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栓:简单教 轻松学

张贵栓:“减”可简单教 “改”能轻松学(二)

看课主要在三个地方:一是阅读主题;二是学习目标;三是学习内容。其实,对于学习流程,一要找彩点,二要看效果。并没有那么多的评课标准。如若评课时你说了一大堆,教师也跟学生一样,那你就犯了“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嫌疑。谁还记得那么清楚?

图片发自App


有人问我:为什么评课那么简单?因为,在之前,我看到了一些费思不得其解的现象。再看看教师的教学设计还是无解。一节课安排了七八个教学目标。这样做,是安排了而不是确定了。

课堂上,有的目标能落实到位,有的目标却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时间,粗算一下,按七个目标算,一个目标要用七分钟左右才能完成,当然不能平均使用时间。不管怎么说,是很难完成任务的。于是,就开始走教案。

    看阅读效果?一位教师在《基础阅读课》上主要讲到的是“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下课时,教师也在安排检测环节,检测题有两项:一是看拼音写词语;二是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词语。

    再看看确定的学习目标,也不是本节课的该项检测。在该检测的地方不实施检测,反而,在不该检测的地方却在实施检测,实际与本节课的学习关系甚微。如果把握不当、处理不善,很难与那些许多的学习目标对上号。

图片发自App


“学习目标”也好,“教学目标”也罢。我们还是要简单、明了、精准为好,能落实到位的更好。以免课内丢了课外捞。

      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一般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文方面的,文章的人文性是通过阅读理解,感悟、渗透出来的,而且是主元的;二是语文要素方面的,它是综合性的体现,是多元的。二者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

个人建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两个就够了,最多不要超过三个。如果多了,肯定是要走教案的。


“一课一得”。我们理解了,还是做不到。甚至有人这样理解“一课一得”。你让学生课内大量阅读,我能做到让学生一节课阅读两篇或两篇以上的文章。一课一得就是阅读一篇文章得一点,两篇文章可得两点,更有人提出多课多得的观点。能做到吗?未必。得来得去,势必又迎来了满堂灌的现象。

图片发自App


“一线串三珠”。“串珠式”阅读就是用一条金线(语用点)把两篇或三篇文章串联起来,加以阅读。比如,以教材为例子,学习课文中“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链接阅读丛书文章还是学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即使推荐的文章也是“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三篇文章作为 “珠子”,用“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金线)将三篇文章串联起来,实现三篇一得之效。人们常说,重要的事情要强调三遍,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图片发自App



崔峦说,教学目标更加集中。集中是为了落实,更要有利于落地。我们的课堂才更具有合理性,真实性,操作性和有效性。

个人观点:把“一课一得”改为“多课一得”。首先,教师教学简单,学生学习轻松。其次, “多课”即多文,还可以体现出大量阅读。放在课内进行,就是课内大量阅读。

因此, “减”学习目标,精简教学目标,围绕精准的目标开展阅读教学,教师就可以简单教;“改”一课一得,增加阅读内容,重点强调,有效落实,多课一得,学生可以轻松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张贵栓:简单教 轻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