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书的不解之缘

图片发自App

今天去药店给孩子们买了几盒补锌补钙的口服液、又给家里准备了一些常用药品。和店员寒暄几句,没想到又被认为是教书的。是我的穿着太朴素?还是我说话的语气有问题呢?其实我早就过了注重自己像什么的年龄,现在最关心的是我是什么。



  记得刚失学走上社会那会儿,我觉得自己像是得了什么心理疾病,总是怕自己走路的姿势有问题;又不知道把手放在哪里最合适;说话的声音小到自己才能听清楚。现在回头看看,那就是一副唯唯诺诺、很好欺负的样子。以至于后来邻居里面了解我的人都说:“出去闯闯就是有好处,以前一说话就脸红,现在不光有了见识说话都比过去好听了……”



  胆子是闯出来的吗?我看只算一部分因素。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见地,有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



小时候在农村面对周围的是非恩怨,我为了分出对错几乎要发疯,思想怎能不迟钝?那时候想从书上学东西也不容易,老师和家长都是很反对读课外书。想读点课本以外的书顶多就是从别人那里借一点画册或者《婚姻与家庭》杂志啥的,要不就是偷看我小舅的四大名著,都是离当时自己的世界很遥远的东西。当时对里面好多字都不认识,这反而激起了我探索的兴趣。



自己挣钱后最大的便利就是想买什么书都可以带回去,好像从来都对女孩子喜欢的物品不怎么感兴趣,唯独喜欢在书堆里反复搜寻。似乎也不怎么热衷于现代文学或小说,而是常把目光集中在国学、历史、心理学、哲学和宗教书籍方面,那时我相信只有写书的人不会骗人,尤其是国学经典,它们经过了历史的检验。那时读书的目的中也含有经世致用的成分,如果身边的人会为了个人利益欺骗我啥的,我读过的书即时就能为我提供对方欺骗我的证据。时间久了我就把书当成自己最好的朋友,有它们在的时候我从不孤独。仔细想想,这半生买书的钱比买衣服用的钱多了去,有丢失的、送人的、有些千里迢迢带回家的,常常为了多装一本书而丢掉一件衣服……



  并不是为了显摆什么,而是我知道一个人没有完整的人格会有多么痛苦。对于童年不幸的我来说,错误或者似是而非的价值观不光会使人在紧要关头犹豫不决,甚至能使人发疯。为了解脱我一直在寻找、改变,以至于我离熟悉的世界越来越遥远!



我知道这个功利的时代,如果不能把所学的东西变成财物别人是不能信服的,甚至你说的再有道理也会被熟人猜忌。她们会想:你不就是那某某人吗?你的父母……你的家境……你凭什么说这些话呢?



  其实无论别人怎么看我都不重要,我只知道自己只是一个追寻着,追寻一切可以永恒的,真善美的事物。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和书的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