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对于我来说是什么?

1做自己,对于我来说就是要自私点。

我吵个架,前一秒愤怒还在燃烧,后一秒立刻会想:错不是全在对方,我自己也有错;

我高考时候,有个同学,坐我后排,知道我英语成绩不错,非得让我侧个身,给他看答案。我,说好听点是被内心道德绑架,说难听点那是叫“臭老好人”。那可是高考啊,我竟然还会觉得那是在“帮助别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家差一份都能拉出多远的距离,更重要的是万一被抓了,那是两个人都遭殃的事情,而且我是被拖下水的,冤不冤呐;

高中时候,我写英语小作文,总是没有自己构思的时间,因为前后左右的邻桌、同桌们总是会时不时的转过身来丢给我一些问题:这个单词英文怎么拼?发现要用find 还是discover?我这句不会写,你帮我看看?我至今都记得那些让我煎熬的场景;

类似的例子在我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些事情也不是没有好处,它们成为促进我反思自身人格的典型事件,所以,现在我说:做自己,对于我来说,就是要自私点。

2做自己,对于我来说,就是没那么焦虑了

以前,只要一看到网上那种鸡血的文章,我就浑身来劲,然后第二天必定要复习一遍,第三天有点遗忘,第四天就开始模糊,第五天开始努力回想,一个星期之后基本不记得看过什么、学过什么。然后,开始焦虑,鸡血什么时候才能改变生活?

以前,看到某某大咖,几年之间迅速成长为10万粉丝博主,我就开始焦虑,这么多人都做成大事了,我还能做什么?等我能做的时候,大事早就被别人做完了。

后来,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说的:大千世界,资源很丰富,每个人都可以有所作为。这才让我放心。

最重要的是一位10万粉丝的博主说:找到自己舒服的状态就行了。不必每个人都去做马云,不必每个人都是王健林,你找到自己的状态就好了。我顿时就觉得豁然开朗了。

所以,现在,有时候发现自己在做课程这件事情上太用力,以至于坐在电脑前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不出活,我索性打开电视看看自己喜欢的电影、电视剧。此刻,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在做自己。

3做自己,让我敢于接受一些不一样的观念

比如: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婚姻的。我知道这个说法并不主流。

这是我从小姨的身上看到的。她和姨父,用她的话说:就这样吧。现在的她有工作,有房子,有儿子,给自己定的计划是每年要出去旅游一次,远的不行就近的,但是必须要放松自己。50多岁,穿着打扮非常时髦,滴滴、陌陌、微信、共享单车,各种流行的APP,都比我精通。有时候,看着她,我有种错觉,我是小姨,她是侄女。看她这样的人生,挺好。

在社会主流生存状态中,你发现一些自己不曾看到的东西。整个人的内心也变得更广阔,不会像原来那么狭隘,同一件事情,你为什么这样做?他为什么那样做?我为什么这样做?每个人其实都是有自己的内心的价值观,你接不接受可以另当别论,但是你必须要正视他们的存在,存在即是合理。


4做自己,使我敢于正视自己的情绪,更好的接纳自己。

原来只要有了负面情绪,我的第一反应是逃避,你不可以这样,你怎么能这么消极、你要赶紧振作起来、这不是你啊!等等。但是现在,我敢于正视它们。没错,我今天状态就是不好,就是想发脾气,就是觉得抑郁了,就是想大喊一声,总之,我是真的接纳了自己。后来,看到李松蔚谈正念冥想,他说:正念冥想,就是一声:哦!有这种感觉就对了。接纳自己,先接纳这个时刻的自己,这就足够了。

我们是有着多种情绪的人啊,我们写文章可以不写负面情绪,我们看电视可以不看负面新闻,我们听歌可以不听负面歌曲,可是我们自己必须正视负面情绪,因为除了你自己,没有人有资格与它直面相对。鲁迅先生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虽然身处的时代不同,但也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正视自己。


5做自己,对于我来说是做自己的主人。

我们都太想改变自己:

我这人就是太懒,我要勤奋点;

我执行力太差,我必须得改改;

我这人性格容易急躁,什么时候能心平气和的呢;

我这人就是听不进去别人劝,吃了好几次亏,下次一定要听听别人的意见;

我这人就是太老好人了,以后不能这样;

我们都急于改变自己,为什么?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不是更加正能量的事情吗?这世界谁能阻止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谁要是阻挡我释放正能量,我就把谁先灭掉,貌似这是一个无懈可击的理由

我自己也有缺点,一当众讲话就紧张,什么时候能克服呢?我看各种演讲与口才的书籍、学各种克服紧张的方法、各种歪门邪道小技巧,就是为了把内心的紧张感消除掉。就像克里希那穆提在《一生的幸福》: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断的逃避自我。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一种说法:与紧张感共处。你不必一定要达到完全不紧张的那个状态,但是,你可以学着与紧张感共处。你紧张,你首先得自我承认,自我接纳,然后才能在自我和紧张这个状态之间找到一点平衡,像是一个天平,慢慢的再往上面加入不同的砝码。

多一个步骤和少一个步骤有什么区别吗?

