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色or绿色?——组织要做变色龙(4):橙色为枝,绿色为叶。

题记:

这个系列文章,在常识意义上使用“绿色”这个词,来代指组织的活性、柔性……Frederic Laloux在《重塑组织》一书将组织划分为红、琥珀、橙、绿、青五种颜色。实际中,颜色的划分并没有那么简单。在这个系列中,将5种颜色借用并缩减成橙(含红、琥珀)、绿(含青色)两种,对应于组织的刚性、柔性两种属性和成分。

----------------------------

绕指柔作百炼钢
百炼钢作绕指柔
一个组织,常常要在刚性和柔性之间做切换,这是环境适应的需求。

最近的疫情是一个极佳的典范了,就用这个案例来说明

譬如米国,正常情况下:德先生说了算,日常的组织是柔性的、分布式的……(许多敏感词我就不说了),这在日常情况下OK。

特殊情况下:就弃德先生而取“集中”(橙色甚至红色)了。集中(代表整齐划一、高一致、高计划性和高强制性的执行力),有两个基本前提:强人+强组织,二者缺一不可。强人可以造就,通过获得组织授权实行紧密状态,高度集中。但没有强组织,权力在上,无法空降。强组织,从上面到下面,从主动脉到毛细血管,无法在一夜之间获得。这就是今天欧美普遍的困境。从欧洲到美国,落地问题,主要靠自律,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组织若要能够有效应付正常和特殊情况(尤其是大型组织,特殊情况并非少见,即便全局没有也会有局部),就必须保留集中/橙色or红色的选项。而强组织无法一夜形成,所以在组织中必须保留强组织体系。这种强组织体系,只有橙色组织中才有,绿色组织中是很难的。

这个从顶到底的强组织体系,必须想绿的时候绿,想橙的时候橙,想红的时候红。这样的组织体系,只有橙色主导的组织才有可能建立起来,持续维系并保持活力。从绿色开始构建的组织,很难允许这个毛细组织体系保留橙和红的可能,到最终会导致强组织能力从观念到形态上的双重丧失。丹麦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具体参见丹麦的自由式抗疫举措)

所以,就普遍一般性而言,结论已经很显然:
如果一个组织需要面对可能的极端情况而必须确保行动的一致性,也就必须作好准备,组织要可刚性、可柔性,刚柔相济互相切换,从而可以在必要时立即动员、快速行动……,保持组织的足够的抗扰动、韧性和鲁棒性 —— 如果这些是必须的(对于绝大多数紧密型组织确实如此),就应当以橙色组织为基础来建设组织,建立组织的完整的主干结构,如果希望有绿色,就在橙色中增加绿色,用绿色来增加组织活力,而非用绿色取代橙色。

一言以蔽之,一种好的组织,应当橙色为枝,绿色为叶,简称橙枝绿叶

-------------------------------

以注解方式,补充一些关键意见:

1:强组织需要暴&%#@力(这里是广义上的暴&%#@力,比如企业里面的绩效和奖惩,也是暴&%的一种体现。)来维持,从小的组织到大的组织如国家,暴&%力是必须的,无非是暴&%力的广度、深度和强度问题暴&%力是他律,他律和自律相结合,是组织得以正常运转的前提,二者有平衡的关系。极端情况下,他律升级,并且必须有效,才足以应付。
2:为实现目的或效果,他律的广度、深度和强度,和人群的自律能力相关。他律和自律,合而为律,此消彼长。若自律性弱,则他律需强。人性的弱点,要靠组织性来弥补(这个值得专门写一篇)。德国、日本的自律,北欧国家的自律,美国的自律,和中国的自律度……都不一样,这就是国情、国民性的差异,对于微观组织也一样。
3:中国的微观组织,细化强化到村、居委。国外没有这样的基层组织,但凡需要强组织的时候,中国体制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4:但任何事有其利必有其弊,村和居委的存在,基层组织要存在维系,就不能只在有大事时出现,日常就必须有很多事情来做,这个组织才不会散。这些组织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维持存在呢?——看来这个得单写一篇了,这属于政治和社会领域了。以后再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橙色or绿色?——组织要做变色龙(4):橙色为枝,绿色为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