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列车》读后感

偶然看到一篇介绍《孤儿列车》的文章,于是专程买这本书回来看。刚看了第一章,油腻而套路,难道这是一个关于“拯救”的故事?


书中一共有两条线,一条是21世纪孤儿莫莉,一条是20世纪孤儿薇薇安。比起莫莉来讲,我更喜欢薇薇安的故事,我认为作者完全没必要故意把两条线穿插起来,类似《泰坦尼克号》的叙事结构,其实,只需要把薇薇安的故事讲完整,就已经很震撼人心了。


薇薇安9岁时就上了孤儿列车,但上这辆车之前她也没什么幸福生活可言,父亲爱酗酒,母亲常年躺在床上,就算有精神,也不会把爱分一点给她,多年后,她辗转过几个收养家庭,终于明白,像她母亲这类人,完全没有能力处理生活的难题,所以终日沉醉在悔恨中,也没有心情爱孩子,爱家庭,她们太懦弱。


于是,薇薇安几个姊妹相依为命,她爱妹妹,经常抱着哄她入睡,她爱她,胜于自己的生命,但即便如此,命运也要将她推向更深的漩涡。


突然着火,薇薇安父母双亡,姊妹全被烧死(最小的妹妹未死,被人领养,一生幸福),她侥幸存活下来,还来不及悲伤,就要踏上一辆孤儿列车,供给不同的家庭挑选。看吧,残酷命运推门而来时,哪里有时间悲伤?


在车上,她遇到了德国仔,这个男孩无比刚毅,他见过世面,对未来从未抱有乐观的想法。受过太多苦的人,自然领略过生活的残酷,但他却不悲观,甚至和薇薇安来了个十年之约,当然,最后他们真的相遇,并且结婚生子。


不过,在成长过程中,薇薇安实在太苦。特别是薇薇安在大雪中逃出猥亵他的领养家庭时,像极了《简爱》中的场景描写,估计作者也是个喜欢读《简爱》的人,故事一开篇就介绍了莫莉偷了《简爱》。


读者在阅读时,肯定也和我一样,既然经历那么多艰苦,薇薇安一定能遇到一个带给她光明的父母?就像她在车上希望的那样,万一有温暖的房间,松软的床,美味的食物呢?


没有,一切都没有。


她一路上遇到的养父母,全都有自己的性格缺陷,要么是冷漠自私,对他人从不肯施舍一点温情,要么是不敢承担责任,生下一堆孩子,随其自生自灭,自己沉醉在烟酒之中……


谁能拯救?没有人。


最后命运的改变,也是因为薇薇安热爱念书,就算在生活困难的家庭中,她也想用书作为逃离的窗口。于是,她认识了善良的女老师,虽然女老师想帮助她虽然女老师想帮助她,但却没有能力,她也是依靠别人生存的人。当时薇薇安不能理解,认为老师为什么不能收养她?多年后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艰辛,世界没有她想象那么容易。


不过,在这个善良的集体生活中,她总算是遇到了还不错的养父母,虽然这对父母非常严苛,但相比较其他父母来讲,他们已经善良千万倍。


成长后,她还遇到了曾经与自己同坐在孤儿列车上的“德国仔”,他的身后也艰难,经常和马一起睡,随便找点东西塞肚,但他也长大了。当我们松一口气时,感叹薇薇安总算要结束这种飘零困苦的生活吧?


但是,悲剧还没有结束。德国仔参军,战死,薇薇安怀孕,独自生下孩子。


这个孩子,应该给予了她对什么的所有渴望,于是,她做了一个决定,把孩子送走。


没有希望,就不会再有绝望。她说,自己再也经历不了失去,于是,终其一生,她不再有孩子。


故事的结局是,她和丈夫的同事结婚,努力工作、挣钱,还算愉快的过完剩下的二十年,毫无波澜。


谈不上幸福,也谈不上不幸,每一天,不断的重复。


虽然结局安排了她与自己孩子的见面场景,但我认为这也是多余的,故事应该戛然而止,这才是命运。


它没有恶意为难你,也不会在你难过时伸出一把手,它漠不关心。


无论经历什么,无论你是否挣扎,最终也会过去。你可以满怀期望,也可以骂骂咧咧,最终也会过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孤儿列车》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