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或者「即将失业」的地产人去哪里?
9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回应涉及恒大的问题时表示,一些大型房地产企业运营过程中出现一些困难,对于整个行业发展的影响还需要观察。
近期行业变化颇多,跟恒大无关的地产从业者,如果在保利/华润/中海/招商之类国企的,庆幸之余悄悄升起隐秘的优越感:还是在国企好,稳定;
如果是在一些三条红线全部不踩的非国企的,暗戳戳高兴之余,可能略有点担心老板战略方向别出问题,毕竟恒大从很大的1.44万亿港币市值,到15日的1219亿港币市值,也就一年多时间;
还有一些踩线企业的员工,偷偷开始上传简历,跟猎头紧密联系,毕竟谁知道明天会怎样呢?
最近两年颇有点魔幻现实主义,除了教育行业/饭圈等,房地产行业也很多事情在发生,近期「裁员」也常见:
看到这类江湖传闻,高兴者有之:该!把高薪了20年的地产人第三次分配一下才好呢;心慌者有之:房贷要还,二胎要养,三胎想生,可能还有个女朋友等着买包包,可不能失业。
上文截图的真实性有待商榷,毕竟也有可能其实只是房企在做调整,例如物业板块分拆上市,劳务合同变更等等,都可能导致人员数量看起来有大的变化。
近两三年,至少有30家头部房企开展组织变革,战略整合,调整业务和组织架构。房企在研究提升绩效,降低成本,提升利润,提高人均效能的同时,当然也有真的出现一些徘徊在失业边缘的人。
几个恒大朋友给小编算账,他们买的恒大财富的产品要是不能兑付,不仅坑了亲朋好友,还996/007的给恒大白白打工数年。
恒大2020年年底约12万名员工,坊间流传的400亿待兑付金额,不知道有多少是自己人的,又有多少人,能最后继续在恒大工作下去。
地产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万科约14万人,碧桂园约9万人,融创约6万人,前四的房企就约41万人。今年7/8月全国商品房销售规模不再延续上半年的态势,反而是创年内新低。
人民法院公告网统计,截至9月13日,今年进入破产的房地产企业累计有288家,有一些是正常优胜劣汰,也有一些大型龙头企业,例如广东老牌房企粤泰,是被申请破产清算。
公司不行了,离开的员工去哪里了?
小编研究了收到的招聘需求,发现了问题:关键词985/211,硕士,85后,甚至90后。但是房地产火了20年,40岁以上的,45岁以上的比比皆是,哪怕90后,也有太多从业者。那些离职或者即将离职的地产人去向何方?
第一类,创业。高量级的高管,很有本事的就整合各方面资源,自己搞个房地产公司。知名的如刘森锋/李和栗/王本龙之类,展望一下,说不定目标就是百强50强之类。
这些高级人才以前拿着千万以上年薪,很多像小编这样的一辈子都可能挣不到别人一年的钱,他们还不靠积蓄躺平,实在是吾辈之楷模。
没那么高量级的,也开个跟自己专业相关的公司,例如装修公司/物业公司/销售代理公司/渠道公司之类,借助之前的资源,钱可能不比打工少,说不定更自由。
第二类,流动。近年来大家也都知道工作需要且做且珍惜,忍无可忍重新再忍之余,除非很吸引,一般不愿意动,但是如果是被动走人,则是降维流动的多了。
降维可能有例如知名房企去地方房企,也有集团条线负责人去大一点的企业负责区域,看起来有个微妙的平衡。不管是房地产行业和互联网还是求职网站上排名靠前的行业,机会总有。
清醒的地产人会调整心态,未雨绸缪,设计好自己的安全垫,为万一失业的自己,做好心理/经济准备,例如接受降维,接受降薪,接受异地扽等,上半年跳槽的高管,就有近一半是平薪甚至降薪。
甚至可以设想一下,万一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怎么办?
第三类,转行。学历好一点的,年轻一点的,可能就跨行了。小编认识的地产人有去去考司法考试的,有去考公务员的,甚至去了医药公司,人力资源行业和新媒体公司的。
不过这类转行的,其实最好是去原有专业的上下游行业,毕竟不算是从头再来。所以年轻人在工作的时候什么都学一点不是坏事,说不定就靠那些转行了。
不过年纪大的地产人就不建议转行了,总得围绕房地产做事情,方能用起自己的经验和资源。哪怕去做拍短视频做直播,目标变身网红,也得做个地产垂类的。
年轻人一茬茬冒出来,每年约800万的应届大学生,带着朝气蓬勃的眼睛和充沛旺盛的精力。这些后浪冒出来,前浪想不被拍死,只能是用清醒的脑袋和充分的经验去解决问题了。
没有万能方法,只能强大自己,每个个人肩膀上担着时代的微尘,总要找条路走。
不写了,小编兼职去送个外卖先。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房产青年公社
欢迎点击关注「房产青年公社」,六个大队带你从不同角度看房产。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