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 最聪明的人下最笨的功夫

早上,边动动胳膊动动腿,边看“学习强国”上关于钱钟书先生的纪录片。

上下两集都不到25分钟,看起来很快。我已经看过、听过好几次了。可能是今天看得最认真吧,也可能是感触于自己的懒散吧,被郑朝宗先生对钱钟书先生的那句评价深深地打动了。

郑先生说,钱钟书先生读书是“最聪明的人偏要下最笨的功夫”,他做过的读书笔记,有五大麻袋。


钱先生不仅聪明绝顶、记忆力超群,且家学渊源,“童子功”扎实兼博古通今学贯中西, ,为什么还要如此做笔记呢?难道像他这样的人,也觉得“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吗?

当然不止于此。

钱先生做学问,特别注意在具体诗文作品的评赏中生发前人未曾道的创见。如苏东坡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曾被清人毛奇龄讥为“效唐人而未能者”。钱先生抉剔入微,历数前人见解后,提出欣赏此诗之正确思路:“鸭在水中,而河豚乃在东坡意中:‘水暖先知’是设身处地之体会,即实推虚,画中禽欲活而羽衣拍拍;‘河豚欲上’则见景生情之联想,凭空生有,画外人如馋而口角津津。诗与画亦即亦离,机趣灵妙。”只用三言两语,便说出了极精辟的见解,颇能益人神智。 

“以抉文心穷道窍,期回末俗破陈言。”钱钟书先生所作旧诗中的这两句,颇能道出他在学术研究上的刻意追求。他博采力索、倡言“打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破除前人的陈言谬说,探求文学发展的艺术规律。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钱先生始终坐定冷板凳,对于声名利禄,总是息影谢事,退避三舍,犹恐不及;对于黄卷青灯,却总是一往情深,夙兴以求,夜寐以思。不仅仅是天分,还有他的淡泊名利,肯下笨功夫的苦修,成就了他,也成就了“钱学”。

聪明人不可谓不多矣,但像钱先生这样聪明和博学的有几个?既像钱先生一般聪明博学又肯下笨功夫的又有几个?

尤其是如今的很多人啊,聪明都不会用在读书做学问上了,有些人甚至会认为,下那种笨功夫在不能立竿见影就得利的事情上,简直是傻死了蠢死了……呃,他们以为的聪明,和钱先生的聪明不是一回事。还有的人,会觉得自己已经聪明得无与伦比了,根本不需要学习,更不用下大量的笨功夫学习了。

像钱先生这样的人,多一些多好啊!如果不能像他那样博学那样聪明,能像他那样下笨功夫也好啊!


心里不免有些怅然……

你可能感兴趣的:(钱钟书 最聪明的人下最笨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