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闲谈

前一阵子,关于李子柒得视频是不是文化输出,网路上讨论得很热闹。我本想蹭个热点,敲出几个字,没准文章还能多几个点击量。只是才疏学浅,还没组织号语言,热度就过去了。官方门派都出来发表意见,有那么一点点一锤定音得意思,李子柒的视频当然是文化输出。

这些年,中国的文化输出工程搞得大张旗鼓,又是花大价钱买下时代广场电子屏播放中国宣传片,又是大力资助孔子学院。大有将文化输出进行到底的意思。有意思的是,也没多久之前,应该差不多15、6年之前。我们对文化,尤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些个东西,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的。要说中国人真正意识到这些个东西,还能有个什么价值,那是在被韩国人刺激之后的事。

那年韩国人为韩国版本的端午节申遗成功,中国人大受刺激,觉得自己家的宝贝被韩国人偷走了。嘲笑、咒骂、鄙视、愤怒各种情绪在刚刚发展起来的网络空间上像被疾风催促的火,瞬间就爆炸开来。

发出这些情绪的人,甚至都没考虑一下,韩国人申遗之前,我们都做了什么。端午节很重要吗,至少在韩国人申遗之前,我没有感受到。身边也有人过端午节,多事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年轻人基本没有在意的。端午节在我从小学到大学整个教育阶段,所能出现的场景就是针对屈原的爱国主义场景。爱国当然也算是一种文化,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只是爱国。那么多年的教育里边,中国文化丢失了多少。

等情绪稳定之后,国人又好像得了文化输出病,什么事都能和文化输出打上交道,牵扯一番关系。甚至于像写高考作文一样,写作文之前,先明确一个中心思想,围绕中心思想填字,文化输出就是很多项目的中心思想,在这个中心思想下,疯狂的填充泡沫。

不管是矫枉必须过正,还是为历史还债。一顿猛如虎的操作,外国人进来了,贴春联,吃饺子;中国人出去了,吃饺子,贴春联。在宏达叙事语境下,为了达到立杆见影,或者问了年终述职报告数字更好看,中国文化就被简化为一些具体的符号。

采用灌输中国小学生的方式,一股脑的将这些东西倾泻出去。却没有意识到,中国小学生,全国通用课本。这些统一灌输的符号体系,不会越到任何竞争对手的挑战。外国人那里,好玩的东西多着呢,是游戏不好打,还是动漫不好看。

文化不是用来输出的,是用来传播的。天天抱着文化输出念想的人,或多或少有大国崛起病。输出和传播有什么不同,输出是倾泻,是压制,是单向,有我没你。传播是交流,互动的。

文化输出论证最津津乐道的盛世大唐,最开心的文化输出典范,日本遣唐使来中国学习,派和尚来大唐求法。把日本僧人来唐当做中国盛强荣光。

奇怪的是,对于唐三藏这个人,该怎么说了,好巧不巧,他也在大唐。

你可能感兴趣的:(长沙闲谈)