小明每一年赚的钱,就是“本期增加”,用C.I.F.(每一期的现金流入,cash inflow)来代表;

- 小明每一年花的钱,就是“本期减少”,用C.O.F.(每一期的现金流出,cash outflow)来代表;

- 这两者的差额,就是净现金流,用NCF(net cashflow)来代表;由于30岁到60岁的时间跨度很长,所以我们引入年金函数PMT来代替NCF,也就是“每期净值”。

综上:PMT=NCF= C.I.F.- C.O.F.

第三步,FV:

60岁的小明,要退休了。此时他的手上,是自己上半生打拼积累下来的财富,也就是期末余额,我们用FV来代表(终值,future value)。

第四步,抽象后的公式:

PV+∑PMT=FV

假设:上述公式中,三个变量均已折现到同一个时点。

同时,本公式的原型,来自于四商一法教材《中国财富管理顾问营销实践》

公式说完,现在来应用一下。


如果我们在60岁这个人生时点,划一条红线,把人生划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我们会发现,这个公式在人生的上半场和下半场的运作方式,完全不同。

在人生上半场,我们努力拼搏,不断努力的提高自己的每期净值PMT(提升收入增加C.I.F.,控制支出减少C.O.F.),以此提高每一年年末的FV,把FV转化成房子、存款、股票等等资产,成为下一年年初的PV,然后开始新一个循环的增加PMT之旅。最后,我们走到了人生上半场的终点,60岁,退休,手握FV上(人生上半场的终值,下同)。

FV上,就是我们人生下半场的PV下。

在人生下半场,规则变了。现金流入C.I.F.的时代过去了,现金流出C.O.F.开始占据主场。我们的PV下不断被消耗,直到最后一天,我们给最爱的人留下了FV上,然后离开了这个人世。

人生的上半场和下半场,我们财富管理的特点、目标和挑战,也截然不同。


人生上半场,是创富的关键时期,赚的钱显著多于要花的钱。理论上来说,我们的现金流入(C.I.F.)显著高于现金流出(C.O.F.)。这个阶段的财富管理目标,是让60岁时的期末余额FV最大化,让自己以最理想的财富积累和财富结构,昂首挺进人生下半场。注意,财富在这里有两个维度:积累和结构。积累是数量上的,结构则是构成上的。在人生上半场的开端,大多数人还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取收入,也就是通过出售自己的时间获得经济回报。这样做有两个问题:其一,如果“人”出了问题,那么也就没有后续的收入了;其二,“人”为了持续赚钱被绑定在工作上,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做“人”自己想做的事。所以聪明的人,会在人生上半场,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财富结构,让“人赚钱”,也就是主动收入,的比例逐渐降低,同时让“钱赚钱”或者“系统赚钱”,也就是被动收入,的比例逐渐增加。

在人生上半场,财富管理的挑战是:现金流入C.I.F.降低或者为0,这主要是由失业、突如其来的重疾导致的;现金流出C.O.F.持续高位或者陡然增加,这主要是由月光等毫无理财意识、突如其来的重疾、高杠杆的投资失败等导致的。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终身学习保持职场竞争力、科学配置人寿保险、建立正确且健康的投资理财观念。敲黑板,科学配置人寿保险。

人生下半场,正式退休开始享受生活,这段时间即便是继续工作,也不是以赚钱为目的,而是以自我实现为目的。在人生下半场,因为没有了工资收入,我们的现金流出(C.O.F.)显著高于现金流入(C.I.F.)。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人生上半场,我们要有意识的调整自己的财富结构。但是即便我们再努力,作为一个普通人,也很难在退休之前,把自己的财富全都或者大部分都调整为被动收入,毕竟,我们还有高额的房贷要还,还有孩子要养,还想每年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还想在股市里分一杯羹,还不想亏待工作上已经很辛苦的自己,还在不加班的时候就去买买买,还想在孩子买房子的时候给拿些首付,还想把女儿风风光光的嫁出去……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能在退休的时候,累积出来一笔数目还算可观的退休金,已经不易了。所以在人生下半场,财富管理的目标,就是让现金流入C.I.F.能够覆盖现金流出C.O.F.,坚决不能入不敷出。在这里,“覆盖”也有两个维度:金额和期限。人生下半场,我们只知道起点,不知道终点。人的寿命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不到最后一天,我们谁也不知道哪一天是自己的终点,再加上人类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人生下半场的长度,似乎有可能追平甚至超越人生上半场。

人生上半场,我们的财富管理,秉持着“以终为始”的原则。也就是说,我们会根据自己想要到达的终点——60岁退休那个时点,我想要达到的财富目标,来规划眼下的收入、做各项支出规划。在人生上半场,财富管理的终极目标,是把毕生所得,转化为退休那一天我们手上的资产

而人生下半场,我们的财富管理,秉持着“以始为终”的原则,毕竟从退休的那一天起,我们的收入、体力、健康,都开始逐渐走上了下坡路,从财富的维度,如果我们始终都能和刚退休的自己持平,那是一种最佳的状态(褚时健老先生,毕竟是少数人)。

对于所有普通大众来说:退休之后的你,是此刻的你的一笔负债。这笔负债你要还多久,你根本无从知晓。所以在人生下半场,财富管理的主要挑战是:如何让自己在退休那一年手里握有的资产,陪伴自己的余生,也就是说,人生下半场财富管理的终极目标,是把退休那一天我们手上的资产,转化为陪伴我们余生的现金流。

人生上半场,是资产的管理;人生下半场,是现金流的管理。

人生上半场,保护好赚钱的人,打理好赚来的钱;人生下半场,排布好现金流。

在人生财富管理的整个过程中,你需要科学的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非金融工具。金融的三驾马车是银行、证券、保险,这三者各司其职,互相不可被替代。在中国,银行业已经相当成熟了,而保险业还只是个孩子。一个显著的体现就是:人们会主动去银行存钱、借钱、取钱(这是银行的本质);可是人们不知道去保险公司买保险(存钱)、保单贷款(借款)、拿理赔金/拿生存金(取钱)。人们会去银行买理财产品(这其实是证券应该担负起的责任),有的时候也在银行买保险。可见,在中国,人们把银行当成了金融三驾马车的合体。

这篇文章,没讲保险。可是在人生的上下半场中,保险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欢迎你找我,或者你身边专业的保险代理人咨询。咨询的时候,记得为专业付费。


你可能感兴趣的:(注册会计师带你,用一个会计公式,看人生的财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