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茶之人的品与味

自从我做茶了,才知道大家有多爱茶,也越来越发现很多人惜茶,爱茶,学茶,藏茶,研究茶,迷恋茶……

小磊惜茶但不讲究,他喝茶即使喝到嘴里基本都没啥茶味了,只要还有点茶色他都不舍得倒掉。常跟我们说这叫惜福。

小田爱茶,下班回家换下衣服就端出茶盘茶具,就自个把茶泡上了。他虽爱茶,但没耐性,也许并非没耐性,只是时间不允许他那样慢饮细品,一口一杯,一杯一口就这么喝着,直到打出茶嗝,茶劲上来时,疲惫消除了,精神抖擞,再哼着小曲到厨房做饭了。茶带给他的乐趣应该不只是解渴,更多的是身体的愉悦、精神的享受。

小浩是做文学创作的,他爱茶真是有讲究。他不仅对茶的口感品质有要求,对喝茶的情趣之美更有要求。他喝一壶茶要留给自己充足的时间,品其味,闻其香,悟其韵,恨不得把这款茶的每个细微之味都捕捉到,还很引以为傲。他常常会在夜深人静时,在自家茶室的贵妃榻上,双腿散盘,只开一盏宫灯,燃起一根沉香,沏上一泡好茶,就这样抿一口茶,闭眼冥想一阵。他说,自己很多创作灵感就是在那样的静坐品茗,冥想中产生的。

小严学茶,他是农大茶叶专业毕业的学士。他对茶的产地,茶树生长环境,采摘时期,采摘标准,制茶工艺,茶树品种,树龄大小,茶的转化,茶的香型等等,那真是颇有研究,我们都称他是“学者”。

常说:高手在民间。小马绝对属于其中高手之一。他对茶熟悉到什么程度超乎我的想象。普洱茶有一山一味的特点,各产区的茶口感差异很大。有次,他用三个不同产区的普洱茶拼了两壶让我们一起喝。可以很确定地说,如果你不是亲眼看到他拼配的话,单从口感就是十多年的茶客都喝不出来这两壶茶的差别在哪里,真的太像了。最后在场的都茶醉了,每个人喝了碗红糖荷包蛋才回去休息了。

人绝对不只是这一世的光阴,以前就有你。很多东西都是累生累世在做,延续下来的,很多人在某些方面天生自带优势,你再怎么努力都很难超越,为什么?那是因为他的前世就是从事这个的。

当然,有的人未必相信人有前世,但无论你信与不信,前世今生就在哪里。所谓的“天生禀赋”,那可不是指老天爷眷顾你,给你一个什么特长,而是自己在前世或更前世所修的福报积累。

我就遇到这么一个人,对茶超乎常人敏锐,就像俗语说的:天生为茶而生的。她对茶的酸、甜、苦、麻、涩、香、生津、回甘捕捉得那是丝丝分明。谁想拿一泡茶去糊弄她,那是没门的事。

我曾问她:“你对茶气的体感如此灵敏,是学来的吗?”

她笑笑回答:“你以为这是学可以学得来的啊,天生的吧!”

你问好茶的人,有没有离不开茶的、近乎痴迷的?还真有。

有一位老伯伯,七十多岁,老伴不在了,他跟着儿子一起生活。儿子家境也很一般,儿媳可能挺厉害。老伯伯好喝茶,但又生怕给儿子带来不必要的烦恼。生活本来就不容易,还天天喝茶,怕招人嫌弃。他呢,就和茶店商量能不能每月付茶店三十块钱,茶店每天给他两壶水,随便给他一泡什么茶都行。他也不在店里喝,续上水,泡了茶,人家就走。这么懂事的又让人怜的老伯伯怎能不答应呢。

他每天总是拎着一个老辈人用的那种铁壶来到茶店,随便抓了一泡茶,加满了开水就出去了。他在一个台阶上安静地坐着,一会儿一口,一会儿一口,感觉时间都静止了,喝完了又到店里续满水,又回去安静地坐着,喝完两壶水,时间到中午了,自己刷刷壶放在茶店的角落就走了......

就这样一个人和着阳光喝,和着风喝,和着雨喝,和着雪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不知喝了多久,直到再也见不到老人了,壶还留在那里。

老王头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他手里都拎着个保温杯,一泡茶叶加上水,没事啜一口,举手张嘴成了条件反射一样,全是自然的动作。茶淡了,倒掉再加上茶叶又来一壶。不知道一天他要喝几壶,反正他那保温杯即便没有茶叶,倒进白开水出来的也是茶水,足见杯中“沉茶”之分量。他的整个牙都是黑的,茶垢包裹得很严实,我说怎么每次见他一笑就觉得怪怪的。所以我称他“茶鬼”。

生活中真的不乏各路品茗、喝茶的高手,印象最深也是我最佩服的一个小伙子,虽然他来喝茶次数不很多,但每次都能感觉到他心静如水,眼睛炯炯有神,个子不高,瘦瘦的,穿着朴素。他是我做茶、喝茶遇到的这么多人中,唯一喝茶体验超越美学艺术,不假雕琢,不沾染世俗习气,心境平静纯洁的一位。

好久没见了,据说他出家了,真希望有因缘还能和他共饮一壶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茶之人的品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