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故事写作三境界

昨天群里针对一篇故事掀起了热烈讨论,氛围用开了锅来形容大致不算夸张。

人生三境界,估计许多人都知道这个说法,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面也说过著名的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我借着这个由头,也想把写故事,分成三个境界。不过我既没有高僧的禅定功夫,也没有大师的高妙比喻,只好用大俗话说说自己的看法。

第一个境界,是心里有话想说,但是说不出来,有点像茶壶里煮饺子,肚子里货色不少,就是倒不出来。

这个境界的表现,就是拿起笔来之前,仿佛千言万语已经完全笼罩了自我,脑子里感觉有无数的话想说,可是一旦拿起笔来,写不了几个字,甚至一个字都写不出来,咬着笔头思前想后,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行。

此时的感觉,是害怕,害怕拿笔。

第二个境界,是终于能够写下来了,对于提笔写字不再害怕,并且还挺能写,嘁嘁喳喳下笔千言万言,茶壶的盖子被拿走了,直接来个倒立,哗啦一声,完全倒了出来。不管饺子还是汤汤水水,包括茶壶内壁上的水垢,也一股脑倒了出来。

这时候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剪裁安排,仿佛挺能写,其实写的寡淡无味,啰里啰嗦,说了很多,但是很难引起读者兴趣,更不用说共鸣了。这个境界的缺点,是只顾着自己写,忘了为什么写。

第三个境界,如果还用茶壶煮饺子做比喻,那是细火慢炖,跟生活中煮饺子吃,完全两个样子。生活中煮饺子,是要大火快开锅,迅速让饺子熟了,不然时间长了就会煮破。

但是写故事,恰恰相反,一定要让饺子完全煮破。不但要煮破,还要煮碎,不但要煮碎,还要煮到完全融化。分不清哪个是皮,哪个是菜,哪个是菜里的肉,哪个是菜里的葱,分不清哪个是水,哪个是饺子,成为一壶完美的浆糊。

这个时候,已经完全把思想里要写的东西融化在了脑袋里,然后就像制作糖人一样,随心所欲,想要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并且是按照读者的思路,想要一个小兔子,就制作出来一个小兔子,想要一个大桃子,就制作出来一个大桃子,反正是糖稀制成的,不论什么样子,吃起来都是甜的。

当然,这三个境界并不是完全断开,互不关联的。它更像一座山峰,只不过在攀登的过程中,需要反复升降几次。然而每一次的升降,都会发现更加美妙的景色,直到最后一览众山小。

总结一下,我想,最好的故事,就是明明是作者编出来的,是假的,可是读的人,却都认为是真的,都会在阅读过程中,不自觉的跟着文中的主人公欢笑或者悲哀。

我的三境界比喻,很明显有点粗俗,缺少了意境,不过是我内心真实的想法,所以还是勇敢的表达出来,希望能有朋友们跟我一起讨论。

这篇粗浅的文字,如果您能勇敢看到最后,那是我的荣幸,我要表示深深地感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记——故事写作三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