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阳光晴好,天蓝蓝蓝蓝的,风吹动树叶,一切那么的舒意。
万里无云,飘着几丝云。不知道为啥,这个小学时候的笑料,我记到了现在。这源于我的一个同学的作文,他文章开头写道,天空万里无云,只飘着几朵白云。老师大声念着,我们再下面听着,然后就哈哈哈笑起来。再老师追问,天空万里无云,是吧?那飘着的这几朵白云是哪里来了?万里之外,万里之外,你咋知道的,全班有哈哈哈。
我不知道为啥记住了这个小开心,也许生活需要这些有趣有味的小故事来填充吧!
【1】疫情让我们恍惚以为日子永远就是这样
4月22日,周五。在春天的早晨睡懒觉,温度刚刚好,舒服刚刚好。我们家那两个是起床困难户,早上我也磨蹭,那两个也不主动起来。
后来时间等不急了,我爬起来,喊到早饭吃啥。那边喊,不吃。我说,快说。
我急忙去取电饼铛,扔了几种面包。又洗了两个鸡蛋,煮上。然后这才收拾自己。后来,趁着电饼铛的余温,我又扔了一个沙琪玛。
终于那两个也起床了,一家人坐在桌前开始了新的一天。几类不统一的面包,冰箱拿出来的,糖醋蒜薹、萝卜、夹馍酱。
火是有魔法的,烘烤的面包片、脏脏包,似乎变得更香。面包片不只是抹上番茄酱能吃,夹上豆腐乳、夹馍酱后,味道也是很过瘾的。
早饭后,我们各自开忙。我们只是象征性,都快成了口头禅了,习惯了,总觉得张同学在家会放飞自我,估计真实情况也是这样。我们出门,一般会说,好好学习。要么加一句,不要总是看手机。要么会说,自己把握好,学业为主。张同学每次都回答的特别干脆,好的,知道了。
其实,谁知道呢。我还问张同学,为啥你回应的这么干脆,好像不走心,越是干脆,我咋就觉得不踏实呢。张同学说,那我咋回应,我还能说,不好,不好好学习。然后自己呵呵呵就笑了。
中午,我们家破天荒喝稀饭。这是她俩昨晚商议的。杨说,为啥总是在下午喝稀饭呢?中午不能吗?张同学说,就是就是,下午随便吃点,中午喝稀饭挺好。两个人一唱一和,没我啥事。
虽说中午喝稀饭,菜整的硬,张同学还烤了小酥肉,杨炒了腊肉、白菜豆腐,吃的很扎实。
吃完饭,分工是这样的,我负责把碗筷放回厨房,杨一直洗锅洗碗,然后我喊张同学,上工了。张同学固定的路线是 ,从餐桌下来,窝在沙发上看手机。我喊一句,上工了。擦桌子的任务一直由张同学负责。她回应一句,知道了,马上。然后继续埋头看手机。
下午我从办公室回到家已经快7点了,基本上,下午没有正常下过班。大家说,卷的厉害,仿佛形成一种习惯了,下午到了下班时间,大家不慌不忙,似乎都没啥反应,继续忙着手里的活,等领导,汇报工作……你走得晚,我也走得晚,一个办公室看一个办公室的样。
也许社会到了这个阶段,技术进步催促人加速,技术革新提供的信息太多,需要人马不停蹄。技术大开了人的脑洞,工作无穷无尽。
我刚踏进门,杨就喊,你烦不烦,烦死人了,等啊,等,菜凉了,饭凉了,咋吃?
杨一直说我是舍不得离开办公室,一天待在办公室都不厌烦。我说,大家都在。杨说,别人是领导,别人向往上奔,你看人家的样,你还能爬哪去。我说,领导喊呢。杨说,领导早不喊,晚不喊的,下班喊你……
桌子上的饭菜还没收拾,她俩总是一直再等我,等的心里烦乱,等的实在等不住了,就给我留上些饭菜,还有放在单独的碗里、锅里,再浪费些水、浪费些天然气。
一家三口的日子就这样过着,每天我和杨去上班,家里就留个年满18岁的大学生。晚上我还经常晚归,有时候我还跑出去吃饭。我在时,赶上趟了,全家就出去遛个弯。我不在时,她俩就在附近马路上晃荡。
到了周六,要么开车到外面溜达,要么在附近的公园溜达。总是要到外面放放风,然后跑到附近吃美食。例如我们吃了12碗的乡村发现臊子面,还有一天从大明宫出来后,跑到三路吃了马有布的牛肉面,还去吃过火锅,吃过真牛特色烧烤,还想吃更多的美食。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飘忽飘忽,疫情时好时坏的,城市的管控随着病例数字再变化,生活仿佛凝固在城市周边。有时候恍惚以为生活会一直这么持续下去,可是等静下心来,一想,哦,年龄该增长就会增长,时光赶到什么时候,就什么到什么时候。
【2】总有结束的那一天
大一的日子就悠乎乎过去了一大半,眼看4月到月底了,按照正常的日子,过了5、6月,7月中下旬就要放暑假了。
5月能不能开学呢?真真说不上,听说海港区临时封控,不过也没见新增,但是秦皇岛周边似乎总是零星散发。
我和杨有时开玩笑,这不会五一后也返不了校吧,张同学说,不一定,秦皇岛管的严格。我们开玩笑,是不是还要过个六一儿童节呢。
每天吃完中午饭,我都指望张同学去擦桌子。通常我会喊,嗨,上工了!张同学会回应一句,马上。然后过一会,就跑去擦桌子了,其实,每次我还是比较欣赏这一幕,使唤张同学干活,有种幸福感。以后,张同学上学求职在外,擦桌子这活,那必须是我,也靠不上孩子。所以,在家时,能指使张同学干活,也觉得很珍惜哩。
岁月催人老,前两天中午吃饭时,杨说,你头顶的白头发又多了几根。嗨,白发压不住,毕竟到龄时。时光不饶人,不随意愿变么。
日子流转,疫情再难,也会有翻过去的时候,也许就在来年,也许就在今年。大一的生活总会过去,因为又有一批高三学子要走上新的人生。
我们知道大学总有开学的那一天,也知道那一天一天天来临,但有时候不去主动那么想。疫情让人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总归孩子要返校,要过自己的日子,父母会衰老,生活还要继续的。
想想,都有些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