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的时候学到《庄子·逍遥游》时,读到过这样一段有意思的话: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对某种菌类而言,一辈子就只是一天;对某种蝉而言,一辈子就是一年;对某种大龟来说,一辈子却横跨上千年;更有一种大树,一辈子以万年计数。生命时间长度如此不同,对世界的看法自然是截然不同的。
现在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是77岁,也就说我们的一辈子大概就是七八十年那么长。每天工作社交吃饭睡觉,眼前似乎总有做不完的事,想不完的计划。但是,安静下来想想,尽管能活七八十年,但我们能关注到多远以后的日子?
最近在定投课堂上学到了一个新词汇,“time horizon”,翻译过来就是时间视野或者时间跨度。我觉得这个词语造得很好,时间视野,我们在时间的维度上,到底能看多远?
我们可以计划今天下午要完成什么工作,晚上要做些什么,明天有哪些安排,但是下周呢,下个月呢,下一年呢?
应该大多人都是这样吧,以小时、一天作为衡量时间的维度,以满足近期的物质需求为目的而生活着。但是如果我们不想在几十年后回顾年少满是遗憾,如果我们想要把握未来三年、五年、十年发生的事情,想要获得那么一些掌控力,该怎么做呢?
让我们试着给“时间视野”这个词语做一下具体的解释,个人行为上,通常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是否有横跨一年以上的计划;
2、是否有某些事,我们愿意并可以持续做了一年、三年、甚至十年以上;
有人持续锻炼三年以上,有人持续某项工作五年以上,有人花十年时间磨炼一项技术,有人甚至一辈子只专注一件事儿。
所谓的时间视野,有人说是指可以预测多久的未来,但我更认同另一种说法:我们为达到某一目标愿意花多长的时间。
希望立刻就有积极反馈,渴望很快就能看到效果,这是人类的天性,但这却是和实际相违背的。生活中绝大部分的事情,往往需要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去做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比如考到理想的大学、提升某项技艺、认识某个行业、保持健康的身体、获得他人信任等等。
为什么那么多人沉迷赌博?那么想要挣快钱而被诈骗?那么多人容易半途而废?因为无法忍受眼前一段时间的停滞不前,也不知道或者不愿意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去争取。
我想,这就是“时间视野”的不同,所带来的生活态度、习惯和行为的不同。
时间视野越长,越不受外界因素干扰,越不把希望寄托在运气上,越笃定持续践行的力量;
时间视野越短,越关注外界的变化和他人的看法,越是常常渴望运气和奇迹,越难花很长的时间做一件事情。
我一直以来都没有所谓“时间视野”的概念,也经常幻想一蹴而就、一鸣惊人,却不能落实到每日的实践上来,所以似乎总是半途而废。而现在,我尝试着从时间的维度审视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才逐渐地增强了对生活的掌控感。
在现代泛娱乐的世界里,恐怕只有在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做事时,才能克服那些强烈的空虚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