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老阿姨看抖音

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你想过吗,这个“人”如何“群分”?

我自己倒是有些粗略的方法,不甚科学,仅作为自己的一个区分:

积极向上的一群,消极悲观的一群;读书的一群,不读书的一群;爱健身的一群,不爱健身的一群;性格外向的一群,沉静内敛的一群。

看抖音的一群,不看抖音的一群。

有意思的是,前边几群人,往往同类相聚、泾渭分明,积极向上的人,多半喜欢读书、健身,热衷于社交。而沉静内敛的人,多半不爱运动,喜欢宅着养生,很“佛系”。

唯独在看抖音这件事情上,大家的分界不那么明显,几乎人人都看。

这也难怪,KK在《必然》里说,未来的经济是“快感经济”。抖音这种短视频能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让你高兴的信息,让你的大脑皮层兴奋,产生快感。所以,难怪大家喜欢刷抖音。

所以,在听说身边有的朋友压根不看抖音的时候,我还是有些惊讶的。

图片发自App


那天,和一个男性朋友聊天。聊到他那位小他10岁、94年的女朋友时,感慨说:年龄差距太大,代沟太多。我问怎么了?他说:“她一天到晚就喜欢看抖音。我是从来不看抖音的,我觉得那个很无聊,很浪费时间。”

我再三确认,他并没有日理万机。他的空闲时间,也不过是刷刷朋友圈、打打游戏就过了。

我呵呵一笑:那看来,你还不了解抖音啊。

图片发自App


我给他介绍了一下我了解的抖音:

首先,从平台层面,可以观察一下抖音的游戏规则、设计原理:

时间设置:刚刚开始的新人都是15秒,这是因为,如果他的内容不够吸引人,那么观众的耐心就很有限。手滑的设计,也为观众快速切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等到他的粉丝数量足够多,就可以拍1分钟的长视频,开通直播权限。这有利于作者展示高品质的作品,也能刺激作者们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

作品推送:抖音多半是母爱算法,再掺了10%的父爱算法。你喜欢看什么样的内容,就给你推送类似的。一切按照你的口味来。

我启发那哥们:你对你女朋友,采用的是母爱算法还是父爱算法?她喜欢什么样的,你了解吗?

再从作品层面,可以研究一下,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作品更容易被大家喜欢?为什么成都小甜甜会突然成为网红?摩登兄弟、面筋哥又是怎样走红的?这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他们是如何运作的?

有的人坐拥几百万粉丝,接一条广告报价百万:

(抖音一姐吴佳煜)

有的产品因为抖音,从籍籍无名到网红爆款,带来巨大商业成功:

图片发自App

还因此产生了一条新的商业链,甚至还有专门卖点赞的卖家:

图片发自App

别人已经用抖音获得惊人的收入了,你呢?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85后老阿姨看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