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嘉言钞(九)

Day 57|Week 09-1

治家篇-家风

道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儿子若贤,则不靠宦囊,亦能自觅衣饭;儿子若不肖,则多积一钱,渠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必且大玷家声。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留银钱与后人。若禄入较丰,除堂上甘旨之外,尽以周济亲戚族党之穷者。此我之素志也。

评:

后代子辈的贤与不贤,将决定家族昌盛与否。因此对于后代的德行培养是需要认真对待的,只是给他们留有物质财富是不够的。

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家风,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这种氛围中去规范自己的行为,陶冶自己的德行,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家风是父辈营造的,也是需要他们树立榜样的。

曾国藩说自己不留下钱财给后人,如果有钱了除了孝敬父母外就用来接济本族穷人。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但我总在想,父母们在培养孩子的德行的同时,还是需要给孩子们准备一笔事业上的启动资金的。至于多少,就因情况而异。

当然了,对孩子的培养,重品行重思想要甚于重物质,这是原则。


Day 58|Week 09-2

治家篇-爱兄弟以德

道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至于兄弟之际,吾亦惟爱之以德,不欲爱之以姑息。

教之以勤俭,劝之以习劳守朴,爱兄弟以德也;

丰衣美食,俯仰如意,爱兄弟以姑息也。

姑息之爱,使兄弟惰肢体,长骄气,将来丧德亏行;是即我率兄弟以不孝也,吾不敢也。

评:

这里,有比较明显的“长兄如父”的意味。曾氏作为家中老大,确实是对弟弟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

对弟弟们是严格要求,教导弟弟们要勤俭守朴,不能铺张浪费,不能按着自己的性子来做事。要合规矩和礼法。

若对弟弟们姑息纵容,就会让弟弟们变得懒散怠惰,颐指气使,将来没品德,没操行。这是自己对父母的不孝。

责任感爆棚的曾氏,对家风的创建和维护是非常重视的。也是在这种良好的家风中,弟弟们的成长算是有了一些规矩。

在后代的教育中,家风是父母们需要深深思考的部分。


Day 59|Week 09-3

治家篇-家族传承

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

评:

这里曾国藩对比了“官宦之家”、“商贾之家”、“耕读之家”、“孝友之家”四种家族模式的传承时间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在家族传承中真正能够让家族可以绵延的力量是关于精神上的,是关于一种家族精神的传声。如果这种精神能够保持下去,那么家族的延续就不是问题。

所以,对于孩子的培养,更多的要在德上下功夫,让孩子具备良好的品德,这种品德要内化为其的精神动力,支撑着自己和家族往前走。


Day 60|Week 09-4

修己篇-迁善改过,修得读书

咸丰元年七月初八日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凡人一身,只有“迁善改过”四字可靠;凡人一家,只有“修德读书”四字可靠。此八字者,能尽一分,必有一分之庆;不尽一分,必有一分之殃。其或休咎相反,必其中有不诚,而所谓改过修德者,不足以质诸鬼神也。

评:

迁善改过,改正过失而向善。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并有勇气改正,让自己重新回到善的正轨。

这里说,人这一辈子只有迁善改过四字可靠,可见曾氏对于反思自己认识自己的重视。想要往前走,就需要对自己有认识。这种认识更多的是批评自己,反思自己。

修得读书,都是陶冶性情之法。对于咱们,读书一是为了长知识,让自己不断学习;另外一个就是通过读书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八个字做到了,就是自己一生的幸运了。


Day 61|Week 09-5

修己篇-戒牢骚

咸丰元年九月初五日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温弟天分本甲于诸弟,惟牢骚太多,性情太懒。前在京华,不好看书,又不作文,余心即甚忧之……吾尝见友朋中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盖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理,自然随之……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不惟平心谦抑,可以早得科名,亦且养此和气,可以稍减病患。

评:

负能量是每个人都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儿,但怎么面对,就能体现出人的品行来。

发牢骚,怼天怼地怼别人,唯独不愿意反思自己,这样身边的人是慢慢没有了,做事情就只能靠自己。可牢骚满腹的人,自己又怎么能做事情!最后是一事无成者居多。

想发牢骚的时候,好好想想,我生这气干啥,啥原因导致了自己会发这种牢骚?是自己的心情控制力不行还是待人接物的能力不行?多反思反思,找到病点,下狠心解决掉它,做一个行动派。

不发牢骚,心情就慢慢谦和平静下来,从关注环境转变为关注自身的成长,多好。


Day 62|Week 09-6

问学篇-读书不必求多但需有常

咸丰元年十月十二日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看书不必求多,亦不必求记,但每日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忽换彼书耳。

评:

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一本书没看完呢,就看另一本书。哪本书新鲜了,就赶紧过来换过来看。

我就有这样的毛病,很多书读着读着就没有都下去了,弄得虎头蛇尾的。

读书要能坚定下去,每天不必看很多也不用非要记住啥,就把它作为生活日常的一部分,读久了就自然会有进步了。

不能喜新厌旧,坚定看完一本书。把这本书读完了,再换下一本。如此,读过的书才是自己的。


Day 63|Week 09-7

治家篇-教育后辈

咸丰四年四月十六日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半耕半读,未明而起,同习劳苦,不习骄佚,则所以保家门而免劫数者,可以人力主之。

评:

此时的曾国藩已经出任团练大臣,在外和太平天国战斗。但仍然不忘教育自己的后辈们。

虽然此时曾家已经比较兴盛,但曾老大仍然子侄们要恪守耕读之家的人本性,要未明而起,要同习劳苦,目的就是让后辈子侄们不能因为家里有人当大官就骄奢淫逸。

同时这样做,不至于招摇惹人恨,让曾家免于劫数。

我们看了曾家对后辈的教育,是注重德行,是注重精神培养的。这种培养并不是说教式的理论,而是可以去实践操作的。所以曾氏家训对于我们对后辈的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曾国藩家书嘉言钞(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