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王存赵历史背景

       景炎元年 (公元1276年)九月,元军分别由明州 (今渐江宁波)和江西出发,向福建,广东等地大举进攻,妄图最后扑灭南宋的抵抗力量。在元朝的水军从海路进逼福州时,张世杰等人用海船护送端宗赵显及卫王赵是等撤退到泉州。泉州招抚使蒲寿庚叛变,惨杀泉州的南宋宗室和士大夫,出城降元。陈宜中等随即又护送端宗由海路向泉州方向撤退。

       这时候,在元军的猛列进攻下,南方许多州郡都已降元,只有张世杰、陆秀夫等人率领一支兵马拥戴小皇帝撤退。元军海船一路尾追不放。为了躲避元军追赶以便能随时迅速转移,端宗只得白天在海上航行、漂泊,夜晚靠岸,但小皇帝不登岸,只派一些大臣和将士到岸上补充一些补给品,然后,又匆匆起锚扬帆。景炎二年 (公元1277年)十二月,宋端宗等撤到广东珠江口的井澳 (今广东中山县南海中)。俗话说 “船破又顶头风”。这天夜里,珠江口狂风大作,恶浪滔天,端宗乘坐的龙舟刚刚靠岸,就被一阵咫风掀翻在海滩,士兵死伤过半。十岁的端宗也溺入水中,后来被左右救起时已经灌了一肚子的海水,呕吐不止,还直翻白眼。经过太医全力抢救,总算脱离危险。端宗惊魂未定,突然有人来报:“有元军朝井奥方向追来。”小皇帝一听,吓得哇哇大哭,张世杰重新准备了船只,护卫赵是入海。龙舟上的几个保护幼主的重臣凝视着船上的罗盘指向。商量决定转驶向东北海域,想要渡过海峡,开赴占城 (今台湾)。于是,先派陈宜中率领几艘小船到占城打探情况,结果,陈宜中一去不返,当了可耻的逃兵。由于赵显大病未愈,经不起海上的颠沛流逃亡生活,终于惊悸成疾。于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三月,在广州湾的矾洲 (今广东省雷州湾袖川岛)病死。时年十一岁。

       端宗赵显只做了三年的小皇帝,死后埋在永福陵 (今广东省新会县南。)

       宋端宗一死,南宋流亡小朝廷 “树倒糊扮散”,群臣见前途渺茫,没有多少大希望,纷纷想要离去。这时,签书枢密院事陆秀夫上前慷慨陈词:“度宗皇帝还有一子 (指卫王赵是)健在,可以嗣立。古时候一支军队存在,还可以中兴,现在百官俱在,士兵尚有,上天假如有绝灭宋室之意,难道不可以为国尽忠吗?”一席话说得播然醒悟,共同拥立八岁的卫王赵是为皇帝,改元祥兴,授陆秀夫为左相。

       这时恰逢运粮官王道夫等收复失陷的广州,张世杰等认为广州外海的崖山(今广东新会崖门附近)背山面海,地势险要,就作为朝廷的据点。在那里兴建了一千多间行宫和兵营,添造各种船只和器械,同时,诏封文天祥为信国公、张世杰为越国公。当地军民的情绪为之一振,纷纷起义抗元。

       文天祥在江西的抗元斗争中,曾经收复许多失地,声威大振。元世祖忽必烈增派重兵围剿。祥兴元年 (公元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面的五城岭被元军俘获。在他英勇就义前,曾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烈诗篇。

       祥兴二年 (公元1279年)正月,元军统帅张弘节率大军由潮阳港乘舟下海搜寻。当获悉皇帝正被张世杰的部队保护着驻扎在崖山时,就率水军朝崖山猛扑过来。

       张世杰早就作好了迎战的准备。为了防止元军的进攻,他将一千多艘战船排成一字长阵,用绳索连接在一起,船的四周的筑起楼棚,像城楼一样,让皇帝待在最中心的船舱里。张世杰还在船上涂了一层厚厚的水泥,缚上一根长木,并与全体将士歃血盟誓:“胜乃国家之福,败即同归于尽!”率师迎战。元将张弘节见南宋的水军把船连为一体,忽然想起三国时赤壁之战在火烧船的故事,就准备采取火攻。元军用小船装满柴草,浇上油,点火后乘风攻击宋水军,可宋军船上的湿泥阻止了火势的蔓延,长木杠又顶住了火船,使火船无法靠近,元军的火攻失败了。

       元军继而采用攻心战,到处散布:“你们的陈垂相已经逃去,文垂相又被俘,这样下去,还有什么么结果?’ 宋军不予理睬。张弘节甚至请来张世杰的外甥三次招降,都被张世杰断然拒绝。他大义察然地回答:“我知道投降可以苟且偷生,还可以换来富贵,但义不可移!”

       张弘节没办法,就封锁了海口,阻断了宋军的水源,围困宋军,宋军士兵只能喝海水,吃干粮,把剩存的少量淡水留给皇帝。坚持到二月,宋军饥渴交加,处境日益难难。

       二月六日,元军发动猛攻,宋军正在拼命抵抗时,忽听得元军旗舰上奏起了音乐。宋军以为这是元军将领在举行宴会,战斗就松懈了一下,不料,这乐声正是元军总攻的信号,只见张弘节乘坐的指挥船直扑而来,箭如暴雨朝宋军飞去,在乱箭的掩护下,元军夺走了宋军的战船七艘。各路元军又一齐猛扑过来,从中午一直打到太阳下山,海战进行得异常激烈,忽然,宋军指挥船上的张世杰见到一艘宋船首先降下了旗帜,停止了抵抗,其他战船也随之纷纷降下旗帜,张世杰知道大势已去,急忙一面将精兵集中到中间,一面派出一小船和十几名贴身卫士去接皇帝前来。准备突围。皇帝这时正由陆秀夫守护着,在一艘大船上焦急地观望等待。小船来接皇帝,陆秀夫不知是真是假,害怕来者有诈,又担心皇帝如果突围不成反而被元军截获,就坚决拒绝和皇帝前去。最后,陆秀夫知道君臣都难以脱身了,就连忙跨上自己的座船,用剑逼迫自己的妻子投海自尽。然后,陆秀夫换上朝服。回到大船,“扑通”一声跪倒在帝面前,哭说:“陛下,国事到了眼前这种地步,陛下理应以身殉国。当年德枯皇帝 (恭帝)被掳北上,已经使国家遭受了极大的耻辱,今日陛下万万不能再重蹈覆辙啊!”十一岁的皇帝听说 “以身殉国”四个字,知道是要自裁,顿时给吓得哭作一团。陆秀夫说完,将黄金国玺紧在自己的腰间,背起小皇帝,纵跳入大海,顷刻之间就被海水吞没,无踪无影……。

       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黄公护王赵若和为逃避元兵追拿逃至漳州龙海港尾从浦东店地登陆,赵王及后裔改姓为黄,1280年至1385年用黄姓在漳州漳浦湖西乡硕高山终世隐居106年。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御史朱鉴处理赵若和孙子黄明官同姓通婚案,查阅族谱后,奏报朝廷,恢复赵姓。明隆庆五年(1571年),赵若和第10世孙赵范任浙东按察司兵备道副使,衣锦还乡后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


笔者注:根据浦西黄氏各古谱及庵山古谱记载的黄国栋泣血书,陈宜中并未叛逃。

你可能感兴趣的:(保王存赵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