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写作史

01 萌芽

曾经,我也是个热爱写作的人,记得初中那会儿,同学间总在流传许多封面好看的杂志,内容多为言情小说,不说那些大同小异的情节,最吸引我的,是那种“一半明媚,一半忧伤”的文风。

大概青春期的少女总会放大生活中那些一闪而过的细节,觉得自己的青春也总有那么一些特别之处吧,我也用略带忧伤的文风,开始了写作。

那时候的QQ日志,承载了我许多的“愁绪”,也记录着许多美好,我和闺蜜就在QQ空间里一来一回地写文章,有争吵后的道歉信,也有给对方打气的小作文,我与闺蜜15年如胶似漆的感情,QQ日志功不可没。

02 生长

大学里,常和舍友到图书馆借书,在那个还没有电脑追剧的年代,读书是我们消磨时间的方式,想来,大学四年里读过的书,比其他时候加起来都多,就在那一个个阅读的夜晚,我认识了余华、莫言、王安忆、张恨水,在一部部恢宏的巨著里游历,读着读着,便有了写小说的欲望。

那时候,舍友在晋江连载自己写的小说,我被她拉入坑,也开始创作,一开始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可慢慢的居然有了读者,偶尔犯懒的时候,还有读者催更新,这样的写作开始让我意识到我写的东西是有人看的,我要注意人物言行、习惯的前后一致性,还要注意把那些我认为顺理成章的细节埋伏在需要的地方,从这时起,我才开始有了读者意识。

03 瓶颈

大学毕业后,忙着找工作,没有了闲情逸致去写文章,再雕琢词句去发表,写作慢慢地退出了我的生活,工作后,因为有一定的公众号运营经验,我承担起了学校的公众号写作。

学校里的公号写作,大多是活动简讯,写得多了,便得心应手,甚至一场活动还没开始,我就可以先把框架写好,只待完善内容。这样的写作,一度让我有了一种“我很能写”的错觉。事实上,活动简讯类的文章是站在比较宏观的视角去概括性地总结,只要求记叙基本完整,语言逻辑通顺即可。为了写好简讯,我慢慢改掉了自己爱写细节的习惯,总觉得自己语言太啰嗦了。久而久之,除了简讯,我好像什么都不会写了。

今年,祖庆老师创办的“卓越明师写作训练营”上,赖建平老师的讲座一语惊醒梦中的我,他说,“语文老师要姓小,做小事情,写小文章。”我才发现自己的“敏感力”已经变成了“钝感力”,除了工作上的写作,我再也无法燃起写作的欲望,也不知道该写什么。

暑假里,看着群里的老师们把一篇接一篇的佳作分享到群里,我很是羡慕,却更心急,我到底该写什么?我默默观望,暗暗着急。

04 破茧

今天晚上,教育行走群里的老师们发起了“一起写吧”挑战,虽然我已经无法完成300天的挑战,但我知道,我不能再观望,“唯有行,你才行”,我明白,写作意识的唤醒需要我不断的读写,不断的生长,我喜欢这种拔节育穗的声音,我要挑战自己!我相信,只要选择了开始,指尖总能敲出文字。

你看,我这不写出了1100个字了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写作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