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小品:趣说列传》(1)伯夷、叔齐饿死在山中一事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近日,孤竹国长子伯夷、孤竹国前君位继承人叔齐双双饿死在首阳山中。此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让我们来还原事件的全貌:

河北孤竹国国君生前立下遗嘱,确立三儿子叔齐为君位继承人。在长子继承制风靡的今日,这一决定实属不易。

孤竹君去世后,长子伯夷为了不给弟弟造成压力,悄悄离去。而叔齐认为,家里最小的自己继承君位是不恰当的,也默默离开。国人最后只能将孤竹君的次子推上君位,也就是现在的孤竹君二世。

伯夷和叔齐在外面遇见了彼此,兄弟二人都追求仁义,便一同前往陕西投奔西伯侯姬昌。姬昌能够关心老人、抚养老人,在百姓中拥有超高人气。

但是二人刚到陕西,姬昌就去世了。姬发继位后,决定去河南讨伐纣王,他把父亲的牌位装在车上,率领军队向东进发。

伯夷、叔齐知晓后,冲到姬发面前,挡住他的马劝说道:你不安葬父亲,却带着父亲的牌位去打仗,这样是不孝的行为;你是臣子,纣王是君主,讨伐纣王是以下犯上的不仁义之举。

军队将士听完,纷纷表示要杀了二人。姬发听完,表示二人是仁义之人,自己很感动,决定把他们轰出去。

后来就爆发了震惊中外的“武王伐纣”事件——姬发打败了暴虐的纣王,建立了周朝,号武王,追谥他爹为文王。

但是,伯夷和叔齐认为“武王伐纣”事件不符合道义,是可耻的事。为了对殷商尽忠,他们不肯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饿了只能找野菜吃。

随着野菜数量的减少,二人组渐渐体力不支,最终饿死在首阳山中。

国民教父孔子对二人给予赞扬:“他们追求的是道义,最终也践行了道义,没有怨恨,没有遗憾。”

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则发文为伯夷、叔齐这样的仁义之人鸣不平:

“人们总说老天爷会帮助善良的人,但是像伯夷、叔齐这样的仁义之人却被饿死在山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孔子先生的弟子颜回,他非常好学,受到了孔子先生的盛赞,却终日为贫苦所困,连糟糠也吃不跑,最终英年早逝。而盗跖(音直)这个可恶的强盗,滥杀无辜、暴戾凶残,聚集几千个暴徒横行天下,最后竟然能寿终正寝。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再看看我们的身边:不守法度的人能安逸快乐地生活,并且积累下财富;遵纪守法、注重品行的人,反倒会遭遇灾祸。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天道吗?

“孔子大大告诉我们,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生活。他说:‘天冷之后,才能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凋零的。’同理,在世界浑浊不堪时,才能知道谁是高尚的人,他们重视自己的德行,不愿为了富贵苟活于世。”

接着,司马迁先生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分析出这次事件之所以引发高度关注,完全是因为名人效应:

“著名评论家贾谊说过:‘贪婪的人为财而死,有气节的人为名而死,喜夸耀的人为权而死,寻常百姓只顾惜性命。圣人出现,万物的本质才能被揭示出来。’所以,伯夷和叔齐是因为孔子的赞扬,名声才能传播出来;颜回因为是孔子的学生,故事才能被人传颂。而那些品行高尚的隐士的事迹,因为没有名人效应而被埋没,真可悲!

“一个最底层的平民,想要通过磨炼自己成为高洁之士而成名,是不可能的。因为平民没有关系,也没有名人的推荐,不可能将自己的事迹流传于后世。”

司马迁先生的分析冷静又深刻,也说出了现代社会的扎心真相。但是,不要因为看到善人无好报就停止行善,也不要因为自己无法成名就自甘堕落。

愿你我在以后的生活中,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虽是燕雀、也有鸿志!

(本文改编自《史记·伯夷列传》,不喜勿喷,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史记小品:趣说列传》(1)伯夷、叔齐饿死在山中一事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