有。很奇怪,就是我认可我了,我觉察当下的自我了,然后我再决定是不是要改变。

第一,于我而言,可能增加了对自我的掌控感,就是说我的人生真的是我自己控制的。

我可以保持原来那个混乱的我,我也可以赶紧开始写文章,然后变成条理清晰的我。没人非要我这么做,就连我自己都没逼我这么做。

第二,黄金圈法则的完善。知道是什么,然后再去考虑怎么做,解决核心问题为什么,把这个闭环画完整。比如:我知道我自己“臭老好人”的性格,我承认我自己就是这样的,我要继续老好人下去吗?不要,因为我现在就想活得自私点。要,因为如果我自身状态良好,我愿意给别人占点便宜。


6做自己,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就是在救自己。

陈丹青说:

每个人应该自己救自己,从小救起来。什么叫做救自己呢?以我的理解,就是忠实自己的感觉,认真做每一件事,不要烦,不要放弃,不要敷衍。哪怕写文章时标点符号弄清楚,不要有错别字——这就是我所谓的自己救自己。

陈丹青说的忠实自己的感觉,就可以理解为做自己,在这里,做自己就等于救自己。

深奥却又浅显的道理。

深奥的是人做自己是有多难啊,我们不是每时每刻都能做自己的,多数时候我们是对别人都带着一层面具;

浅显的是,对自己不用装,坏情绪来的时候,先做自己,对,我就是有坏情绪,承认了自己是个有坏情绪的人,不端不装,先自己对自己坦诚,才能谈进一步如何拯救自己。

内通才能外顺,有些事情搞错了顺序,也能走的通,但是终究有一天,你会发现由内而外这条路,才是最好的路。

就像一诺说的:如果要得到真正的个人内心的快乐,有两段必经之路,一是自外向里,能够透过外在的自我去看批评的自我和受伤的自我,进而能够触摸到自己的本我,能做到这一点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但真正的快乐来自于第二段路,就是自里向外,让外化的自己,是自己灵魂的延伸。看到了这两段路,你就会理解:幸福的密码,就在于外化的自我和本我的同一。


7做自己,就是努力找到自己的竞争力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社会大环境就是要求我们去竞争,为了竞争,我们每个人变得越来越相似,急功近利、焦虑、忙碌。但你想过吗,或许做自己是一条更好的出路呢?

好莱坞鬼才编剧考夫曼的写作秘诀之一:找到自己的写作风格,做你自己。考夫曼的第一份工作,是模仿一位著名编剧的风格来写剧本。这让考夫曼很沮丧,他说如果他只是一味地模仿,可能会慢慢接近对方的水平,但永远不可能超过对方。考夫曼找到的解决方法是“做自己”,也就是找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他认为,个人风格是我们唯一要提供的东西。做自己实际上就是在为这个世界服务,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逆向精英教育的家长,陈佩荣也说过:

平凡这个词,在很多家长眼里,几乎已经成为了成功的反义词。

部分人对成功定义真的很狭窄,我的对于一个人,成功就是最好的自己。

什么是最好的自己呢?去发现自己的爱好和热情,能够用自己的爱好喂饱自己,一生都在认真做自己最热爱的事情,这个就是成功了,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能够说一个成功的厨师是输于一个成功的工程师吗?我觉得未必。

她说他和先生之所以能上MIT,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能够抗拒这些别人对我们期待。我们才能用比较平和自信的心态去学习、申请和面试。”

想想过去的我,有多少时间是活在别人对我的期待当中的,以至于我都失去了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

除了带娃,平时我也在做中小学生的作文辅导课程,有时候,我也会怀疑,我这样成天在家闭门造车,真的行吗?这事要是放在原来的自己的身上,一定是过几天就把自己否定一次,现在,这种想法还是会时不时的冒出来,但是,现在的我少了几分焦虑,我会反问自己:有谁说过这样做不行呢?有谁不允许我这样做吗?没有。况且,先不论我的方法如何,我选定了这个领域去研究,至少是我觉得是有兴趣的,而且我坚持输出思考的结果,对我自己本身来说就是一种进步。


关于做自己,就说这么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自己对于我来说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